基本簡介
【日本新思潮派】是指日本19世紀末20世紀初所興起的一個文學創作流派,又稱新現實主義派、新技巧派、新理智派。它以第三次和第四次復刊的《新思潮雜誌》為中心。在小說創作上,這派作家既反對自然主義純客觀的描寫方法,又懷疑白樺派文學的理想主義,也不同於唯美派或頹廢派,而是追求真善美的統一。其主要代表小說家有芥川龍之介、菊池寬、久米正雄、山本友三等。
新思潮派的發展
日本從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繼白樺派之後興起的一個文學流派,又稱新現實主義或新技巧派。通常指第三次(1914)和第四次(1916)復刊的《新思潮》雜誌的同人。代表作家有芥川龍之介、菊池寬、久米正雄、豐島與志雄和山本有三等人。他們大多是東京大學的學生,深受夏目漱石和森鷗外的影響,並得到武者小路實篤啟發。當這一派作家躋身文壇時,日本自然主義文學已經衰落,起而代之的是白樺派文學。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日本社會動盪不安,各種矛盾激化,白樺派作家所主張的理想主義,作品中所表現的人道主義以及他們所追求的個性的自由發展等,多少脫離當時的社會現實。新思潮派的作家們儘管沒有什麼鮮明的文學主張,但在創作上卻顯示出共同的傾向:既反對自然主義純客觀的描寫方法,又懷疑白樺派文學的理想主義。他們認為文學作品可以虛構,強調題材的多樣性,並且十分講究寫作技巧,注重藝術形式的完美。然而,這派作家的創作又不同於永井荷風、谷崎潤一郎所提倡的新浪漫派、唯美派或頹廢派文學。他們認真地審視人生,把握現實,在反映現實的同時,賦予自己筆下的一切以新的意義,理智地加以詮釋,所以他們有時也被稱為新理智派。在技巧上,他們一般採用傳統的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只是更著重於人物心理的刻畫。
芥川龍之介曾認為20世紀初席捲日本文壇的自然主義文學的理想,可以用一個“真”字來概括。1908年以後,以永井荷風為中心的唯美主義派打著“美”的旗幟,寫出了一系列頹廢主義、 唯美主義的作品。1910年出現的以武者小路實篤為代表的白樺派人道主義文學則以“善”作為理想。而1917至1919年間走上文壇的一批新作家便試圖將上述真善美三種理想揉合在一起,在自己的作品裡表現出來,這便是新思潮派作家在創作上的共同宗旨或共同傾向。但是,這一派的作家卻又各具特色。芥川龍之介的短篇小說,都是以典雅的語言、細膩的心理描繪、巧妙的布局和機智幽默的情趣,顯示其獨特的藝術風格。但在他後期的現代題材作品中,卻又表現了一個正直的知識分子在探討現實人生中經歷幻滅之後的苦悶和絕望。菊池寬不象芥川龍之介那樣對人生感到懷疑和苦惱,他在作品中簡潔明快地表達對人生所持的現實的態度。他的後期創作轉向以情節取勝的通俗小說。久米正雄早年的短篇小說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寫過一些以社會問題為題材的劇本,後來也轉向通俗小說的創作。山本有三的劇本和長篇小說也多以社會問題為題材,在作品中探討解決社會矛盾的途徑,並表現出一種人道主義精神。
新思潮派文學表現了一部分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對社會現實不滿而又苦無出路的心情,藝術上多少突破了長期影響日本文壇的自然主義文學,成為當時重要的文學流派之一,影響較大。
新思潮派代表作家
芥川芥川是新思潮派的代表作家。新思潮派是從日本大正中期到昭和初年,繼白樺派之後興起的一個文學流派,又稱新現實主義或新技巧派,通常指第三或第四次復刊的《新思潮》雜誌的同人,其代表作家有芥川龍之介,菊池寬,久米正熊和山本有三等人。他們是東京大學的學生,深受夏目漱石和森鷗外的影響,並得到武者小路實篤的啟發。當這一派作家躋身文壇時,日本自然文學已經衰落,取而代之的是白樺文學。白樺文學作家大多出身於上層社會,他們所主張的理想主義,作品中所表現的人道主義以及他們所追求的個性的自由發展等,都脫離了當時的社會現實。新思潮派的作家們認為文學作品可以虛構,強調題材的多樣性,並且十分講究寫作技巧,注重藝術形式的完美。他們認真地審視人生,把握現實,在反映現實的同時,賦予自己筆下的一切以新的意義,並理智地加以詮釋。這個流派表現了本世紀初日本小資產階級不滿現實而又苦於無出路的心情,在藝術上則突破了長時期作為日本文壇主流的自然主義文學,正視社會現實,即富於浪漫主義色彩,又具有現實主義傾向。
菊池寬日本小說家,戲劇家。1888年12月26日生於香川縣,卒於1948年3月6日。1916年畢業於京都大學英文
菊池寬作品科。讀書期間潛心研究英國近代戲劇,並與芥川龍之介等主辦第三次和第四次《新思潮》雜誌,成為新思潮派代表作家。1914年起相繼發表了《玉村吉彌之死》、《懦弱的丈夫》、《屋頂上的狂人》、《海上勇士》、《閻魔堂》等一系列劇本。1917年他的獨幕劇《父歸》問世,3年後由春秋座上演,引起強烈反響。1919~1920年,他又創作了《藤十郎之戀》、《超越復仇》、《義兵甚兵衛》、《時間之神》、《戀愛病患者》等劇作。1920年創作長篇小說《珍珠夫人》後致力於通俗小說創作。菊池寬的劇作情節設計新穎,結構嚴謹,在當時戲劇界很有影響。1924年,田漢將他的《父歸》等4部劇譯成中文,以《日本現代劇作第一集》為名出版。
久米正雄(1891年~1952年):小說家、劇作家,以芥川龍之介親密好友的身份為大眾所周知。其實當年二人一起投入漱石門下時,久米比芥川更得老師器重。久米是漱石門下惟一的“流行作家”,著有《阿武隈心中》、《螢草》、《破船》、《墓參》等多部通俗小說。
新思潮派代表作品
《羅生門》芥川龍之芥創作的短篇小說《羅生門》本身是一個來自佛教禪經裡面的故事。講的是在一個戰爭年代,一個農民破產了,只好拿起刀來,決心作強盜。但是他力弱膽小,並且總是有些有愧於心。一天,他到一個剛剛發生了一場大戰役的城牆上去,那裡到處都是死屍,他想找到一些財物。結果他竟然發現有一個老婦人衣衫斕縷正在從一個年輕女子的死屍頭上拔頭髮。他衝上去說你這個沒人性的,竟然對死屍也不放過。老太婆說她只是想用這些頭髮做個頭套賣錢謀生罷了。“而且,你以為她生前是個善人嗎?她可是把蛇曬乾了當成鱔魚來賣。”“我這么做完全是為了生存啊!”。於是,強盜大悟了,既然是為了生存,還有什麼不可以的?於是,他就搶了老太婆的衣服走了。
《羅生門》(芥川龍之芥)原來的出典是在平安朝的故事集《今昔物語》里。《今昔物語》日本平安朝末期的民間傳說故事集,以前稱《宇治大納言物語》,相傳編者為源隆國,共三十一卷。包括故事一千餘則,分為“佛法、世俗、惡行、雜事”等部,以富於教訓意味的佛教評話為多。

《竹林中》(藪の中やぶのなか,又譯作竹藪中、藪之中),是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在1922年發表於“新潮”月刊一月號的短篇小說作品。
故事講述一名被殺武士的身亡經過,故事中各人對事件的說法不一,令劇情更加迷離。
芥川龍之介後期反戰系列小說之首篇的《將軍》,著力描寫了日軍敢死隊精神上的盲目、無奈和瘋狂,對照表現出中國抗日誌士的鎮定從容、大義凜然和視死如歸,辛辣諷刺了侵華日軍“持槍盜賊”的本質,矛頭直刺日軍偶像乃木希典,而這一切是在日本軍國主義方興未艾之時發出,是在日本本土中心發出,是由身為日本作家的芥川龍之介發出。其中的反戰意識與被稱為日本“近代思想之父”福澤諭吉之頌戰思想針鋒相對。僅此一篇足以評斷,芥川龍之介可謂敏銳、真誠、勇於抗爭軍國主義的作家。他之被奉為日本現當代文學的偶像,從中國讀者的立場觀之也值得欣慰。
芥川龍之介短篇小說《將軍》①發表於距今八十多年前的1922年1月,是芥川龍之介旅行中國回日本的次年所寫。其後作者又相繼發表了多篇具有自覺反戰意識的作品,如直面英國皇太子演講而諷刺大英帝國強盜傳統的《英國文學中的盜賊》(1922年,發表時被迫改題為《羅賓漢》)、反思日本傳統文化中盜賊基因的《桃太郎》(1924年)、以及從資本主義體制層面思考現代戰爭緣由的《河童》(1927年,芥川於該年自殺)等。《將軍》可謂作者旅行中國之後批判日本侵略戰爭之系列作品中的首發力作。芥川龍之介是日本現當代文學最高獎即“芥川文學賞”的被命名者,②因此我以為他的這篇反戰之作值得格外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