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概況
基本情況
旌陽鎮位於旌德縣城,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的中心,217省道、省道323線穿境而過,交通便利。全鎮總面積109.1平方公里,其中水田及旱地面積:24135畝。轄9個農業村,5個居委會,共13232戶,44862人,其中農村6794戶,23808人;居民6403戶,21054人;人口自然增長率3.48‰。201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6509元,其中一產收入1865元,占28%;二產收入1302元,占20%;三產收入3342元,占52%。全鎮共有5644人外出務工,年收入達4123萬元。
全鎮共私營企業282家,私營企業中工業180家,礦山企業3家(螢石開採),規模以上企業19家。
全鎮五保供養共150人,其中集中供養23人,散養127人;農村參加低保633戶1037人、享受城鎮最低保障1145戶1687人,另:五保戶集中供養23人,其中華豐敬老院9人;板橋敬老院14人。
我鎮共有各類國小11所,其中中心國小4所,完小和教學點7處,閒置學校6所,共有學生2588人;其中一小1670人,二小629人,新小191人,板小97人。全鎮有10個黨總支、41個黨支部、黨員1782人,其中:農村黨員895人,黨總支7個,黨支部20個。
主要經濟作物有:水果1770畝、苧麻3000畝、甘蔗750畝、菸葉1095畝、大棚蔬菜250畝、茶葉780畝;
養殖業:牛4245頭、豬21757頭、雞30萬隻、養魚2895畝,全鎮年糧食總產量8924噸。
財政情況
一)、全年財政收入2788.1萬元,其中財政226.9萬元、地稅1202.8萬元、國稅1358.4萬元,全年財政支出985萬元(估算),其中:企辦25.3萬元、文廣14.7萬元、計生114.3萬元、政府704萬元、撫恤5.2萬元、行政事業離退休114.1萬元、民政事務管理7.4萬元。二)、財政供給人口97人,其中在職58人,(企辦7人 ,文廣4人,政府36人,計生9人),退休39人(廣播4人、政府32人、計生3人)
林業情況
全鎮有林地面積為61669畝,其中國家645畝、集體9444畝、個人65447畝。在有林面積中,喬木林61669畝、竹林9069畝;疏林地118畝、灌木林地2579畝、無立木林地266畝、宜林地29畝。綜治(司法)情況
11年,治安案件352起,刑事案件36起,調解各種糾紛76起,調解成功76起;處理非正常死亡4起;接待信訪24人次;共有矯正對象44名;安置幫教對象48名。農村飲水情況
目前全鎮尚有1.15萬人存在著飲水困難,2011年實施飲水解困工程中,解決飲水不安全人口3250人,剩餘人口計畫在十二五規劃年內解決,12年計畫解決飲水不安全人口3000人。自然地理
地形
旌陽鎮地處縣境東南部的丘陵與河谷平原之間,系河谷平畈區,境西牛山雄據,高1037米,南有梓山,海拔476米;鎮中徽水河上"淳源"、"駕虹"、"黃濟"三座古橋遙相呼應,素稱"三橋鎖翠",城中文昌塔巍然聳立,大成寶殿古樸雄偉,整個城區依山跨水,風景如畫。土地
旌陽鎮土地總面積為2687.03公頃,占全縣土地面積的2.97%,其中農業用地面積2056.96公頃,建設用地面積323.6公頃,未利用地面積306.47公頃。全鎮土地利用率為86.59%,墾殖率41.51%,耕地複種率197%。旌陽鎮地質屬花崗岩,間有少量沙岩、頁岩和粉泥沙。
河流水
旌陽鎮主要河流為:徽水、白沙河。兩河自東南而來,穿鎮而過,匯於城北,流入青弋江。全鎮水庫塘壩容蓄量為66.82方,汗澇保收面積達1371畝,占水田總面積的18%。資源
旌陽鎮林業用地11462畝,森林覆蓋率達22.7%。現有的動物資源為:梅花鱉、野豬、黃鼠狼、香狸、畫眉、相思鳥、穿山甲、蛇等,植物資源:杉、馬尾松、竹、茶、桑、杜鵑、花卉等,自然資源有:砩石、鉀長石、花崗岩等。
機構設定
旌陽鎮政府下設黨政辦(計生辦)、經濟發展辦、社會事務辦旅遊信息
1、特色旅遊業有明顯發展該鎮高度重視旅遊業的發展,現有梓山賓館、旌陽賓館、綠島賓館、金泉賓館、等四家旅遊定點賓館以及商務酒店旌一樓;徽王超市、台客隆超市、家家樂超市、小馬土特產經營部、文昌閣茶業、旌陽文房四寶軒等多家旅遊購物點;梓山賓館、旌陽賓館、綠島賓館、金泉賓館、旌德一樓、百信酒樓、旌翔飯店、知味居、潤德酒樓、紅燈籠、等旅遊餐館;旅遊產品生產企業有旌德藥墨廠、古藝胡開文墨廠等;黃山、康輝、亞夏等旅行社。
2、鎮領導高度重視旅遊業的發展,制定了《旌陽鎮旅遊業發展規劃》,對全鎮旅遊資源進行了全面的整合,制定了發展目標。全鎮旅遊資源開發保護良好。
工作動態
(一)根據縣政府《關於編制旌德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通知》精神,結合該鎮實際情況,"十一五"期間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1、 經濟快速發展。按2005年價格計算,到2010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25589萬元,年均遞增10%,財政收入達到1043萬元,年均遞增達10%。其中工業總收入達到9087萬元,五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34萬元。
2、 社會全面進步。以保持社會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和生活環境為根本出發點,大力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努力形成一個積極向上、保障有力的社會環境,促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共同協調發展,努力構建和諧社會。
3、 人民生活提高。到201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898元,年均遞增5%。居民生活質量明顯提高,人均居住面積增加到40平方米。農網改造全面完成,電話普及率達到70%。
4、 生態環境改善。自然資源得到保護和改善,人均綠地面積達6平方米,水土流失面積大幅度減少,環境污染基本得到治理,工業廢水全面實現達標排放,重點加強對玻纖廢絲和徽水河的治理力度,永保衛生文明城市。
(二)"十一五"時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和戰略措施
1、 切實做好"三農"工作,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首先要鞏固和發展糧食生產。嚴格落實對種糧農民的直接補貼、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免徵農業稅等惠農政策,進一步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糧食生產。
其次著力農業結構調整,努力培育加工、流通龍頭企業。要積極引導農民調整種養結構、品種結構,大力發展高效經濟作物和畜牧水禽產業。同時要集中扶持一批農產品加工企業、購銷大戶和農民經紀人,建立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拓展銷售渠道,切實解決加工和"賣難"問題。
再次夯實農業基礎地位,加快農機化進程,加大水利工程建設力度,積極推進以高效農田基本建設為主的農業綜合開發,努力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十一五"期間計畫籌資95萬元,新建排洪渠8條,全長40公里,改造渠系25公里,硬化塘口640口,硬化水庫大壩兩座,興建人飲工程26處維修水毀工程30公里,使我者的水利、交通、森林、能源生態等方面明顯改觀。
2、強力推進"工業強鎮"戰略
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整治和最佳化經濟發展環境,積極為境內各企業提供優質服務;立足該鎮資源環境和基礎條件,加大扶植和支持重點企業力度,同時協助工業園區建設。
3、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加快城鎮建設:把城鎮建設作為促進農村經濟繁榮的一項主要措施來抓,結合323線路的建設,擴大集鎮中心規模,加快農村二、三產業發展,努力擴大集鎮中心的經濟規模,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協助以北門開發區、雲盤山莊、和平新村為重點的建設,最佳化和改善經濟發展的基礎環境,切實提高該鎮的城鎮化水平。
交通運輸:爭取資金籌建河東路客車停靠站,提高客運服務綜合能力,充分利用323線發展公路運輸業,加強和完善村級道路建設,實現通村道路油路化及部分村組道路硬化目標,努力繁榮該鎮運輸市場,促進商品流通,為該鎮經濟發展提供有效服務。
水利:以農田水利建設為重點,搞好水庫,萬方大塘的除險加固工程,實施集鎮人飲工程,改善人民民眾生活用水條件。
電力:在完成城鄉電網改造的前提下,進一步促進低改到位,實現同網同價,確保人民生活用電和生產用電的安全正常供應。
4、大力發展旅遊業
堅持"外向帶動,加快發展"的方針,依託"兩山一湖",大力發展旅遊業。制定並實施該鎮旅遊業發展規劃,結合323線的開通,籌建南門社區梓福禪寺,開發梓山、鳧山八畝、新橋留山等景點,重點開發旅遊食品、用品、工藝品等高效附加值的產品,提升旅遊業的經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