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以"體驗"為經濟提供物的體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和服務經濟之後的新經濟形式.在體驗經濟時代,隨著旅遊者旅遊經歷的日益豐富,旅遊消費觀念的日益成熟,旅遊者對體驗的需求日益高漲,他們已不再滿足於大眾化的旅遊產品,更渴望追求個性化、體驗化、情感化、休閒化以及美化的旅遊經歷。
概念
所謂體驗式旅遊是指“為遊客提供參與性和親歷性活動,使遊客從中感悟快樂。”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在中國一度興起的城裡人到農村“住農房、吃農飯、乾農活”就是體驗式旅遊的雛形。人們開展旅遊活動大多是為了擴展個人視野,感受不同的生活體驗或者獲取個人生活範圍以外的信息。傳統的觀光式旅遊,僅僅依賴一些自然資源或者歷史遺產為遊客提供一種遊覽的滿足感;而後興起的探險式旅遊則更多的是追求感官或者感受的刺激,例如漂流,攀山等,但是也有體驗式旅遊的雛形;另外度假式旅遊著重是提供一種休閒的氛圍讓遊客輕鬆愉快享受假期。對比於這幾種,體驗式旅遊更著重的是給遊客帶來一種異於其本身生活的體驗。比如為城市人提供鄉村生活的體驗;為遊客帶來不同地域,或者是不同年代生活的體驗等等。
起源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旅遊體驗研究逐漸成為國外旅遊學界的重點課題,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內對旅遊體驗研究也日益火爆起來。
國內旅遊學術界的研究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1、從《體驗經濟》一書出發,從經濟學、管理學視角探索旅遊體驗,進一步了解旅遊者、設計體驗旅遊產品。
2、主要是從“旅遊的本質”出發,研究旅遊體驗的基本理論框架。
介紹
基本內涵
從性質上看,旅遊體驗類似於一種“鏡像體驗”,通過目的地這面鏡子,旅遊者在凝視“他者”的同時,也在認識著自我。
從結構上看,旅遊體驗具有多重層次結構:其一,從時間結構上看,旅遊體驗包括預期體驗、現場體驗和追憶體驗,呈現出階段性特徵,並隨時間的流逝而不斷地升華,進而演化成人們生活經驗和精神世界的一部分;其二,從深度結構上看,旅遊體驗呈現出具有一定的層次性,基本上可分為感官體驗、身體體驗、情感體驗、精神體驗、心靈體驗五個層次,越是深度的旅遊體驗,越能讓遊客感到旅遊的意義;其三,從強度結構上看,旅遊體驗通常可分解為一般性體驗和高峰性體驗兩個層面,越是能達到高峰性的體驗,越能使遊客感到旅遊的價值。
基本範疇
體驗是以生命來驗證的事實,是親身經歷的深層次的感受。旅遊體驗作為體驗的一個分支,或者說是體驗的一種特殊類型,可以表達為“旅遊環境刺激--旅遊者對信息的加工融合--旅遊體驗”,謝彥君曾根據“格式塔心理學”中的“心理場”的概念引出了旅遊場的概念,並將旅遊體驗的過程描述為“旅遊場刺激-旅遊者行為反應”,近一步將“旅遊場”解釋為“地理環境刺激-旅遊者心理組織”的過程。
基礎理論
顧客體驗應該等於或者超過顧客預期的得到所提供服務的滿足程度。
表現方式
1、分享過程:旅遊體驗最常見的表現形式為旅遊過程分享。表現媒介可能為照片、DV、土特產等。
2、宣傳組織:從體驗的角度上看,它可能會有積極的一面,也可能會有消極的一面,當然能夠給旅遊者留下好印象是由非常多的因素組成的。在給遊客帶來高質量體驗的前提下旅遊者們會出現自主對外宣傳和重新組織旅遊的傾向。這也是旅遊體驗的一種表現方式。
3、寫部落格、寫微博、寫攻略、寫遊記:在信息化時代中難免會帶來更快、更豐富的表現方式。在自己的部落格、論壇、日誌里記錄下自己曾經旅遊過的地方,並且與認識和不認識的人分享快樂是目前網際網路上流行的一種表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