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希寧玉蘭圖

於希寧玉蘭圖

著名工筆畫《玉蘭》是我國現代著名花鳥畫家於希寧創作的,此作細筆勾花,暢達生動,描繪了花朵虬枝曲勁,似有迎風斗寒之鐵骨。體現了作者於希寧深厚的傳統功力,又有強調書法用筆的諸多美感特色,較一般不擅書的工筆畫家筆下的作品更多堅凝酣暢的氣質韻味。

基本信息

描繪

在一段深沉蒼茫的時空里,人們還被料峭的春寒那種瑟瑟的感覺襲擾著,卻有一種木本花朵正悄悄地鼓蕾綻放。它體乾蒼皴,聚盡滄桑歲月,虬枝曲勁,似有迎風斗寒之鐵骨。就在這老乾鐵枝間,竟煥發著無限生機:在異常古樸堅實的花托上,立起一個個純潔無瑕的仙姿。它們次第輾轉,明麗耀空,奪皎月之魂魄,凝冰雪之精神,塵囂為之共息,梅雪見之遜讓——這便是我國現代著名花鳥畫家於希寧創作的工筆《玉蘭》給觀賞者提供的審美意境和內涵。款識為“希寧”,鈐有“於希寧長年印”(白文)一印,中國美術館藏。

特點

成熟於五代的工筆花鳥畫,歷經宋代宮廷畫家精工細作的弘揚光大,達到登峰造極,形成體系完備的“院體畫”。此類畫恪守的是把“外師造化”作為創作前提,即提倡寫實精神,反對憑空臆造。當然,這種寫實不是純自然主義的“抄襲”,而是要提煉、概括乃至移景和加工,使之更符合主體審美理念及畫面要求,即所謂“中得心源”者也。元明清以來的水墨寫意儘管在創造性方面登上了又一頂峰,但對形的忽視又難免造成草率失當之弊。而現代學院派畫家嚴於造型,較好地處理了形與神既工又放的關係。於希寧就是這樣一位既擅長大寫意又不乏精美工筆的老畫家。

玉蘭是歷代國畫中的常見題材,工筆名品亦非少。中國畫史上奠定工筆花鳥畫地位的大師級人物徐熙有《玉堂富貴圖》,將玉蘭、牡丹喻人追求富貴榮華(這應與他在李後主身邊的一段宮廷生活有關),繁枝密花,構圖飽滿,極盡絢爛。而明代孫克弘的《玉堂芝蘭圖》,玉蘭枝千勾皴平淡、輕鬆,很有特色,然而缺乏剛健筆意。現代於非闇的《玉蘭黃鸝》刻畫詳盡,敷色厚重新艷,略有裝飾味,但由此便與以虛為實的傳統空間美感理念大相逕庭。於希寧此作與前人不同,格調清高脫俗,很強調線的書寫性和力度,中鋒立骨,側鋒掃面,寫枝幹突出蒼勁老辣之致,鬆緊適度,節奏鮮明,皴染厚實而不板,質感筆意俱足。他以細筆勾花,暢達生動,轉折自然巧妙,挺秀婀娜,直如鐵線篆。此作設色深淺過渡自然,花托赭墨深重,恰與純白提醒的花片形成強烈對比,古樸鮮明兼濟。其構圖取折枝法,不畫根杪,以突出表現最旺盛的中部,起承轉合,成對角呼應,留白充分且不覺空虛,花枝粗細、高低、伸縮、藏露、虛實等恰到好處。尤其是左下位置的虛處理,頗具凌煙出塵之概,十分空靈,一如“此處無聲勝有聲”,實為寓意之所在,當視為特徵性“畫眼”。該作既有深厚的傳統功力,又有強調書法用筆的諸多美感特色,較一般不擅書的工筆畫家筆下的作品更多堅凝酣暢的氣質韻味。作者以大寫渴筆梅花稱雄,有此工筆存世,“始信真放在精微”。其工放兩得,而工者較少,尤為難得矣。余感之於懷,成五絕一首:“鐵乾昂風骨,瓊花出世塵。豈隨夸富貴,素潔領初春。”

作者

於希寧,原名桂義,字希寧,1913年生,筆名魯根、梅痴,山東濰縣人。1936年畢業於上海新華藝專國畫系,受教於黃賓虹、潘天壽、俞劍華、諸樂三等。現任山東藝術學院教授、名譽院長,山東畫院院長,山東省文聯及美協名譽主席,中國畫研究院院務委員,中國美協理事。著有《於希寧畫集》、《論畫梅》等。2007年在濟南逝世。

於老以畫梅舉世聞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