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科技工業園

新青科技工業園

新青工業園是國家級珠海高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位於珠海市斗門珠峰工業走廊兩旁,總面積334萬平方米,距珠海機場二十公里,分別距珠海港、斗門港二十五公里、十公里;距興建中的珠海火車站十公里。三十分鐘可達拱北和澳門。

綜述

新青工業園是以電子通訊及印刷線路板為主導的產業開發基地,它還將是一個 品種齊全,集研製、開發、設計、生產、裝配一條龍的線路板基地。

新青工業園以偉創力為龍頭的電子信息產業鏈條不斷完善,集群效應愈發明顯。截至2010年底,園區內各類企業超過210家,其中90%以上的企業為電子信息產業及相關配套企業。重點企業包括擁有13家企業的世界500強之一偉創力集團,世界規模第二、亞洲最大的射頻同軸電纜製造企業漢勝公司,鵬輝、光宇、歐美克、銀布朗等一批投資大、科技含量高的民營企業也成為園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生力軍。 經過過去10多年的開發建設,目前新青工業園已經發展成為以電子信息產業為龍頭,產業鏈條完整,產業特色鮮明的成熟工業園區。

園區劃分

新青科技工業園西部片區:

珠海國家高新區新青科技工業園於1999年成立,總面積6平方公里,園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園區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基礎設施配套、公共服務設施完善,是珠海市重點園區之一。

園區現有企業210多家,投資總額超過150億元,企業員工10萬多人。2011年園區工業總產值達559億元,固定資產投入30.4億元,契約利用外資6077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4051萬美元,實際利用內聯資金5000萬元,外貿出口87億美元,稅收收入超10億元,園區以占全國高新區平均投資水平的1/3創造了全國高新區平均2倍的產值。

新青科技工業園已形成電子終端產品、電子線路板、電池類、電纜類產品為主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擁有偉創力集團、漢勝電纜、光宇電池、鵬輝電池、運泰利、緣成電子等一批著名企業。園區產業聚集能力強,產業特色明顯,已成為廣東省電子信息產業專業鎮,成為珠海市最大電子信息產業生產基地。園區培育了一批“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名牌企業”和“著名商標”。新青科技工業園不斷提升綜合競爭力,強抓項目引進、項目服務和園區管理,全力打造全省轉型升級、可持續發展示範區。

新青科技工業園東部片區:

為進一步理順白蕉科技工業園管理體制,加快園區整合,擴展園區空間,提升園區發展質量,構建“三高一特”產業體系,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自2012年11月份開始,白蕉科技工業園正式合併到新青科技工業園,作為新青科技工業園的東部片區,由新青科技工業園統一領導、統一開發、統一管理。

新青科技工業園東部片區規劃用地面積2.86平方公里,共引進企業103家,投資規模80億元,企業用工人數約3萬人。2011年工業總產值23.2億元,同比增長4.5%;固定資產投資4.32億元,同比增長44%;實際利用外資532萬美元,同比增長10.8%;實際利用內聯資金2081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4.9%;外貿出口2.52億美元,同比增長14.5%。

新青科技工業園東片區以惠普智慧城市項目為龍頭,致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力爭打造國內動漫創作、動漫外包服務業基地、打造國際一流動漫人才培養輸出基地,形成專業完整高端的動漫產業鏈。同時瞄準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總部經濟、電子商務、現代物流、文化創意、酒店會展、文娛辦公、康體服務、新電子、生物醫藥、新能源和新材料等產業,加快形成產城互動、產城共贏的格局,促進經濟提質增效,為斗門爭創科學發展示範區作貢獻。

園區地位

“中國每出口10部手機,就有2部來自新青。”早在2006年,新青工業園掛牌成立僅僅7年時,就有媒體調查得出這樣的數據。

時至今日,雖曾遭遇國際金融危機重創,新青工業園在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領域的地位仍巋然不動。2009年,新青工業園總計生產手機主機板1.3億塊,手機6500萬台,占全國出口市場的20%;線路板360萬平方米,其中多層線路板占全國產量的10%。

作為珠海西部地區最早設立的工業園區之一,年逾11歲的新青早已不再年青。斗門區委常委、新青工業園管委會主任李奕根說,經過過去10多年的開發建設,目前新青工業園已經發展成為以電子信息產業為龍頭,產業鏈條完整,產業特色鮮明的成熟工業園區。

最新成就

新青科技工業園 新青科技工業園

園區通過圍繞“保增長,促發展”的中心,新青重點抓好安商、穩商工作,2011年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的發展態勢。全年工業總產值580億元,繼前年實現20%的增長後,繼續保持10%的兩位數增長。另外,固定資產投入30.4億元、外貿出口87億美元,同比增長均超過了10%,園區稅收也達約10億元。

通信產業鏈已經形成

園區的龍頭項目偉創力珠海園區去年的發展可以看作新青的縮影。2011年,偉創力產銷量近500億元,這個數字與克服金融危機影響實現大幅增長的2010年相當,企業發展平穩。

在高新技術產業方面,新青工業園210家企業中,計算機及通信設備企業有95家,計算機及通信設備產業產值占工業產值90%,形成了計算機和通訊產業鏈。園區鼓勵企業申請高新技術企業,漢勝、光宇、鵬輝、運泰利、藍冠、歐美克已成功申請成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園區協助鵬輝、運泰利、藍冠等企業爭取在中小板上市,著力把園區打造成全省的電子信息產業轉型升級、持續發展示範區。珠海漢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進入園區時產值僅兩億元,去年則一舉實現產值23億元。漢勝的自主創新也收穫了豐碩成果,在2011年,漢勝漏泄電纜順利通過了瑞士高速鐵路的嚴格驗收,成功地套用於阿爾卑斯山隧道,受到國際同行的極大關注。此外,這個產品還成功套用於技術難度極高的宜萬線高速鐵路,打破了國內高速鐵路用高端電纜依靠進口的局面。

招商引資不停步

雖然已經建園13年,但新青並沒有停下引進企業的步伐。園區積極開展企業協調工作,為企業的增資擴產創造條件,幫助偉創力整合資源,將原在馬來西亞的HP印表機項目遷到園區。還力邀偉創力研發、物流及售後服務中心轉移到園區來。園區圍繞偉創力龍頭企業進行配套招商,重點引進成長性好的企業,促進關聯企業、項目之間合理集聚,資源共享,協作配套,增強園區產業聚集力,最大限度地發揮園區輻射帶動作用。2011年,新引進、在建、續建、在談投資規模500萬元以上項目8個,其中新引進的5個工業項目,投資總額23500萬元。而投產的5個項目,預計年產值達5200萬元。

節能減排有成效

同時,積極節能減排,實現轉型升級也成為去年新青的重要工作。園區通過強化措施、狠抓落實,緊緊圍繞工作目標,深入到偉創力製造、漢勝、超毅、德麗等重點企業開展檢查和指導工作。要求企業落實節能目標責任制,完善節能計量和統計,組織開展節能設備檢測,編制節能規劃,並定期向管委會報告能源利用狀況報告,園區較好地完成了節能任務。2011年,產值能耗下降5.6%,節約3843.34噸標煤。

切實解決企業融資難

為了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園區管委會還專門組織工作小組,針對企業遇到的困難,採取上門服務等形式幫助企業用好用活扶持政策。通過積極開展“政銀企”緊密合作模式,與深圳發展銀行、中國銀行、工商銀行等各大銀行建立良好的戰略合作關係,幫助企業融資貸款,切實解決企業融資難問題。今年初剛剛成立的珠海市新青企業家俱樂部,則成為了一個企業交流經驗、相互學習,協助企業解決融資、招工、用工等問題的平台。

文化建設

文化強園提升“軟配套”,為員工打造良好的自我發展平台。李奕根說,目前,新青工業園流動人口總數達7萬餘人,這些流動人口能否成為城市化的主體之一融入當地社區,實現從外來工到新市民的轉變,文化環境的建設至關重要。“工業園不僅是外來工掙錢的地方,更應該成為他們學習提高自身素質,融入城市生活的平台。”

近年來,新青工業園充分利用偉創力等企業資源,成立龍舟協會、足球協會等多個文化體育社團,並定期舉辦各類專題培訓講座、圖書展覽會、衛生清潔活動、籃球比賽、交流論壇活動等,改善園區人文環境,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和自我發展能力,形成企業與社區的良性互動。

與此同時,園區還努力探索社會服務工作的新模式,打造社區公益事業發展平台。自去年開始,我市首家民間社工組織珠海市協作者社會工作教育推廣中心,在園區內開展了一系列以增強社區居民尤其是流動人口自我發展能力為主題的公益服務活動,吸引了眾多打工者的積極參與。去年新成立的新青工業園青年志願者協會也吸引了大量外來工的參與,陸續舉辦多場公益活動,

這些園區軟環境的建設儘管見效較慢,但對提升員工對園區的歸屬感卻至關重要。”李奕根說,未來園區還將進一步加大對文化建設的投入,為員工打造更加良好的自我發展平台。

新青科技工業園第四屆“偉創力”杯籃球賽開幕

為增強員工體質、豐富員工業餘文化生活,促進園區協調發展,11月11日晚,第四屆“偉創力”杯籃球賽開幕儀式在新青文化廣場舉行。區人大副主任麥彩虹,副區長、新青科技工業園管委會負責人林偉,區政協副主席凌雲蘭,偉創力副總裁賴啟天等領導和嘉賓出席開幕式並觀看首場比賽。
本次比賽由園區管理委員會、偉創力公司聯合主辦,新偉社區居委會、偉創力陽光之家協會、區青年志願者協會新青科技工業園分會承辦,共有37支隊伍參加,預賽分“園區企業”和“偉創力工業園”兩個賽區,採用小組循環賽,各賽區分別取前四名球隊參加決賽,決賽重新抽籤採用單淘汰決出一至八名。本次小組賽的裁判由園區各企業業餘裁判執行,八強比賽後再外部聘請。目的是在園區青工中培養籃球運動的裁判人才,以進一步推廣籃球運動。整個比賽將持續一個多月時間。
籃球賽拉開了新青科技工業園2011年度文化體育活動的序幕,為加快園區文化建設,豐富園區職工精神文化生活,園區在近期還將舉行首屆藝術節,活動包括歌手大賽、舞蹈大賽、小品、相聲大賽、攝影大賽、演講、徵文、美術、書畫大賽等。園區管委會也將進一步強化社會管理,提供優質的公共服務,提升園區管理水平,做好員工教育、文體、心理各類服務,建設有特色的“人文園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