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彩陶背帶壺,高16厘米,口徑8厘米,底徑6.8厘米。
新石器時期是中國古陶器的高峰,其中,黃河上游以彩陶為主,如仰韶、馬家窯等。黃河下游以單色陶為主,如大汶口文化的蛋殼黑陶、白陶等,彩陶非常少見。黃河上游彩陶雙系罐,其雙系對成分布,器體為圓形。而大汶口文化的雙系偏向一側,一邊呈圓弧而另一邊為扁平,具有鮮明的特點。
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彩陶背帶壺,高16厘米,口徑8厘米,底徑6.8厘米。 新石器時期是中國古陶器的高峰,其中,黃河上游以彩陶為主,如仰韶、馬家窯等。 黃河下游以單色陶為主,如大汶口文化的蛋殼黑陶、白陶等,彩陶非常少見。
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彩陶背帶壺,高16厘米,口徑8厘米,底徑6.8厘米。
新石器時期是中國古陶器的高峰,其中,黃河上游以彩陶為主,如仰韶、馬家窯等。黃河下游以單色陶為主,如大汶口文化的蛋殼黑陶、白陶等,彩陶非常少見。黃河上游彩陶雙系罐,其雙系對成分布,器體為圓形。而大汶口文化的雙系偏向一側,一邊呈圓弧而另一邊為扁平,具有鮮明的特點。
彩陶壺---1977年辛店電廠工地戰國墓葬中出土。有蓋,蓋飾四花瓣。
概述 詳細 裸體雙性浮雕彩陶壺 馬家窯文化彩陶壺上布滿抽象花紋人形彩陶壺1974年出土於青海樂都柳灣墓地的一座墓葬中,泥質紅陶,侈口,口沿外翻,短頸,鼓腹,腹下部內收,平底,腹中部有對稱的環耳。
裸體雙性浮雕彩陶壺,1974年出土於青海省樂都縣柳灣,為新石器時代後期的酒器,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藏品簡介 詳細信息彩陶獸面紋細頸壺為新石器時代中期的陶器,1972年出土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姜寨遺址,高28厘米,口徑7.2厘米,底徑8厘米。現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
簡介 彩陶壺形網紋壺(仰韶文化半山型) 彩陶壺形網紋壺(仰韶文化半山型) 此壺泥質橙黃陶胎。造型飽滿。圖案風格淳樸。所繪壺形紋、鋸齒紋為半山型彩陶大型壺、瓮器上的典型紋飾。現藏上海博物館。 ...
彩陶:亦稱陶瓷繪畫,它是我國悠久的“國粹”——陶瓷藝術之中的藝術,早在距今七千年左右的半坡文化時期,陶上便出現了最早的彩繪。而瓷上作品相對紙本更具張力,...
簡介 鑑定方法 繪製 制陶方法 界首彩陶人形貼塑彩陶壺出現在新石器時代·馬家窯文化。高33.4厘米,1974年青海省樂都縣柳灣採集,現藏中國歷史博物館。陶壺上貼塑人形,成了神秘觀念和生存豐產願...
簡介 出土背景 文化背景 寓意彩陶雙耳壺是一件新石器時期馬家窯文化類型的彩陶作品。高9cm 兩耳間距11cm,屬於新石器時代的彩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