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51年5月,徐憲明、潘世徽、李繼賢、張嘉斌、王文邵、黃波、陳俊昭等7人在迪化(現烏魯木齊市)新疆軍區衛生部召開了中華醫學會迪化分會籌備會議。經過半年多時間的籌備,中華醫學會迪化分會於1951年12月11日成立。當時經總會批准的會員共24人。1952年改組為第二屆理事會。1954年改稱中華醫學會烏魯木齊分會。1955年會員人數由1952年的52名發展到100名。
1956年理事會改選,組成第三屆理事會。理事會由11人增加到15人,會員發展到139人,1963年增加到184人。1964年包括伊犁、喀什、克拉瑪依、石河子等地發展的會員共有440名。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前,會員總數達583人。1978年根據中華醫學會(78)醫革字第16號文通知精神,自治區衛生局對學會進行了恢復整頓,重新登記老會員337名,同時發展吸收了部分新會員。同年3月正式將中華醫學會烏魯木齊分會改稱中華醫學會新疆分會,掛靠在自治區衛生廳,設專職幹部一名。新疆醫學會先後召開過9次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過9屆理事會。新疆醫學會現有專業委員會49個,學組12個,擁有13000餘個人會員,團體會員單位22家。
歷屆理事長和秘書長
理事長:黃 波 陳俊昭 王寶光 張耀華 金笑時 買買提明·牙生
秘書長:李繼賢 王寶光 樊蘇培 薛志福 吳宗舜 劉永明 唐培作
學術組織
新疆醫學會下設49個專業分會:內科學、老年病學、高壓氧醫學、呼吸病學、內分泌與糖尿病學、燒傷醫學、精神醫學、醫學教育學、肢體殘疾與康復學、心電生理與起博、泌尿外科、檢驗學、醫學視聽教育、圍產醫學、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普外科、血液病學、醫學美學與美容、神經內科、醫學工程、腎病學、眼科學、急診醫學、放射學、婦產科學、消化內科學、耳鼻喉、口腔醫學、消化內鏡、物理康復醫學、病理學、皮膚性病、腫瘤學、麻醉醫學、結核病學、神經外科學、心血管病學、兒科學、胸心外科、骨科學、醫學超聲學、器官遺植、醫學影像技術、血氣分析、男科學、危重病醫學、疼痛醫學、骨質疏鬆、婦科腫瘤等分會。
學術刊物
《新疆醫學》(月刊)
學會成就
新疆醫學會自成立以來,在中華醫學會的指導下,在自治區衛生廳、民政廳、科協的領導、監督管理和指導下,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團結和組織廣大醫學科技工作者,促進衛生領域科技隊伍蓬勃發展。
新疆醫學會注重政治思想學習,以理論指導業務工作,積極學習法律知識,做到依法辦事,創新工作,開拓思路。
新疆醫學會除按照章程規定的範圍開展各項工作外,還承擔著醫療事故鑑定、醫類繼續教育項目評審、全國大型醫用設備使用人員上崗培訓等工作職能,在認真完成好業務主管單位衛生廳交辦工作的同時,主辦《新疆醫學》雜誌,特邀高職稱、高學歷的本專業帶頭人為審稿人,努力提高雜誌質量。積極參加社會活動,宣傳衛生知識,特別是在非典流行的2003年,醫學會全體人員以高度的責任感投入防非典工作,對防非典知識進行大力宣傳,在新疆電視台和雜誌上刊登字標,積極參加由衛生廳組織的7個醫藥學會舉辦的防非典大型科普宣傳活動,慰問戰鬥在防非典一線的醫護人員,與新疆護理學會等合作,舉辦了三期預防非典臨床醫師、臨床護士、發熱門診醫務人員培訓班,為最終戰勝非典做出了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