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農十二師的前身是1963 年7月自治區黨委為了推動自治區國營農場的發展,規劃設計建立的烏魯木齊西郊農場管理處。1976年2月14日根據烏魯木齊市委的決定,撤銷西郊農場管理處成立了烏魯木齊市農墾局。 1981年兵團建制恢復,1982年烏魯木齊市農墾局改為兵團烏魯木齊農場管理局,副師級建制。2000年11月27日,兵團烏魯木齊農場管理局更名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建設第十二師。2003年末全師總人口 5.4萬人,其中漢族4.2萬人,少數民族2萬人。土地總面積37.38萬公頃。其中,草場面積20.69萬公頃,可耕地總面積3.8萬公頃,由於受水利條件的限制,年實際播種面積1.7萬公頃。水資源主要來自烏魯木齊河和頭屯河,紅星乾渠從天山南坡大河沿溝引水穿過蘭新鐵路到達221團。十二師有豐富的地下水資源。旅遊資源有風景優美的白楊溝、菊花台、巴布蓋旅遊區、東山狩獵場、滑雪場、風景獨特的火山後觀光旅遊區、優靜美麗的休閒度假莊園,還有幸福1、2、3號水庫,後溝水庫和王家溝大型紅岩水庫等旅遊區。
概況
農十二師在長期的開發建設中, 始終堅持因地制宜,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依託城市,服務城市,發展生產,富裕職工的城郊型經濟發展戰略。經過幾代人拼搏努力,尤其是農十二師成立以來,通過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經濟社會事業都取得了長足進步。一是認真貫徹,兵團“1+3”檔案精神和師黨委提出的工作目標,進一步最佳化產業結構。發揮農業生產規模大,機械化程度和科技含量高,水利設施完備,農牧產品品種多,單產高,品質好,商品率高。競爭力強的優勢已成為烏魯木齊市的重要蔬菜瓜果、牛奶蛋禽肉食、水產品三大副食品以及瓜菜制種、啤酒花生產基地。二是堅定不移地貫徹兵團“1+8”檔案精神,加快工業改制步伐,實施“龍頭帶動”、“強強聯合”等措施。使農十二師工業區域化、產業化經濟已初現端倪。芳婷針織品、佳麗乳品、天山文具、八一醬醋等一批新老工業品牌已享譽全疆,部分產品出口周邊國家及東南亞地區。建築業在烏魯木齊建築市場占有一定份額。三是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確保道路暢通,服務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建成墾區幹線公路90千米,通縣公路50千米,縣(團)際公路126千米,扶貧公路23千米,連隊道路180千米,已實現道路硬質化。四是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已形成發達的商貿流通業,批發、零售和飲服網點設施遍布全疆和部分內地省市,對外貿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立足資源優勢:圍繞盤活土地資源,大力進行土地資源開發。積極發展房地產業。農貿市場建設步伐加快。解決了職工的就業問題。充分發揮城郊優勢。利用城郊農業資源,培育新的增長點,大力發展“農家樂”、“民族風情園”等特色農業旅遊業。
2003年農十二師實現生產總值6.2億元,實現利潤2000萬元,年末實有林地面積7.75千公頃,其中,經濟林面積 3.07千公頃,果品產量 2.7萬噸;牲畜年未存欄 18.11萬頭(只),其中,大牲畜1.79萬頭,羊 13.88萬隻; 肉類總產 0.75萬噸,牛奶總產量刁.84萬噸,蔬菜產量47萬噸;原煤34.7萬噸,產棉紗8000噸,坯 800噸,針織品1000萬件,塑膠製品4500噸,液體乳、奶製品42個品種1.2萬噸,紅磚8500萬塊。
稿件來源: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史志編纂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