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新疆岩畫不僅數量多,而且樣式也極為豐富,新疆岩畫主要分布在阿爾泰山、天山、崑崙山,以及三山環抱的準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周緣的丘陵山地。上述地區的自然條件優越,有豐盛的牧草,自古以來就是各族人民狩獵、放牧的理想天地,岩畫反映出人們生產活動和社會生活善,以及對人類祖先圖騰崇拜的畫面。
相關資料
古代遊牧民鑿刻在高山石洞、岩壁上的圖像。鑿刻岩畫主要分布在阿爾泰山區、準噶爾西部山地、天山南北麓,帕米爾、崑崙山、阿爾金山地區有少量分布。具體地點多在水草優良的冬草場、重要轉場路線、山形奇特而岩面平整的處所。不完全統計,全部遺存近300處。其中阿勒泰市多拉特、雀兒溝、駱駝峰,青河縣水庫,富蘊縣布拉特、徐永恰勒,哈巴河縣康巴勒塔斯、加爾塔斯闊臘,吉木乃縣塔特克什闊臘斯;準噶爾西部山地裕民縣巴爾達庫爾,託里縣瑪依勒山喀拉曲克牧場;天山北麓呼圖壁縣康家石門子,木壘縣博斯坦牧場,奇台縣北塔山;天山南麓託克遜縣柯爾鹼;帕米爾東麓皮山縣桑株河谷;阿爾金山且末縣木勒切河谷等,是最主要的遺址點。岩畫內容主要是牧區常見的動物如北山羊、馬鹿、牛、馬、駱駝、氂牛、雪豹、狗、狐及手印紋、車輛、車輪、幾何形印記;也有表現狩獵、圍獵、征戰、男女媾合、舞蹈、薩滿神等社會生活畫面。凝集著古代遊牧民祈求畜群繁榮、狩獵成功及人丁興旺的心態。一些地點明顯為當年進行原始巫術的場所。對分析古代新疆遊牧民族的經濟生活、原始宗教、舞蹈形式及起源、生殖崇拜觀念等,有重要資料價值。大量岩刻畫面,是青銅時代和早期鐵器時代的遺留。但具體年代及岩刻主人的族屬,還是一個沒有完全解決的課題。
迄今為止的考古研究表明,新疆岩畫的時代上限可追溯到石器時代,但其延續時間很長,晚的可到公元十二、十三世紀的蒙古時期。享有盛譽的新疆阿爾泰山岩畫數量最多,內容多為奔跑的駿馬、鹿和羊群,其線條簡練、造型生動。有數以千計的岩畫雕刻在山體的岩壁或較大的岩石面上,所表現的題材和內容豐富多彩。
新疆岩畫在反映生殖崇拜方面,有著突出的重大貢獻,不僅數量多、質量高、年代久,而且畫面熱烈、健美。最令人驚奇的是在崑崙山、天山、阿爾泰山都發現了年代特別久遠的洞窟彩繪岩畫。
這種洞窟彩繪岩畫有8處:阿爾泰山富蘊縣唐勒塔斯洞窟正壁上畫有四個橢圓型的女性生殖器;
阿勒泰市阿克塔斯在顯著地位畫有一個女性陰戶;
還有該縣的夾西哈拉海與哈巴河縣的杜阿特松哈爾溝;
天山特克斯縣的阿克塔斯;
崑崙山帕米爾高原東麓喀什噶爾、皮山縣的阿日希翁庫爾。
這些洞窟岩畫,在手法上有一個共同特點:均為彩繪,以赭紅色為主,雜以少量的白色或黑色。畫面上的女性生殖器顯得莊嚴、神聖,給人一種神秘感,突現對女性生殖崇拜的崇高感。這已發現的8處畫面是非常珍稀的母系社會的形象實錄。到目前為止,在全國其它省區尚未發現。洞窟彩繪岩畫,是年代最古的一種岩畫,那么,新疆洞窟彩繪岩畫究竟距今多少年呢?有專家認為是在舊石器晚期,距今1萬年左右,此外,三千年以前古墓中出土的女性豐隆乳房與肥大臀部的木雕與銅塑,也是女性生殖崇拜。由此可知,在遠古時期,這裡的女性生殖崇拜是相當熾烈的。
隨著母系社會時期人們從群婚制逐步向對偶婚發展。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就開始過渡了,女性生殖崇拜也開始向男性生殖崇拜轉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近年來在天山中部呼圖壁縣康家石門子發現的大型岩畫。
這些男性生殖崇拜岩畫,規模之恢宏,造型之優美,人體之碩大,技藝之嫻熟,堪稱舉世無雙之精品。整個岩畫在120平方米左右的巨大畫面上,雕刻出數百個男女互相交媾他舞蹈的情景,其中不少男性形象、生殖器官刻畫十分突出,表現交 動作的其下則是群列的小人,顯示了人們對強大生殖力的渴望,以及對在人口繁殖中男性地位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