榨面是新昌縣有名的傳統特產,是新昌人特別愛吃的主食之一。新昌榨面歷史悠久,製作精細,前清時已馳名,這種用米做成的榨面,加入一些青菜或鹽菜、蛋、香腸煮熟,即可。也可直接炒食,味道極佳。
榨面,又稱米線,而今的榨面為"溪灘榨面"最好。吃法可煮可炒,是特有的一種風味小吃,名聲遠播紹興、杭州、寧波、上海一帶愛吃榨面,在民間已形成了風情獨特的榨面文化。
新昌的榨面文化源遠流長。早在明清時期,農村的榨面作坊已十分盛行,後來逐漸形成了一些以生產榨面為主的特色村,如蒼岩鎮殿前村、崇仁鎮溪灘村、石璜鎮白竹村等。榨面的主要原料是燦米,經浸泡後磨成米粉,蒸成粉團再上榨榨成一條條長長的米線,最後攤曬成直徑25公分左右的一張張圓圓的榨面。古時的烹飪書《食次》載:"粲一名亂積:用秫稻米絹羅之,蜜和水,水密中半。以和米屑厚薄,令竹勺中下瀝篩竹孔,膏脂煮之?quot;這就是早期的米線。嵊州榨面初創的歷史已很難查考,據了解,傳統的作坊式的工藝製作一般分細版、粗版兩種,風味各有千秋。
榨面因口味好,儲存和食用方便,故本地人家大都備有榨面。榨面有多種多樣的烹飪方法,榨面在沸湯中煮即刻就熟,配上佐料,白紅黃綠交映,顏色十分好看,吃起來鮮美無比,品格高雅,在各類小吃中可謂獨領風騷。
如"筍煮菜燒榨面"、"雞子放榨面"、"開洋放榨面"、"肉絲炒榨面"……丈母娘第一次見到新郎倌,總會磕上兩隻雞蛋,燒出一碗透鮮的雞子榨面招待一番。我市農村中還流傳著送"肚痛羹"的習俗,女兒做產,娘家人送去榨面、雞蛋、豆腐皮……平時到農村去做客,主人定會燒出一碗雞子榨面招待客人;賓客告辭時,主人又會拿出一竹簍榨面當作禮品贈送,嵊州人外出探親訪友,少不了帶上一簍家鄉的土特產--榨面,禮雖輕,但凝結著濃濃的越鄉情。1962年,馬寅初先生回鄉時曾慕名購買了幾簍榨面帶回北京。在1992年12月舉行的省農副產品展覽會上,"溪灘榨面"被爭購一空。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榨面成了尋常百姓家裡和賓館、酒家、風味小吃店餐桌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近幾年,農村大力發展榨面生產,許多農戶發家致了富,從榨面"小吃"中得了"大益"。溪灘榨面生產廠家還別出心裁地對榨面進行精加工、精包裝,推出了盒裝"溪灘榨面"投放大市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