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廠鄉

新廠鄉

新廠鄉地處西盟佤族自治縣縣城西北部,地處東經99°25′-99°33′,北緯22°47′-22°57′,土地面積138.7平方公里,東部和南部與中課鄉、勐卡鎮相連,西部和北部毗鄰緬甸佤邦龍潭特區與昆馬區,是集“邊、少、山、窮”為一體的典型的佤族鄉,國境線長33.2公里,是縣內國境線最長的鄉,距縣城78公里,是離縣城最遠的一個鄉。

基本信息

(圖)鄉政府全貌 鄉政府全貌

簡介

(圖)全貌 全貌

全鄉轄新廠村、阿莫村窩羊村代格拉村永廣村個村委會,35個村民小組,28個自然村。居住著漢族、佤族、拉祜族傣族、哈尼族、彝族等8個民族,全鄉有農戶數2779戶、農業人口10527人,佤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8.99%,是佤族聚居鄉。全鄉國土總面積179096.2畝,其中常用耕地面積20293畝,人均耕地面積1.9畝,森林總面積7702.4畝;最高海拔2220米,最低海拔880米;立體氣候明顯,秋冬季溫差較大,乾濕季節分明,日照充足,年降雨量1900毫米,年平均氣溫18.9攝氏度屬亞熱帶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土壤主要以赤紅壤、棕紅壤偏酸為主;有茶葉粗製所一個;糧食作物主要以種植水稻、旱稻、玉米、小米蕎、小麥、豆類、小紅米為主;畜禽類主要以牛、羊、豬、雞、鴨為主,是典型的農業鄉。

地理位置

位於西盟佤族自治縣縣城西北部,介於北緯22°47′至22°57′,東經99°25′至99°33′之間。東、東南部與中課鄉、莫窩鄉相連,北、西部與緬甸接壤。國境線長35千米,邊界有178、179、180號界樁,國境線長達33.2千米。

資源環境

(圖)西盟小紅米 西盟小紅米

全鄉國土總面積179096.2畝,其中常用耕地面積20293畝,人均耕地面積1.9畝,森林總面積7702.4畝;最高海拔2220米,最低海拔880米;立體氣候明顯,秋冬季溫差較大,乾濕季節分明,日照充足,年降雨量1900毫米,年平均氣溫18.9攝氏度屬亞熱帶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土壤主要以赤紅壤、棕紅壤偏酸為主;有茶葉粗製所一個;糧食作物主要以種植水稻、旱稻、玉米小米蕎小麥、豆類、小紅米為主;畜禽類主要以牛、羊、豬、雞、鴨為主,是典型的農業鄉。有鉛鋅礦、銀礦、錫礦等礦物資源。

農村經濟

(圖)西盟米蕎 西盟米蕎

為了提高農業收入和農產品質量,增加農民收入,歷屆黨委政府始終把經濟建設放在全鄉工作的首要位置,儘可能地增加農民收入,加強農業和農村基礎工作的領導,帶領全鄉人民發揚自立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扎紮實實地抓好農業這項國民經濟基礎工作,抓好扶貧攻堅機遇,大幹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積極引導民眾走固定耕地、推廣農科技術、引進優良品種,確保糧食和農村經濟穩定協調健康發展。建國初期,生產十分單一,刀耕火種狀況極為普遍。沒有固定的田地,種了一山坡,只收一籮筐,糧食收入就取決於老天爺的“喜怒”,辛苦了一年,還過著半飢半飽的生活。現在,全鄉水田水田面積9630.3畝,旱地10662.7畝,人均耕地面積1.9畝,農村經濟總收入達100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941元。幹部職工福利待遇逐年提高,離退休人員、殘疾人、五保戶、老弱病殘黨員及特困戶的生活有所保障。

特色產業

(圖)永廣大蒜 永廣大蒜

為了改變當地農民單一的傳統生產方式,緊緊圍繞縣委、縣人民政府提出的“基礎設施立縣,綠色經濟富縣、改革開放活縣、阿佤文化興縣”的戰略,鄉黨委政府結合實際,提出了“農業打基礎、林茶建支柱、特色增效益”的發展思路,在穩定農業生產的同時,加強了經濟作物種植。近年來,結合“特色增效益”和“一村一品”的發展思路,因地制宜,本著“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精”的原則,以種植“小米蕎”、“永廣大蒜”、“刺竹”、“阿莫辣”等特色產業為經濟支柱,大力發展茶、蠶桑為經濟成長突破口。為了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基礎設施

(圖)新廠鄉供電所 新廠鄉供電所

新廠鄉近年來基礎設施發展情況

針對新廠鄉人口多、底子薄以及特殊的歷史原因和地理環境所造成的基礎設施落後,發展緩慢的實際,多渠道爭取項目資金,經過努力,先後使我鄉的電力、交通、住房、人畜飲水等基礎設施有了較大的改觀。
(一)電力建設。電力從無到有,從少到多。1976年,架通輸電線路,但由於電力功率小,只有鄉機關、阿莫村、新廠村部分村民有照明用電。電力一直是制約我鄉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礎設施,為徹底改變電力對我鄉經濟發展的“瓶頸”制約因素,多渠道爭取資金,得到了國家、省、市、縣的大力支持,先後架通了窩羊村五、七組;2004年架通了代格拉村四、五、六組、永廣村五組輸電線路,實現了村村通電工程,全鄉35個村民小組目前只有3個村民小組因災害搬遷或所處的地理位置偏僻而未通電。
(二)交通建設。建國初期,我鄉公路里程是零。上世紀70年代末,為了便於與縣的聯繫,在鄉黨委、政府的組織下,各村各戶抽調了1-2名勞動力總計5000多人,修通了32公里的縣鄉公路(毛路),1981年,西盟錫礦建廠後,為了礦石的運出,由西盟錫礦建成了從募西公路K93公里岔路口到厂部的彈石路面,鄉村公路也是從無到有,從有到多;基本實現了村村通路、鄉村道路47.5公里;村組道路,也實現了組組通,至2006年低,實現了村村通公路的目標。

(圖)新廠郵電所 新廠郵電所

(三)郵電通訊設施。縣鄉郵件由人背發展到汽車運送,電話由手搖式的一鄉一部發展到一村一部的程控電話。現在,全鄉5個行政村及部分村民用上了村村通無線電話,總計45部;2002年在鄉機關所在地安裝了移動、電信信息地面接收塔和電腦聯網設備。
(四)住房條件有所改善。解放初期,人民的住房是由竹子搭建,茅草為頂的茅草房,上世紀90年代,發展為油毛氈、鐵皮和石棉瓦為屋頂的杈杈房。近五年來,在縣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採取國家扶持、農戶自籌相結合的辦法,組織實施我鄉農村民房改造項目。截止2006年5月底,完成民房重建1025戶。其中:磚木結構897戶;磚混41戶;土木1610戶;其他結構231戶,改善了我鄉農村民眾的住房條件。目前,全鄉已基本消滅了茅草房和油毛氈房。
(五)人畜飲水建設。建國初期,佤族民眾只用竹子背水喝,現在,已累計爭取扶貧資金112萬元,解決了全鄉24個村民小組1720戶5601人,5259頭大牲畜飲水問題。改善了農民民眾生活質量,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

扶貧開發

(圖)扶貧開發項目之一:蠶桑 扶貧開發項目之一:蠶桑

扶貧攻堅工作成效顯著

為了新廠鄉經濟社會穩定、快速發展,歷屆黨委政府針對新廠鄉社會發展起點低,農村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扶貧攻堅任務艱巨;廣大農民民眾文化素質低,各項基礎設施建設脆弱;經濟社會發展十分緩慢,“邊、山、少、窮”四位一體的典型的農業鄉等進行了分析,認清形勢,明確了發展目標,確定了發展思路,以穩定解決民眾溫飽為中心,以實現“七有”目標為核心,積極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努力爭取扶貧項目,制定扶貧措施,狠抓落實。認真組織實施以工代賑、整村綜合扶貧開發等扶貧開發項目,落實好興邊富民政策,突出重點,整和資金,整村推進,實施了重點扶持村和安居溫飽村項目;在縣委的直接領導下,在縣人民政府的支持下,加強民房建設的力度,從2001年起,累計1025戶貧困民眾告別杈杈房住進了磚木結構的新瓦房;32個有電村民小組的貧困民眾用上了電。

能源建設得到了加強。以農村電網改造為重點,打牢能源基礎設施。通過多方面的努力,完成全鄉527戶1844人的農村電網改造,全鄉32個村民小組告別了建縣以來不通電的歷史。改善了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引導民眾改變落後的生活習慣,在縣相關部門的支持下,建成36口沼氣池,節能建設邁出了新的步伐。

招商引資

(圖)茶廠 茶廠
(圖)茶廠 茶廠

新農村建設

(圖)社會主義新農村 社會主義新農村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2006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在阿莫村五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生態村,總投資20萬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基層組織

(圖)兩級人大換屆選舉培訓會 兩級人大換屆選舉培訓會

中共新廠鄉委員會,轄7個黨支部,34個黨小組,黨員372人。有幹部53人。幹部中,大學本科占3人,占5.67%,大專學歷占15.1%,高中、中專學歷占71.7%,國中以下學歷的占7.5%。相比之下,幹部隊伍和幹部的科學文化素質有了很大提高。同時,大力培養少數民族幹部和婦女幹部。婦女幹部有14人,占幹部總數的26.4%。群團組織機構健全。全鄉有1個基層工會,有會員75人,共青婦等群團組織幹部素質有了較大提高。

歷屆黨委政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不斷改善和加強黨的思想、組織和作風建設,為全鄉民族團結、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證。

政務公開

(圖)政務公開 政務公開
(圖)新廠鄉新廠鄉

文化教育

(圖)學校食堂 學校食堂
(圖)新教學樓 新教學樓

社會保障

(圖)民政工作人員正在發放“低保” 民政工作人員正在發放“低保”

民政工作人員正在發放“低保”

人口衛生

(圖)宣傳和檢查乳腺疾病 宣傳和檢查乳腺疾病

全鄉的醫療衛生事業,從無到有,從落後到發展,各項軟硬體設施的不斷改善,改變了落後的局面。目前,我鄉有1個鄉級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10個,5個村級衛生室8個鄉村醫生,建立縱橫交錯的農村衛生網路。

針對我鄉是瘧疾、腸道病等疾病多發區的實際,加強了農村衛生硬體建設,管理使用好各村衛生室的人員、房屋和設備。衛生室使用率達100%,積極開展鄉村醫生正規化、系統化培訓,受訓率達50%,合格率達80%;全面開展鄉村一體化管理,基本做到“政務統一、財務統一、藥品統一、制度統一”四個統一,堅持培訓有關衛生的業務水平。同時,加強孕產婦系統管理和高危孕產篩查管理工作,截止2006年低,孕產婦死亡率控制為0;嬰兒死亡率現控制在了36.49%,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率達16.05%。

計畫生育是我國一項基本國策。多年來,鄉黨委、政府都把此項工作列入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來抓,認真細緻的宣傳動員工作,把優生優育和“三為主”的宣傳,做到家喻戶曉。過去,由於歷史的原因,民族習慣,我鄉民眾重男輕女、男尊女卑等傳統思想十分嚴重。現在經過歷任黨委政府的努力,全鄉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63%,計畫生育率達98.5%,綜合節育率達74.8%,長效節育率達78%,為提高人口素質做出了積極貢獻。

民族民風

(圖)民風民俗 民風民俗
(圖)民風民俗 民風民俗
(圖)編背簍 編背簍
(圖)有些佤族人家生活起居都在一個屋 有些佤族人家生活起居都在一個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