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寨壩自然村

新寨壩自然村

雲南省臨滄鎮康縣勐捧鎮包包寨村委會新寨壩自然村。隸屬於勐捧鎮包包寨行政村,屬於山區。位於勐捧鎮西邊,距離村委會4公里,距離勐捧鎮16公里。國土面積5.80平方公里,海拔1,522.00米,年平均氣溫16℃,年降水量2,00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水稻等農作物。有耕地420畝,其中人均耕地1.20畝;有林地4,795.00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

基本信息

村情概況

新寨壩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臨滄市鎮康縣勐捧鎮包包寨行政村,屬於山區。位於勐捧鎮西邊,距離村委會4公里,距
村莊全貌村莊全貌
離勐捧鎮16公里。國土面積5.80平方公里,海拔1,522.00米,年平均氣溫16℃,年降水量2,00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水稻等農作物。有耕地420畝,其中人均耕地1.20畝;有林地4,795.00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76戶,有鄉村人口367人,其中男性186人,女性181人。以少數民族為主有少數民族224人,占總人口的61%,其中:彝族人口80人,其他民族人口144人,漢族人口143。其中農業人口367人,勞動力215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95人。該村的主要產業為核桃、茶葉,主要銷售往本縣。2007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1.92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27%。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4.3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58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大力培育以烤菸、蠶桑為主的特色經濟產業,加速發展核桃、茶葉、膏桐為主的經濟林果業,發展加工流通等非農產業。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和各項社會事業建設,切實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改善生存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全面實現奔小康。

農村經濟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420畝(其中:田210畝,地210畝),人均耕地1.20畝,主要種植玉米、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4,795.0
膏桐膏桐
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85.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35畝,主要種植核桃、茶葉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20畝;荒山荒地3,405畝,其他面積65畝。該村的主要產業為核桃茶葉,主要銷售往本縣。2007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1.92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27%。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4.3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5.65萬元,占總收入的58%;畜牧業收入11.34萬元,占總收入的26%(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43頭,肉牛10頭,肉羊30頭);林業收入3.15萬元,占總收入的7%;第二、三產業收入3.01萬元,占總收入的7%;工資性收入4.5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58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植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4.50萬元,其中,外出務工人數25人(占勞動力的12%),常年外出務工10人在省外務工。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板栗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膏桐烤菸產業。該村到2007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5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470.41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7年底,已實現通路、通電、通電話三通。全村有76戶人口其中有71戶飲用井水還存在飲水困難。有76戶
村中民居一角村中民居一角
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45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戶(分別占總數的32%和6%)。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彈石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未硬化;距離最近的車站16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6公里。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32畝,有效灌溉率為8%,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4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7畝。該村到2007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9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57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包包寨國小,中學生就讀到勐捧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4.00公里,距離中學16.00公里。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4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6公里。

風土人情

該村位於中緬邊境線,中緬兩國邊民擁有基本類同的民間習俗,兩國邊民交往歷來都十分密切頻繁。彝族人口占全村
彝族彝族
總人口的58%,是以彝族為主的少數民族村,民風純樸,民俗文化底蘊厚重,男女老少能歌善舞,每逢傳統節日,村民都會自發組織並邀請其他村民眾開展一系列聯誼娛樂活動,老百姓自己最喜聞樂見的民族民間文藝、體育活動異彩紛呈。該村民眾特別是中老年人還特別喜歡讀書看報,村民中具有很濃厚的讀書學習氛圍。但是,村里目前還沒有一處象樣的聯誼場所,沒有任何文體活動器材設備,沒有公共提供的報刊書籍,村民業餘文化活動無處可去。多年以來,村民們開展各種文娛活動都只有借用私人的設備、占用私人的庭院來舉行。邊境線上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得意識形態領域防滲透工作形勢加倍嚴峻,邊境貧困山區民眾極端匱乏的業餘文化生活更是急切企盼加快文化娛樂基礎設施建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