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實體經濟

新實體經濟

新實體經濟,是阿里巴巴集團主席馬雲提出的一個經濟概念,指的是網際網路和傳統經濟結合,共同打造適應未來的經濟形式,通過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形成新型實體經濟。

概念

馬雲在第二屆網際網路大會上馬雲在第二屆網際網路大會上
新實體經濟,是傳統行業與網際網路結合的產生的新經濟形式。傳統行業與網際網路之間存在很強的互相依賴,絕非完全對立的關係,化解矛盾的正確方式應該是促進新舊經濟的融合,化舊為新,通過網際網路技術可以提升傳統產業,甚至可以利用原有要素資源創造出新的產業。正如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在第二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向習近平主席提出的那樣:“新經濟=新消費+新實體”。

一方面,傳統企業特別是大量的中小企業可以藉助網際網路公司提供的服務,大幅提高效率,蝶變成“新實體”;另一方面,傳統弱勢產業,如農業,可藉助網路實現產業化。一直以來,信息和物流就是農業產業化的兩大攔路虎,而這兩點正是電商的優勢所在,藉助網際網路可以讓大批傳統農民變成產業農民,近年來一些地方湧現出來的“淘寶村”正是這種探索的體現。

過去十幾年,中國產生了一個規模巨大、在全球領先的網際網路產業,更重要的是,網際網路技術迅速向傳統產業滲透,協助其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極大地改變了傳統產業的面貌。不誇張地說,中國經濟已悄悄發生了一場“供給革命”。

體現

2015年雙十一大會2015年雙十一狂歡節
阿里巴巴已經在通過網際網路推動實體經濟的發展。阿里巴巴提供的數據顯示,2015年,在廣東、浙江、福建、江蘇等傳統外貿大省的產業帶中,共有114個產業帶加入到“中國質造”計畫。這個計畫的目的是幫助此前長期處於外向型經濟模式的沿海製造企業,通過電商平台直接面向國內消費者,打開內銷新通路。

馬雲在第二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表示,“今天的中國有將近一半的人在網際網路上,中國是‘網際網路上的國家’。這一輪信息和技術革命,過去20年是網際網路技術發展,未來30年是網際網路和傳統經濟結合,共同打造適應未來的經濟,通過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形成新型實體經濟,這是巨大機會。”

事實上,以阿里為代表的電商,已經構成了中國經濟的新引擎。2015年12月16日下午,馬雲在向國家主席習近平介紹阿里巴巴時提到,阿里巴巴平台上的850萬活躍賣家已服務全球3.86億消費者,同時已經創造1000萬個直接就業、352萬個間接就業。此外,阿里巴巴還有望在2016年初成交額突破3萬億元/年,超越沃爾瑪全球的成交額。

他同時提到,未來阿里巴巴將持續推動農村電商的發展,用電商消除貧困,激發農村真正的變革;創造E-WTO全球貿易規則,實現72小時貨通全球;引領DT時代,為賦能新實體經濟方面做出自身應有的貢獻。

前景

忙碌的快遞公司忙碌的快遞公司
網際網路先天具有高效率的信息處理能力,它替代掉部分傳統行業或傳統行業的部分業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規律。正是通過“創造性破壞”,網際網路才能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但這種“破壞”在很多時候並不那么愉快。在巨觀經濟較好時,市場需求旺盛,傳統行業遭受衝擊一般不會顯得特別痛苦,受到衝擊後也較易轉型;而一旦經濟形勢轉差,這種“破壞”就會以一種劇烈衝突的形式呈現出來。2015年來,從滴滴被圍堵、優步被打砸到“電商有害”這種離奇言論在網路上大量傳播,無不是這種矛盾的反映。圍堵、攻擊解決不了問題,因為先進技術賦予了自身摧毀路障的威力,你可以批評或攻擊電商讓大街變得冷清,但無法阻擋人們的網購熱情。

然而這並不是說傳統行業利益不需要考慮,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沒有矛盾,而是看誰能把握未來、激發需求,誰就能生存下來;所以雙11並不是電商的盛宴,真正開香檳的是製造商,網路企業不生產產品,但會與製造廠商一起利用新技術來誕生銷售奇蹟,這是一種“新實體經濟”、新經濟的崛起。可以預料,隨著經濟疲軟持續,“新”與“舊”的矛盾不會很快消失,但決策者和社會公眾不能被這種表面現象所誤導,看待新舊經濟一定要更高的視野。未來,一方面網際網路在產業結構中要繼續提高占比;另一方面,網際網路產業要不斷探索與傳統行業新的融合方式,加快促進“新實體經濟”的形成。傳統產業與網際網路之間互斗只會兩敗俱傷,“雙輪驅動”才能繼續把中國的供給革命推向深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