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林橋戰役

斯特林橋戰役

1297年9月10日,英格蘭軍和蘇格蘭軍在斯特林橋遭遇。如果把斯特林看成為蘇格蘭北大門的話,斯特林橋--這座架設在福斯河上的木橋無疑就是打開這扇大門的鑰匙。在斯特林鎮邊上的峭壁之上矗立著一座巍峨的城堡--斯特林堡。城堡裡面的駐軍承擔著守衛斯特林這座具有重要戰略價值的小鎮。從斯特林堡向下眺望,斯福斯河兩岸的一草一木全都盡收眼底,此時的駐軍司令是驍勇善戰的理查·德·沃德格里夫爵士。

斯特林橋

1297年9月10日,英格蘭軍和蘇格蘭軍在斯特林橋遭遇。如果把斯特林看成為蘇格蘭北大門的話,斯特林橋--這座架設在福斯河上的木橋無疑就是打開這扇大門的鑰匙。在斯特林鎮邊上的峭壁之上矗立著一座巍峨的城堡--斯特林堡。城堡裡面的駐軍承擔著守衛斯特林這座具有重要戰略價值的小鎮。從斯特林堡向下眺望,斯福斯河兩岸的一草一木全都盡收眼底,此時的駐軍司令是驍勇善戰的理查·德·沃德格里夫爵士。

作戰雙方

9月10日這天,威廉·華萊士在福斯河對岸的制高點奧丘山上發現了從南方洶湧而來的英軍,這正是約翰·德·沃勒內親自率領的征討大軍,他此行的目的是來解除蘇格蘭人對斯特林的圍困。沃勒內指揮的英格蘭軍隊全都由經驗豐富的老兵組成,很多人都有在歐洲大陸作戰的經驗,他們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士氣也非常飽滿。在英軍將士的眼中,即將和自己對陣的蘇格蘭軍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威廉·華萊士和安德魯·穆瑞指揮的蘇格蘭軍大約有一萬六千人,但是其中大多數人是從未上過戰場的農民,他們裝備極差,只有一百五十名鎧甲騎兵的裝備可以和英軍媲美。因此,儘管在數量上蘇格蘭人占用接近三比一的明顯優勢,但是英蘇雙方的力量對比還是比較懸殊的。儘管在實力上英格蘭軍占有明顯的優勢,但是在地利上他們卻處在下風。英軍沒有渡船,他們只能從斯特林橋和坎布斯肯內斯、基爾丁兩處淺灘渡過福斯河。兩處淺灘只有在水位很低的情況下才能通行。斯特林橋是一座狹窄的木橋,最多只能讓兩名騎兵並肩通過。不僅如此,兩側橋頭的堤道土質鬆軟,重裝騎兵完全無法施展。沃勒內發現,在奧丘山的山坡上布陣的蘇格蘭人對自己的左翼構成了致命的威脅,英軍卻很難把蘇格蘭人從山上趕走。如果蘇格蘭人趁著英軍的人馬在斯特林橋上擠作一團的時候發起攻擊,英軍必將一敗塗地。更重要的是,蘇格蘭人有一個英格蘭人所不具備的有利條件,那就是他們視死如歸的愛國熱情,他們在為蘇格蘭的獨立而戰。
為了向英軍表明自己的決心,華萊士在福斯河北岸的奧丘山的山坡上布陣。沃勒內明白一場惡戰是不可避免的,出於對沙場禮節的尊重,他派遣兩名多明我會修士過河。沃勒內讓兩名修士轉告華萊士,如果他能接受“王上的和平”,自己將保證華萊士的生命,並對他以往所犯之“罪行”既往不咎。對此,威廉·華萊士的回答是:“告訴你們的人,我們到這裡來不是為了什麼和平,我們是來打仗的。我們要向你們報仇雪恨,我們要解放自己的國家!!他們想來就來,我們已經做好的準備,就在這裡恭侯。” 華萊士帶有挑釁性的回答不僅讓沃勒內目瞪口呆,也令原本趾高氣揚的英軍將士為之氣沮。英軍將領之間發生了嚴重的意見分歧,一些人認為華萊士的宣言不過是“歹徒在虛張聲勢”,其他的人則主張要小心謹慎。為了統一眾將的意見,沃勒內召開了一個緊急軍事會議,會議上一名在歐文向英軍投降的蘇格蘭騎士理察·魯迪爵士告誡薩里伯爵:“大人,如果我們上橋的話,必將死無葬身之地。因為我們只能兩個兩個並排通過橋面,敵人正對著我們的側翼,他們可以隨心所欲的衝下山來攻打我們,集中兵力打擊我們的前鋒。離這不遠有一處淺灘,在那裡,我們一次可以通過六十人。請撥給我五百名騎兵和一小隊步兵,我將率領他們繞到敵軍的背後,打擊他們、粉碎他們。我的伯爵大人,與此同時,您和大隊人馬就可以萬無一失的通過斯特林橋了。” 大多數英軍將領們都不贊同魯迪爵士的意見,在他們看來兵分兩路是不明智的,這可能是英格蘭貴族的傲慢和對蘇格蘭的“變節者”的不信任所致,詹姆斯·斯圖亞特和倫諾克斯伯爵那不能兌現的諾言讓他們不得不小心謹慎。但是也有少數將領在原則上同意他的看法。於是,英格蘭的將軍們各執一詞,爭得不可開交。最後,稅務官休·格雷辛漢站了出來,大聲喝道:“你們不要在這件事情上繼續糾纏下去了!國王陛下的金錢不能被這樣白白的浪費。讓我們衝過橋去,盡忠盡職吧!!” 沃勒內對於格雷辛漢的越權舉動非常不滿,作為一員久經沙場的宿將,他很明白貿然進攻的後果是不堪構想的。可是,將士們的情緒已經被格雷辛漢煽動了起來,如果這時候不進攻的話,有可能會影響全軍的士氣。沃勒內再三權衡以後,向全軍發出了進攻的命令。以基爾頓城主(此城堡在約克郡)馬默杜克爵士率領的重裝騎兵為先導的英格蘭大軍開始通過斯特林橋,正如魯迪爵士先前所指出的那樣,狹窄的橋面只能同時並排通過兩騎,英軍的行動異常困難。一英里半外的奧丘山上,華萊士和所有的義軍將士一樣目不轉睛的觀察著英軍的一舉一動。英軍的隊伍以手持愛德華一世的王旗的掌旗手為首,後面緊跟著薩里伯爵和大隊的騎士,在一面面長三角旗、令旗和燕尾旗(備註6)的簇擁下,騎士首領和男爵門身著華麗的禮服和全副的鎧甲浩浩蕩蕩的走上了斯特林橋,他們好像是去參加狩獵而非上陣廝殺。指揮大軍渡河的是財務官休·格雷辛漢、羅伯特·德·薩默維爾爵士以及斯特林堡的守將沃德格里夫爵士。
眼看著越來越多的英格蘭士兵穿過斯特林橋踏上了福斯河北岸的土地,蘇格蘭義軍當中的氣氛也愈發緊張起來。如果不是華萊士和穆瑞再三強調了服從命令的重要,奧丘山上的蘇格蘭將士們早就象1296年在鄧巴那樣衝下山去和英格蘭人拚命了。此時,華萊士站在福斯河北岸岸邊的克拉格修道院的鐘樓上耐心的觀察英軍的行動,他在等待一個最恰當的時機,他要一擊成功。如果過早進攻的話,蘇格蘭人只能消滅一小部分敵軍,當真如此,反而讓沃勒內有了反擊的機會。另一方面,如果把英軍全部放過橋來打,義軍在數量上有3:1的優勢,可以痛痛快快的打一場殲滅戰。中午11點,華萊士命令傳令兵吹響了進攻的號角。早已按捺不住胸中怒火的蘇格蘭戰士們立刻象脫韁之馬一般衝下了山去,他們揮舞著手中的大刀和長矛,口中不斷高呼:“幹掉他們!!幹掉他們!!”。在蘇格蘭人衝下奧丘山的一瞬間,他們端平了手中的長矛,徑直朝著英格蘭的貴族們衝殺了過去。與此同時,另一隊蘇格蘭戰士正在向斯特林橋進發,他們的任務是封鎖斯特林橋頭,切斷兩岸英軍之間的聯繫,然後再和主力部隊一起將已經渡河的英軍包圍消滅。一陣短促而激烈的肉搏過後,斯特林橋的橋頭被蘇格蘭人占據了。他們的大膽行動在英軍陣中造成了極大的混亂,橋上的英軍將士們既無法前進,又不能後退,擁擠和推搡令數以百計的英格蘭人掉進了水流湍急的福斯河中,沉重的披掛和武器很快就讓他們失去了生命。蘇格蘭人的正面攻勢衝垮了英軍的陣線並在英軍將領中製造了一場混亂,他們試圖讓自己的戰馬從深陷的泥沼中脫身,大多喪身於蘇格蘭人的長矛之下,間或有一兩個躲過了長矛卻在墜馬之後死於坐騎和蘇格蘭人的踐踏。蘇格蘭人的迅猛攻勢打了英軍一個措手不及,被沖得七零八落的英軍很快就被壓迫到了斯特林橋與河堤西南的河灣。正在此時,蘇格蘭騎兵以雷霆萬鈞之勢從北方向河堤衝來,指揮重裝騎兵的馬默杜克爵士羅伯特·德·茨溫格穩住陣腳,他立即改變了進攻的方向,把自己的矛頭指向了迎面而來的蘇格蘭騎兵。英軍裝備精良的重裝騎兵輕而易舉的擊潰了輕裝的蘇格蘭騎兵,老於戰陣的茨溫格並沒有對潰退的蘇格蘭騎兵窮追不捨,因為他已經覺察到戰局正在朝著不利於本方的方向發展,他吃驚的發現愛德華國王和薩里伯爵的旗幟全都沒了蹤影,戰場上堆滿了英格蘭士兵的屍體,蘇格蘭人占領了橋頭切斷了自己的退路。茨溫格沉默了片刻,頃刻間,他的外甥在他的鞍前倒了下去,被激怒了的茨溫格率領他的部下徑直衝向了據守的橋頭的蘇格蘭人,他用自己那柄引以為傲的寬邊重劍在蘇格蘭人當中殺開了一條血路。當茨溫格和部下騎兵安然無恙的返回南岸之後,他立刻下達了拆毀斯特林橋的命令。英軍陣中的三百名威爾斯長弓手原本打算堅決抵抗蘇格蘭人的進攻,然而那些四散奔逃的英格蘭人因為躲避憤怒的蘇格蘭人而衝散了他們的隊伍。可憐這三百精銳部隊,他們沒有對戰局起到任何作用便盡數葬身沙場,更可悲的是他們並不是被蘇格蘭人所殺而是讓自己人的馬蹄踩下了地獄。斯特林橋被拆毀之後,滯留在北岸的英軍將士們陷入了絕境,他們為了逃生紛紛跳入了福斯河中,那些平日裡趾高氣揚的騎士們拋棄了自己的武器、甲冑、戰馬和尊嚴,和普通士兵一樣跳入了福斯河冰冷刺骨的河水中。他們中間只有一小部分人活著游回了南岸,有成百上千條生命消失在了湍急的激流中。
戰役的進展果如魯迪爵士預料的一樣,沃勒內原本希望看到一場對蘇格蘭“叛軍”的偉大勝利,然而映入眼帘的卻是蘇格蘭起義者對英格蘭王家軍隊的屠殺。他眼睜睜的看著蘇格蘭人狂暴的砍殺著自己的士兵,卻因為威爾斯長弓手的毀滅而束手無策。沃勒內眼見大勢已去,便在收容了從北岸逃回的殘兵敗將之後撤出了戰場。他留下自己的親戚威廉·費茲·沃里內守衛斯特林堡並許諾在十個星期之內返回。安排完一切之後,沃勒內飛速向南逃竄,直到進入了英格蘭境內才收住了腳步。 英格蘭人在斯特林橋之戰當中的損失是非常慘重的,大約一百名重裝騎兵和五千名步兵(包括三百名威爾斯長弓手)戰死沙場。最為蘇格蘭人所痛恨的稅務官休·格雷辛漢被蘇格蘭人扒了皮。蘇格蘭人把扒下來的皮切成長條後,將這些長條編綴成一條皮帶,華萊士就是用這條皮帶來系配劍的。蘇格蘭方面的傷亡微不足道,但是兩主將之一的安德魯·穆瑞受了致命傷,數周之後不治身亡。穆瑞去世後,他的部下全都投到了華萊士的麾下。斯特林橋之戰在當時的歐洲是一個奇蹟:一支裝備極差沒有經過正規訓練的民軍打垮了訓練有素、經驗豐富的職業軍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