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衛生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轄吳家、文遠、尖山、戎家、丫口、尖石頭6個村民小組,有農戶329戶,共 有鄉村人口1413人,其中男性772人,女性641人。其中農業人口1396人,勞動力773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673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族、佤族、拉祜族混居地,其中漢族1360人,佤族14人,拉祜族39人。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1人,占人口總數的0.78%;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1147人,參合率81.18%;享受低保56人,有五保戶28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圈內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6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27公里。該村公廁1個,人畜混居的農戶10戶,占農戶總數的0.7%。
自然資源
該村國土面積29.88平方公里,有耕地總面積4,871.00畝(其中:田1,300.00畝,地3,571.00畝),人均耕地3.49畝,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201.00畝,有效灌溉率為26.69%,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840.7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60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6,918.5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832.00畝,其中:茶園面積870畝(其中:可採摘面積820畝),核桃面積195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2.74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其中新種植核桃1450畝);水面面積263.00畝,荒山、荒地22,724.50畝,其他面積43.00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有329戶通自來水;有25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7.6%;有327戶通電,有電視機農戶25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99.39%和78.42%;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1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7戶,分別占總數的0.3%和27.36%。該村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7.0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0.5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5輛,拖拉機33輛,機車79輛。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2戶,裝有太陽能農戶44戶,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3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9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文化教育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建有國小2所,校舍建築面積1,327.00平方米,擁有教師9人,在校學生116人,距離鎮中學22.00公里,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16人,其中小學生102人,中學生14人。
基層組織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3個黨小組,共有黨員42人,其中男黨員38人、女黨員4人。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文書組成。該村有1個婦女組織,有1個治安聯防隊。該村建有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21人。
農村經濟
2008年,該村農村經濟總收入522.3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91.75萬元,占總收入的36.71%;畜牧業收入169.81萬元,占總收入的32.51%,其中出欄肉豬872頭,肉牛21頭;林業收入37.86萬元,占總收入的0.07%;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收入94.74萬元,占總收入的18.13%;工資性收入20.26萬元,占總收入的3.88%。農民人均純收入1450.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0.26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6人(占勞動力的8.54%),在省內務工65人,到省外務工1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5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59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985.61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47.16萬元,有固定資產27.08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一、基礎設施方面:d道路交通不暢,發展滯後 ,農村以道路、農田水利、農村集市建設為主的基礎設施仍較為落後,仍在較大程度上影響了農村發展。產業發展方面:重傳統、輕創新。我村的產業大多以傳統產業為主,雖風險較小,但效益較差;產業發展資金投入不足起步難。。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以增加農民經濟收入為核心,拾遺補缺,實施村社道路、水利工程(人畜飲水、溝渠)、烤房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綜合開發經濟林果(核桃、花椒、板栗)、加大高優茶園建設、老茶園改造、烤菸產業、生物藥業發展力度,做大做強生豬養殖為主的養殖業,推廣沼氣,加大科技推廣及培訓力度,依靠科技進步建設富裕文明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