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對照全譯史記

文白對照全譯史記

《文白對照全譯史記》是2009年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漢)司馬遷。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史記》,中國史學之鼻祖,後代修史大多以其為範例,位列《二十四史》之首,其成就後世無一書能出其右。 全書成於公元前一世紀,記述了上自黃帝開始,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三千餘年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的寶貴史料。

《史記》開創了紀傳體之先河,全書包括本紀、表、書、世家和列傳,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餘言。“本紀”除《秦本紀》外,敘述歷代帝王的興衰成敗;“表”是各個歷史時期的大事年表,是全書敘事的聯絡和補充;“書”分述天文、曆法、水利、經濟、文化、藝術等方面的發展和現狀,與後世的專門科學史相近;“世家”主要敘述貴族侯王的歷史;“列傳”則為各階層有影響力者的傳記,併兼及少數民族之歷史。

司馬迂生活在“秦皇漢武”中的漢武帝時期,其一生大致與漢武帝相始終。因武帝而榮,也因武帝而恥。《史記》大部分在受奇恥大辱之後寫成,即便如此,司馬遷在著述時仍堅持自己的史觀,未被所謂的儒家正統所局限,而是包容兼蓄、秉筆直書;身在漢家卻將建漢時期的死敵項羽置於本紀,且讚賞有加。正是這種“仗氣直書,不避強御肆情奮筆,無所阿容”的獨立精神使其傲立後世數千年!

《史記》不僅代表了中國史學的最高成就;同時,其敘事簡明生動,所述之事,皆能剖析條理,縝密而清晰。語言簡練流暢,既疏緩從容,又富於變化,歷來皆被視為中國文學作品的最高成就之代表。

《史記》成書至今已有二千多年歷史,加之近百年來白話文運動的普及,對於大多數現代讀者來說,直接閱讀原文已有相當之困難。為了方便讀者研習這一史學和文學成就並立的巨著,上世紀八十年代,匯集了社科院、北京大學、中華書局等國內十餘所科研院校的數十位知名專家,

歷時十餘年將這一巨著譯成白話文,譯文準確流暢,深得“信、達、雅”之要義。我社此次出版,加上精校原文,而成文白對照全譯《史記》,並適當地選配了一些相關插圖,以助理解閱讀。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劉起釪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著有《尚書評述》、《尚書學史》、《尚書源流及傳本考》、《日本的尚書學與其文獻》、《古史續辨》、《顧頡剛先生學述》、《劉起釪經學論集》等書。 林小安 中國故宮博物院研究員,撰有《殷武丁臣屬征伐與行祭考》、《武乙文丁卜辭補正》、《殷墟卜辭字考辨》、《字考釋》、《字考辨》、《“韋編三絕”正讀》、《中國文字起源之我見》等論文。 裘錫圭 復旦大學教授,著有《文字學概要》、《古文字論集》、《古代文史研究新探》等書。 李 零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著有《長沙子彈庫戰國楚帛書研究》(獲北京大學首屆青年優秀成果獎)、《戰國鳥書箴銘帶鉤考釋》(獲中國社會科學院青年語言學家獎)、《中國古代居民組織的兩大類型及其不同來源》、《吳孫子發微》、《中國方術學》等,並譯有《中國古代房內考》,主編《中國兵書名著今譯》、《中國方術學》、《中國方術概觀》等。 吳樹平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著有《秦漢文獻研究》、《風俗通義校釋》、《東觀漢記校注》、《二十四史簡介》、《黃石公三略譯註》、《中國古代史史料學》(合著)、《漢英對照論語今譯》(合著)等書。 呂宗力 原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現為美國威斯康星州麥迪遜大學博士生,主編《中國歷代官制大辭典》,著有《中國民間諸神》(合著)等書。 王煦華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撰有《公孫龍指物論詮釋》、《目錄學研究對象商榷》、《統治階級道德繼承問題》等論文。 馮曉林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編輯,著有《儒學的“變古”》、《中國傳統文化概論》、《中國隋唐五代教育史》、《世界近代前期的文化與教育》等,主編工具書多種。李解民 中華書局編審,著有《尉繚子註譯》、《白話續資治通鑑》(合著)、《文白對照續資治通鑑》(合著)、《白話資治通鑑》(合著)、《文白對照資治通鑑》(合著)、《白話二十五史精選》(合著)、《兵家寶鑑》(合著)等書,撰有《開阡陌辨正》、《雲夢秦簡所載魏律研究》、《劉氏書錄研究》等十幾篇論文,點校《檐曝雜記》、《竹葉亭雜記》、《春秋左傳詁》、《春秋大事表》等多部古籍。 繆文遠 四川大學歷史系教授,著有《戰國策考辨》、《戰國策新釋》、《七國考訂補》等書。 駢宇騫 中華書局編審,著有《簡帛文獻概述》、《二十世紀出土簡帛綜述》、銀雀山漢墓竹簡《晏子春秋校釋》等書。 盛冬鈴 中華書局副編審,著有《六韜註譯》、《那蘭性德詞選》等書,撰有《西周銅器銘中的人名及其對斷代的意義》、《清初第一詞人那蘭性德》等論文,整理《松窗夢語》《治世余聞》《繼世紀聞》等古籍。 趙 超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研究員,著有《中國古代石刻概論》、《華夏衣冠五千年》、《唐代墓誌彙編》、《漢魏南北朝墓志彙編》等書。 王文錦 中華書局編審,校點整理《通典》、《周禮正義》等古籍。 陰法魯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著有《唐宋大曲之來源及其組織》等書,撰有關於中國古代音樂史、文化史的論文多篇,主編《中國古代文化史》一書,與人合作點校《隋書》。 陳久金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著有《彝族天文學史》、《天文學簡史》、《藏曆的原理與實踐》、《中國節慶及其起源》、《陳久金集》。校點《中國方術概觀》中《式法卷》、《星命卷》。 魏嵩山 復旦大學教授,主編《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與人合編《中國歷史地圖集》,撰有《太湖流域開發探源》、《鄱陽湖流域開發探源》等論文。蔣非非 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撰有《算賦制度問題探討》、《秦漢移民實邊政策簡論》等論文。 魏連科 河北省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撰有《明代宗室婚嫁制度述略》、《文天祥家書詩帖考釋》、《顧炎武北方交遊考》等論文三十餘篇。整理《弇山堂別集》、《玉堂叢語》、《典故紀聞》、《三垣筆記》等多種古籍。 顧 洪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副編審,編有《顧頡剛讀書筆記》,撰有《試論“三年喪”起源》等論文。 陳紹棣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撰有《中國宮殿史》(合著)、《中國文明史·秦漢卷》等書,又撰有《百越與匈奴衣食住行之比較研究》、《試論王莽改幣》、《漢唐長安規劃比較之我見》等論文。 王瑞來 中華書局編輯,撰有《岳珂生平事跡考述》等論文,點校《鶴林玉露》、《宋宰輔年表校補》等古籍。 謝孝苹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副研究員,撰有《略論河東文化與中國文明》、《讀王森然先生〈夏後氏大禹評傳〉兼論中國古代文明》、《日本佚存漢籍考述》、《鹽鐵論校注小議》。陳 抗 中華書局編審,與人合著《商周古文字讀本》,編有《永樂大典古方誌輯佚》、《全唐詩索引》(合編),點校《尚書今古文註疏》、《今文尚書考證》、《訂訛類編》等,曾參加《辭源》修訂及《漢語大詞典》第一卷編寫工作。 胡平生 中國文物研究所研究員,著有《阜陽漢簡詩經研究》、《孝經評述》、《中國古代文化史·中國古代的禮儀制度》、《敦煌懸泉汗釋粹》、《長江流域出土簡牘與研究》等書。何法周 河南大學中文系教授,著有《韓愈新論》、《侯方域集校箋》(與人合著)、《唐文選》(與人共同主編)、《李賀詩選》(與人合著)等書。 師小平 北京出版社副編審,曾參加過《管子》、《歷代題畫詩》等書點校工作,著有《聊齋選注》(合作)等書。 李祖德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編審,與人合著《中國古代分期討論五十年》一書,主編《中國古代改革家》、《中國歷代開國帝王傳》、《中國古代軍制史》、《孫子研究新論》等書。 馬 怡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編有《秦漢賦役資料輯錄》一書,點校《兩漢博聞》,擔任《白話資治通鑑》一書副主編。 施 丁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著有《司馬遷研究新論》(合著)、《中國史學簡史》、《中國史學的傳統與維新》等書。 李曉林 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東直門醫院副主任醫師,著有《雜病源流犀燭校注》(合作)一書,發表過多篇中醫論文。 段書安 文物出版社編審,撰有《二十世紀出土簡帛綜述》(合著)一書,曾參加過《管子點校》、《孟子譯註》等古籍整理工作。 劉 馳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撰有《區田法在農業生產中的套用》、《北朝胡人士族形成的原因及影響》、《北魏末期戰亂與士族旁支的興起》、《山東士族入關房支與關隴集團的合流及其復歸》、《十六國官營手工業初探》等論文。 夏應元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著有《海上絲綢之路的友好使者·東洋編》、《漢文化史綱》(合著)等書,撰有《亞洲稻作農業的起源及其向西太平洋地區的傳播》、《論唐代初期中日韓關係》等多篇論文。 楊世鈺 雲南師範大學教授,著有《雲南省志·地理志·雲南省建置沿革》等書,撰有《南詔的統治制度及其特點》、《孟子名本思想淺議》等論文,主編《大理叢書》。 謝桂榮 河南大學研究館員,撰有《侯方域年譜》、《范仲淹師承問題考辨》、《〈文苑英華〉〈唐文粹〉相互關係考》等論文。 余太山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著有《噠史研究》、《塞種史研究》等書。 劉宗漢 中華書局編審,撰有《長沙馬王堆出土帛書經脈書研究之一——從帛書經脈書論內經經脈走向體系的二元性》、《方彝考釋》、《比堂忻布新考》等論文多篇。

圖書目錄

史記卷一 五帝本紀第一

史記卷二 夏本紀第二

史記卷三 殷本紀第三

史記卷四 周本紀第四

史記卷五 秦本紀第五

史記卷六 秦始皇本紀第六

史記卷七 項羽本紀第七

史記卷八 高祖本紀第八

史記卷九 呂太后本紀第九

史記卷十 孝文本紀第十

史記卷十一 孝景本紀第十一

史記卷十二 孝武本紀第十二

史記卷十三 三代世表第一

史記卷十四 十二諸侯年表第二

史記卷十五 六國年表第三

史記卷十六 秦楚之際月表第四

史記卷十七 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第五

史記卷十八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

史記卷十九 惠景閒侯者年表第七

史記卷二十 建元以來侯者年表第八

史記卷二十一 建元已來王子侯者年表第九

史記卷二十二 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第十

史記卷二十三 禮書第一

史記卷二十四 樂書第二

史記卷二十五 律書第三

史記卷二十六 曆書第四

史記卷二十七 天官書第五

史記卷二十八封禪書第六

史記卷二十九 河渠書第七

史記卷三十 平準書第八

史記卷三十一 吳太伯世家第一

史記卷三十二 齊太公世家第二

史記卷三十三 魯周公世家第三

史記卷三十四 燕召公世家第四

史記卷三十五 管蔡世家第五

史記卷三十六 陳杞世家第六

史記卷三十七 衛康叔世家第七

史記卷三十八 宋微子世家第八

史記卷三十九 晉世家第九

史記卷四十 楚世家第十

史記卷四十一 越王句踐世家第十一

史記卷四十二 鄭世家第十二

史記卷四十三 趙世家第十三

史記卷四十四 魏世家第十四

史記卷四十五 韓世家第十五

史記卷四十六 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史記卷四十七 孔子世家第十七

史記卷四十八 陳涉世家第十八

史記卷四十九 外戚世家第十九

史記卷五十 楚元王世家第二十

史記卷五十一 荊燕世家第二十一

史記卷五十二 齊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

史記卷五十三 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

史記卷五十四 曹相國世家第二十四

史記卷五十五 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史記卷五十六 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

史記卷五十七 絳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史記卷五十八 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

史記卷五十九 五宗世家第二十九

史記卷六十 三王世家第三十

史記卷六十一 伯夷列傳第一

史記卷六十二 管晏列傳第二

史記卷六十三 老子韓非列傳第三

史記卷六十四 司馬穰苴列傳第四

史記卷六十五 孫子吳起列傳第五

史記卷六十六 伍子胥列傳第六

史記卷六十七 仲尼弟子列傳第七

史記卷六十八 商君列傳第八

史記卷六十九 蘇秦列傳第九

史記卷七十 張儀列傳第十

史記卷七十一 樗里子甘茂列傳第十一

史記卷七十二 穰侯列傳第十二

史記卷七十三 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

史記卷七十四 孟子荀卿列傳第十四

史記卷七十五 孟嘗君列傳第十五

史記卷七十六 平原君虞卿列傳第十六

史記卷七十七 魏公子列傳第十七

史記卷七十八 春申君列傳第十八

史記卷七十九 范雎蔡澤列傳第十九

史記卷八十 樂毅列傳第二十

史記卷八十一 廉頗藺相如列傳第二十一

史記卷八十二 田單列傳第二十二

史記卷八十三 魯仲連鄒陽列傳第二十三

史記卷八十四 屈原賈生列傳第二十四

史記卷八十五 呂不韋列傳第二十五

史記卷八十六 刺客列傳第二十六

史記卷八十七 李斯列傳第二十七

史記卷八十八 蒙恬列傳第二十八

史記卷八十九 張耳陳餘列傳第二十九

史記卷九十 魏豹彭越列傳第三十

史記卷九十一 黥布列傳第三十一

史記卷九十二 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

史記卷九十三 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

史記卷九十四 田儋列傳第三十四

史記卷九十五 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

史記卷九十六 張丞相列傳第三十六

史記卷九十七 酈生陸賈列傳第三十七

史記卷九十八 傅靳蒯成列傳第三十八

史記卷九十九 劉敬叔孫通列傳第三十九

史記卷一百 季布欒布列傳第四十

史記卷一百一 袁盎晁錯列傳第四十一

史記卷一百二張釋之馮唐列傳第四十二

史記卷一百三 萬石張叔列傳第四十三

史記卷一百四 田叔列傳第四十四

史記卷一百五 扁鵲倉公列傳第四十五

史記卷一百六 吳王濞列傳第四十六

史記卷一百七 魏其武安侯列傳第四十七

史記卷一百八韓長孺列傳第四十八

史記卷一百九 李將軍列傳第四十九

史記卷一百十 匈奴列傳第五十

史記卷一百一十一 衛將軍驃騎列傳第五十一

史記卷一百一十二 平津侯主父列傳第五十二

史記卷一百一十三 南越列傳第五十三

史記卷一百一十四 東越列傳第五十四

史記卷一百一十五 朝鮮列傳第五十五

史記卷一百一十六 西南夷列傳第五十六

史記卷一百一十七 司馬相如列傳第五十七

史記卷一百一十八 淮南衡山列傳第五十八

史記卷一百一十九 循吏列傳第五十九

史記卷一百二十 汲鄭列傳第六十

史記卷一百二十一 儒林列傳第六十一

史記卷一百二十二 酷吏列傳第六十二

史記卷一百二十三 大宛列傳第六十三

史記卷一百二十四 遊俠列傳第六十四

史記卷一百二十五 佞幸列傳第六十五

史記卷一百二十六 滑稽列傳第六十六

史記卷一百二十七 日者列傳第六十七

史記卷一百二十八 龜策列傳第六十八

史記卷一百二十九 貨殖列傳第六十九

史記卷一百三十 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