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考察1980年代以來發生在美國學界的圍繞“西方文學經典”的論爭。
20世紀的前五十年,是西方文學經典建立並得以在體制上確認的時期,文學經典被認為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具有永恆價值的、遠離政治利益的。經典形構(canon-formation)的這一過程以如此“自然的”方式進行,以至從來沒有人注意。20世紀六七十年代,作為社會運動的學術之翼,文學經典開始遭到質疑。這種質疑的焦點集中在經典形構中的排除和包含,認為是作者的階級、種族、性別身份決定了他們的作品被包含或排除於經典之列。在這種視野下,人們發現,文學經典幾乎全部由已故白人男性組成,是歐洲中心論和“瓦斯普主義”(Waspism)的建構。多元文化主義的倡導者們認為,經典應該更多地代表真正的社會多樣性和寬廣範圍的文化遺產,經典應該包含先前被排除在文學史和主流文化的教育體系之外的作者作品。從1980年代初開始,文學經典話題在體制上顯著起來,其標誌是來自學院內的教師對“英語文學”教學大綱應包括什麼內容的討論,以及對傳統的文學批評的實踐及其認識前提的反思。1983~1984年,美國著名雜誌《批評探索》(Critical Inquiry)主辦了以文學經典為主題的討論,推動了人們對文學經典話題的關注。而作為文化戰爭中心的文學經典論爭在1980年代後期達到高潮,它表現為幾部以大學教育、文化傳統、文學文化經典為話題的暢銷書的連續出版,與課程改革相關的激烈事件(斯坦福事件)的發生,有影響的學者社團(“全國學者協會”、“為民主文化而鬥爭的教師”)的組建,以及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論爭中來並在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出版了許多相關著作。時至今日,關於文學經典的討論餘音尚在。
美國發生的這場文學經典論爭,是各種因素相互作用所致。從論爭的社會背景上看,它是1960年代末以來的社會政治運動在學術界的投射。在社會運動的推動下,黑人研究、婦女研究、少數人群體研究有了長足發展,文學研究作為其中的一部分也有不少建樹。但教學改革的步伐遠遠落後於社會運動理論與實踐,經典之爭的一個主要意圖是促進文學文化的民主化進程。從文化上看,文學經典論爭其實是文化戰爭在大學人文教育上的反映,是文化戰爭的一個主戰場;狹義的文化戰爭就是圍繞西方文明與文學經典的爭奪,保守主義者將文學經典作為文化傳統的保留地而進行守衛,而新左派為自己辯護說他們只是要求“拓寬經典”,讓少數族裔的聲音能夠被聽到,但完全沒有推翻西方文明的意思。從思想源泉上說,它反映著1980年代英美政治理論的辯論焦點,是身份政治登上政治舞台之後在文學經典問題上的反映;它直接受到社群主義理論的啟發和指引,要求身份政治在文化系統中的代表性。從學術研究的趨向看,它是在文化研究提供的理論、視野與方法啟發下的結果。美國的文化研究是英國的文化研究在全球的發展之一。它以“受害人研究”為特色,為少數人群體爭取權益,反映在文學經典論爭上就是要求少數群體在經典中的代表性。從教育體制、學科建設方面看,文學和批評受到大學中交叉學科的發展所帶來的方法論和質詢方式的重大影響。文學研究的壓力是,必須對“偉大”文學作品的公認傳統進行懷疑和分析,仔細檢視批評運作的前提,並追問:批評是在多大程度上通過對構成“文學價值”的東西予以預選、評估、假定,從而製造出“文學”的。
本書梳理文學經典論爭過程和各種觀點,但更主要的用意,是對論爭中最重要的和最富於啟發性的維度做出描述和分析,揭示出使文學經典論爭成為可能的學術視野。因此在考慮到了歷史線索之後,基本上是從文學經典爭論的幾方面來搭建框架。第一章從詞源的角度對“經典”、 “古典”、“文學經典”等詞語進行梳理,考察它們的原始意義以及詞義變遷中反映出的社會歷史文化內涵。我們將看到,經典就是標準,而這種標準的制定與教會、政府、學校的機製作用密不可分。由於經典選擇和確立過程被拿來與文學經典的建立過程做了類比,文學經典的權威性的實質才被認識、被拆解。第二章在文學 “自身”領域,思考文學經典的價值功能和美學標準。我們將揭示英語文學傳統的建構過程,以及這一傳統中深刻的人文主義關懷;重新考量被當作文學經典的重要特徵的“普遍性”與“永恆性”等相關問題。文學經典的特徵還可以從美學競爭的角度來揭示,哈羅德?布魯姆這樣的美學理想主義者不僅提供了思考經典的一種有淵源、有影響的角度,也表現出一種維護經典的強硬姿態。第三章把文學經典論爭放到文化的視野中、放到文化戰爭中去做一個巨觀考察,說明政治文化訴求是文學經典論爭的根本動因,“打開經典”的呼聲實際上反映了不同群體希望在政治文化體系中獲得符號表征的要求。第四章認為文學經典與大學教育息息相關,現代大學教育的發展促成了文學研究的專業化和職業化,在大學課程大綱、閱讀書目和文選那裡,文學經典獲得了可見的棲息地。因為文學經典一直占據著博雅教育的中心,所以經典論爭實際上是大學教育理念的鬥爭。“經典形構”也是經典論爭中的熱門課題,許多批評家都從不同角度揭示了經典加封過程中的種種偶然與必然;本書將表明,在文學經典成因中,個人意見、時代要求、機構制度、文化體系常常糾葛在一起發揮著綜合作用。
圖書目錄
序言 經典:變動中的永恆
導論
一 文學經典何以成為問題
二 文學經典之爭的視角與層面
三 本書的研究對象、範圍和基本思路
第一章 文學經典的含義
一 “經典”的詞源及含義演變
二 經典(canon)與古典(classic)
三 經典與文學經典
第二章 以文學自身的名義
一 經典的功用:人文主義傳統的建立
二 傳統與正統:艾略特的經典修正
三 英語文學傳統的描述與學術規訓的建立
四 對文學經典的特徵與標準的反思
五 原創與影響:哈羅德?布魯姆的經典觀
第三章 作為文化表征的文學經典
一 文化戰爭
二 多元文化主義與身份政治
三 挑戰文學經典:以女性主義為例
四 在個人自我與文化身份之間考慮經典
第四章 文學經典與大學教育
一 草坪上的文化戰爭
二 經典:博雅教育的中心
三 拓寬經典:推薦書目、大學課程與文學選集
第五章 文學經典形構中的偶然與必然
一 文學經典的偶然性
二 意識形態、文化資本與經典形構
三 另一種“偶然”:被選中的與被忽略的
第六章 文學經典論爭的其他維度
一 虛實之間的張力:實用主義立場
二 為經典賦意:來自哲學闡釋學的啟示
第七章 結論與啟示
一 結論
二 對中國高等母語教育及通識教育的思考
附錄一 莫提默・艾德勒(Mortimer Adler) 之推薦書目
附錄二 1937~1938學年哥倫比亞大學一年級人文教程必讀書目
附錄三 1988~1989學年史丹福大學“文化-觀念-價值”概論教程“歐洲和南北美洲”部分必讀書目
附錄四 哈羅德・布魯姆《西方正典》附錄之《經典書目》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