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街道

文化街道屬牟平區人民政府駐地,文化街道面積35平方公里,人口58972人,耕地808公頃,轄28村委會,30自然村。

基本信息

山東地名

文化街道屬牟平區人民政府駐地。2002年底,區行政區劃調整,將原寧海鎮以政府大街中心線為界一分為二,城北部為寧海街道辦事處,城南部為文化街道辦事處。以街道辦事處駐文化里村取名。

文化街道面積35平方公里,人口58972人,耕地808公頃,轄28村委會,30自然村。半丘半泊,農業主產小麥、玉米、花生,兼有養殖。工業有電子、化工紡織、冶煉、機械製造等200多個村鎮企業,2004年銷售收入75895萬元。

文化街道有中國小7所,有雷神廟戰鬥遺址照格莊遺址風雲林園等名勝古蹟和革命紀念地。著名英雄楊子榮烈士故里在街道辦事處境內嵎峽河村。

哈爾濱地名

文化街道建於1946年10月,隸屬馬家區,1949年9月,南崗、馬家兩區合併後劃歸南崗區。1967年4月改稱"東風公社",1973年恢復文化街道。

文化街道位於南崗區南部,東至文明街與革新街道相鄰,西到文政街,南止和平路與動力區接壤,北以馬家溝河為界與花園街道相鄰,面積2.4平方公里。街道辦事處設在文蘭街26號。1990年有21個居民委員會,400個居民組,8158戶,人口27892人。

街辦工業發展較晚,1973年成立工業總廠,下屬五金、電器、制桶、建材等10個廠點,年產值11.1萬元,利潤1.7萬元。1979年成立文化勞動服務公司,下屬維修隊、木器冷飲店等4個廠點。1990年,文化街道工業總產值達405萬元,利潤20.2萬元。文華糖果食品廠生產的壽桃已打入省外市場。

境內有哈爾濱發電廠哈爾濱市電車公司,20年代末,中國共產黨在發電廠和電車公司建立黨組織,30年代初曾爆發著名的電車工人反日大罷工。1946年哈爾濱解放初,劉英源等先進工人為恢復哈爾濱供電作出巨大貢獻。發電廠現已成為哈爾濱供熱供電基地之一。駐街主要單位還有省司法廳、省高級人民法院、省水利廳等15個省直機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