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百餘年以降,中國報刊維繫國運民生,其三部曲是啟蒙、革命與追求國家現代化。一大批思想家、政治家、學者、報人活躍其間,傳播新知,激勵民氣,鞭笞腐惡,探索前途,凝合了中國士大夫傳統及現代知識分子精神,形成一種鮮明的“文人論政”風格,蔚為現代中國的一道壯麗風景。
本書以現代中國著名報刊為主體,結合歷史與新聞、文化研究的新成果,追索並燭照一系列思想史、政治史、新聞史問題,諸如:民國時期的報刊如何成為自由理想的重要載體和陣地,有何成就與限制?國民政府如何管制報刊言論?自由報刊的宗旨和報人的觀念為何?各類報刊採取什麼實踐模式?其盛衰榮枯的原因何在?在這個過程當中知識分子扮演什麼角色,遭遇了哪些困境又如何突破?本書作者均系海峽兩岸相關問題的資深專家,提出的分析與思考殊值琢磨。
作者介紹
李金銓,香港城市大學傳播學講座教授,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新聞與大眾傳播學院教授。曾任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台北“中央研究院”客座教授,國際中華傳播學會(CCA)首任會長。已出版7本英文著作以及8本中文著作,發表60餘篇英文論文。作品目錄
序言文人論政:知識分子與報刊
民初陳獨秀與胡適的自由民主理念
《新青年》“通信”欄與五四時期社會、文化的互動
胡適與《努力周報》的創辦
《獨立評論》與中國自由主義的“命名”
“強有力的中心輿論”——《獨立評論》的社會影響
抗戰前知識分子在自由理念上的分歧——以《獨立評論》主要撰稿人為中心的分析
《益世報》與“九一八”後的憲政運動
共和憲政與家國想像:周瘦鵑與《申報·自由談》,1921-1926
抗戰時期國民黨策劃的學人辦報
《觀察》:自由主義視域中的平等觀念
從“不完全黨報”到“完全黨報”——延安《解放日報》改版再審視
密蘇里新聞教育模式在現代中國的移植——兼論帝國使命:美國實用主義與中國現代化
由“侍從”在側到“異議”於外——試論《自由中國》與國民黨機器的合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