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宋代初期的花鳥畫,主要是繼承了五代傳統,並在此基礎上,有所創新,黃筌“鉤勒填彩、旨趣濃艷”的富貴風格,統治著畫壇近百年。到了北宋中期,隨著崔白、趙昌、易元吉等在花鳥畫壇的嶄露頭角,以他們生動活潑的畫風,打破了黃家蠶貴體系的壟斷,為宮廷花鳥畫注入了新的生機。北宋後期,由於宋徽宗趙佶列繪畫的特殊愛好,在他的大力倡導和身體力行下,畫院得到空前發展,宮廷花鳥畫達到顛峰,此風錦延至南宋宮廷,花鳥畫的創作長盛不衰。當時著名的花鳥畫家有李迪、林椿、法常等,還有一些人物、山水畫家亦兼擅花鳥,如:李嵩、馬遠、馬麟、梁楷等人,還有一些佚名的花鳥畫作品,雖多為圓形、方形的小幅,但構圖簡潔、主題突出、描繪精密,是南宋花鳥畫中較富特色的部分。同時以擬人化手法寫梅蘭竹菊,表現其高潔、
堅忍、卓然不群的“君子”品格,由於深受文人喜愛而成為流行的花鳥畫題材。代表人物有文同、蘇軾,主張繪畫和文學結合,借筆下的墨竹抒發個人情感。畫墨梅的揚補之、畫墨蘭的鄭思肖、畫蘭竹的趙孟堅詩、書、畫結合,成為文人畫的中堅,對元明清時期花鳥畫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對中國繪畫的發展與繪畫理論的豐富作出了巨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