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顧
2011年7月30日:網友在微博發布訊息
網名“龍燦”在新浪微博發布訊息稱故宮器物部在將一件國家一級品宋代哥窯瓷器出庫時,被工作人員摔碎。
這條微博在網路迅速轉載,僅三個多小時的時間,轉載次數已過萬。很多網友表示惋惜,更多網友對故宮的相關管理提出質疑和不滿。
對此,故宮方面稱,他們已經看到了這條微博。是否屬實有關部門正在抓緊進行了解,一旦情況查明,會儘快向社會公布。
2011年7月31日:故宮證實一級文物損壞
故宮博物院7月31日證實,國家一級文物宋代哥窯代表作品青釉葵瓣口盤在進行無損分析測試時發生文物損壞事件。
7月4日,故宮對宋代哥窯青釉葵瓣口盤進行無損分析測試時發生文物損壞。事故發生後,故宮博物院成立事故調查組,徹查事故成因。判定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實驗室科研人員操作失誤,導致樣品台上升距離過大,致使國家一級文物青釉葵瓣口盤受到擠壓損壞。
2011年8月1日:故宮否認瞞報
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事故調查組組長陳麗華表示,在事發第一時間要求立即停止檢測工作,要求對所有儀器進行檢查、測試。
故宮博物院文物管理處處長婁瑋表示,首先得摸清楚產生事故的原因,才能向上級和公眾報告。如果沒有搞清原因,將對廠家、對當事人都有可能造成傷害,引起其他相關問題。這是一個科學的嚴謹的態度,不存在瞞報情形。
相關疑問
故宮管理混亂、技術人員不專業
“故宮又出大事了!”7月30日,網友“龍燦”在微博發布訊息稱:“故宮器物部手續不全,將國家一級品宋代哥窯瓷器一件出庫,不料被工作人員摔碎,故宮一級品一共才1106件。現在,故宮、文化部下封口令。”微博很快被轉發過萬,不少網友表示惋惜:“極其珍稀的宋代哥窯再減一員,默哀。” 龍燦表示,訊息來源於他的老師、南方瓷器界一位權威專家,“但我現在不能公布他的名字。”據稱,當時故宮器物部將這件哥窯瓷器出庫,打算送到科研處,利用新引進的設備進行成分分析,以便研究。但器物部工作人員在出庫過程中將瓷器摔碎。
在得悉故宮解釋的事故真正原因後,龍燦表示:“我認為這比失手打碎更嚴重,因為這說明故宮管理太混亂、技術人員的專業素養太差、太業餘!”
若無曝料故宮會主動公開嗎
從7月4日事發,到7月30日晚被微博曝料,7月31日故宮對外承認事故,期間相隔26天之久。面對網友對於瞞報的質疑,陳麗華表示,事故的發生既有人的因素也涉及到機器的使用,通過對當事人輸入數據反覆模擬,並請相關科技考古專家、物理學專家進行分析討論,最後斷定是人為操作失誤。這次事故完全是因為事故的複雜性導致了這樣一個時間過程,但確實沒有網民質疑的所謂瞞報問題。故宮博物院文物管理處處長婁瑋則稱:“文物法對在業務工作當中出現的損毀等情況沒有規定上報時限。故宮鑒於事故原因的複雜性,規定了一個月的時限。”
針對故宮方面的解釋,不少網友表示難以接受。有人稱:“規定一個月時限?如果沒有微博曝料,你們會在8月4日時主動告訴公眾嗎?”曝料者龍燦則質問:難道先報告藏品損壞會影響調查真相嗎?
據了解,此次文物損壞事件內部相當保密,此前故宮絕大部分工作人員均無從知悉。而據中廣網報導,一位故宮現任中層領導稱,故宮內部已就此次文物損壞事件開過專門會議,個人不能接受媒體採訪。陳麗華昨天接受央視採訪時稱,不大範圍公布此事是出於對當事女碩士的保護考慮。
受損文物價值幾何
哥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與汝、官、定、鈞窯齊名,其特徵可歸納為:黑胎厚釉,紫口鐵足,釉面開大小紋片。除了宮廷收藏,民間流傳極少。因宋代哥窯窯址至今尚未發現,今人只能從傳世作品中去解讀哥窯歷史。
對於此文物的價值,婁瑋介紹:按照國家規定,珍貴文物分一、二、三級,一級文物自然是最珍貴的。故宮博物院又把一級文物具體分為一級甲、一級乙。只要夠一級,就是非常珍貴的。故宮共有63件哥窯文物,其中57件是一級品,包括一級甲和一級乙。
觀復博物館館長馬未都說:“哥窯存世稀少是事實,據我了解,全世界僅存幾百件。如果從經濟價值角度來說,蘇富比去年5月在倫敦拍過一件哥窯瓷器,價值為100萬英磅,同年秋天蘇富比在紐約拍的另外一件哥窯瓷器是176萬美元,近年最貴的有成交記錄的價格大約是300多萬美元,折合人民幣2000多萬元。當然,故宮的東西肯定要更珍貴。”
受損文物能否完全修復
關於本次事故原因,故宮方面解釋是把器物放在樣品台進行檢測時,需要將樣品抬升到一定高度進行調焦。由於操作的科研人員輸入數值出現問題,導致儀器內的樣品台上升距離過大,使瓷器受到擠壓被損壞。
對於外界關心的瓷器損壞情況及有無修復可能性,婁瑋表示,目前這件文物破損成6瓣,破損情況雖有些複雜,但修復應不成問題。婁瑋說:“國內對陶瓷修復有很豐富的經驗,不只是故宮博物院,還有上海博物館等文博機構,都有很成熟的修復經驗。”
而馬未都則認為,完全修復文物是不可能的。馬未都表示,由於故宮給出的說明中沒有交代瓷器的具體損毀程度,所以很難說能修復到什麼程度。不過即便是最理想的狀態,瓷器只是一分為二了,用技術手段完全可以將其粘合成一體,但其價值、壽命跟從前比都已不可同日而語了。
女研究生如何擔責
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主任苗建民介紹,造成此次文物損壞的是一位理工科畢業的女碩士研究生。“她2004年就來到這個實驗室,進行過正規的培訓。相當一段時間都是她來操作這台設備。其專業技術職稱是中級。由於我們實驗室2005年才組建,她是第一批來實驗室工作的,算是資深。去年50多件古瓷的檢測她也參與了,沒有出現過情況。”
陳麗華昨天表示,對女碩士的處理將按照操作失誤造成一級品損壞的標準,嚴格依規處理當事者。此前,苗建民認為事故有主客觀兩重原因,其中事故的客觀原因歸咎於儀器:這台儀器在輸入一個數值後,沒有再次確認的功能,“但我們還是認為,應該從主觀上找原因,是我們自己操作失誤造成的。”苗建民表示,事故發生後,當事人很痛心,自己作為部門負責人也非常自責。
7月26日,調查組專門就該報告進行了集體討論,對事故相關責任人的處理進行了初步討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規定,館藏一級文物損毀的,應當報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核查處理。文物收藏單位工作人員因不負責任造成珍貴文物損毀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的,依法開除公職或吊銷其從業資格;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關於故宮的回應,事故曝料者龍燦昨天在自己微博中撰文稱:“故宮……別讓女碩士獨自頂包。”龍燦認為,事故責任不在操作者而在管理者。對於事故原因調查,應讓上級、下級、媒體、業內專家都參與。故宮自己成立調查組,是“既當原告又當法官”。
文化部事先不知情
根據《國家文物局突發事件應急工作管理辦法》規定,國有文物事業單位應當在知道突發事件發生後2小時內向所在地縣級以上文物行政主管部門報告。如發生一級文物丟失或者損壞等情形,縣級以上文物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接到報告2小時內,向同級人民政府和上級文物行政主管部門報告,並同時向國家文物局報告。《辦法》還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對突發事件,不得隱瞞、緩報、謊報或者授意他人隱瞞、緩報、謊報。”
文化部相關部門昨天上午證實,已在7月31日收到故宮博物院的事故調查報告,但具體內容暫時不便透露。事故發生在7月初,但工作人員表示,不確定當時是否收到事故通知,“以故宮方面的說法為準”。而根據網友“曝料”,文化部早就知曉此次事故,甚至“指導”故宮方面向公眾隱瞞此事。
暫停的是怎樣的測試
事故發生後,故宮暫停了實驗室的全部測試工作,對該設備進行檢測。隨後成立了由相關院領導和部門負責人組成的事故調查組。
此次損壞文物的“無損分析測試”,是指在不給所測文物帶來任何巨觀物理化學變化和潛在危害而獲取與文物產地、製作年代、製作工藝等相關的物理化學信息的分析測試技術。由於哥窯瓷一直沒有找到確切的古窯遺址,對其進行系統的無損分析測試十分必要。從去年開始,作為宋代官窯瓷器研究課題的一部分,故宮博物院已利用這台無損檢測儀器順利完成了對50餘件陶瓷文物的分析測試工作。
苗建民表示,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和現代科技方法結合起來,對古陶瓷進行綜合研究,這是一個不會改變的發展方向,“我們現在需要做到的是在萬無一失的情況下,杜絕此類事情的發生。”
故宮新聞發言人馮乃恩也表示,故宮博物院不會“因噎廢食”,出了一次事故就不做這個科研了,但要從事故中汲取教訓。
損壞情況
就故宮博物院珍貴文物損壞情況這一嚴重事件,國家文物局8月2日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物局(文化廳)發出通報。通報表示:此次事故是一起嚴重的珍貴文物損壞事件,教訓十分深刻。各地文物行政部門和文物、博物館單位,一定要認真吸取教訓,引以為戒,進一步完善規章制度,加強依法管理,落實相關責任。國家文物局表示,近期將組織開展全國文物博物館單位安全大檢查,把文物保護管理工作和安全責任落到實處。
通報要求各地、各有關單位強化責任意識,有針對性地開展博物館及相關機構的安全檢查,重點排查安全防範設備設施和科研儀器等方面的安全隱患並及時整改。要增強安全意識,明確崗位職責,強化崗位培訓,嚴格遵守有關標準規範和操作規程,把文物安全工作落到實處。
7月4日,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古陶瓷檢測研究實驗室在對院藏國家一級文物宋代哥窯青釉葵瓣口盤(新179479)進行無損分析檢測時,由於工作人員操作失誤,致使文物損壞。
8月1日,故宮博物院向文化部、國家文物局報送了事故調查和整改情況的報告。文化部、國家文物局立即組成包括有關專家在內的事故核查組,對事故情況進行了核查。核查組認為,該事故確為工作人員對測試儀器操作失誤造成的珍貴文物損壞事件;事故發生後,故宮博物院立即成立事故調查組,進行了系統的調查。文化部、國家文物局已責成故宮博物院根據事故情況和核查結果,追究有關責任,提出整改措施並組織實施。目前,故宮博物院正在按要求抓緊落實。
處理結果
直接責任人被記大過
據故宮博物館官網3日訊息,故宮根據有關規定,對造成宋代哥窯青釉葵瓣口盤損壞的直接責任人給予行政記大過處分,給予負有領導責任的該部門主要負責人行政警告處分。
《關於宋代哥窯青釉葵瓣口盤損壞事故處理結果的公告》稱,2011年7月4日宋代哥窯青釉葵瓣口盤損壞事故發生後,故宮博物院立即成立事故調查組,進行了全面、細緻的調查,認為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於工作人員操作電腦輸入數據失誤,導致儀器內的樣品台上升距離過大,使瓷器受到擠壓而損壞。根據有關規定,對造成本次文物損壞事故的直接責任人給予行政記大過處分,給予負有領導責任的該部門主要負責人行政警告處分。
《公告》中說,這次文物損壞事故令我們痛心,說明我們在文物管理制度的落實、文物使用操作的細節上還有不到位的地方,在責任制落實、責任心培養上仍存在差距。
故宮博物院在《公告》中表示,我院將汲取此次事件的沉痛教訓,認真落實整改措施,完善有關制度和措施,嚴格責任制、問責制,並強化監督和檢查。保護好故宮,保護好中華民族的寶貴遺產。
公告全文
2011年7月4日宋代哥窯青釉葵瓣口盤損壞事故發生後,故宮博物院立即成立事故調查組,進行了全面、細緻的調查,認為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於工作人員操作電腦輸入數據失誤,導致儀器內的樣品台上升距離過大,使瓷器受到擠壓而損壞。根據有關規定,對造成本次文物損壞事故的直接責任人給予行政記大過處分,給予負有領導責任的該部門主要負責人行政警告處分。
這次文物損壞事故令我們痛心,說明我們在文物管理制度的落實、文物使用操作的細節上還有不到位的地方,在責任制落實、責任心培養上仍存在差距。
我院將汲取此次事件的沉痛教訓,認真落實整改措施,完善有關制度和措施,嚴格責任制、問責制,並強化監督和檢查。保護好故宮,保護好中華民族的寶貴遺產。
外界評價
馬未都談故宮文物修復
瓷盤被擠壞,碎成6瓣,很多人在問:國寶能修復嗎?按照故宮博物院的說法:“破損情況雖然有些複雜,但修復不成問題。”這句話,似乎能讓人鬆了口氣,但是,收藏專家、觀復博物館館長馬未都卻說,“恢復”和“恢復原狀”是兩回事。
馬未都:我覺得這個文物修復,修復是兩個概念,第一個概念是把一個破損的文物修復成型,能夠便於觀看。另外一個概念你本身是好的,你再把它修復起來,無論修復技術有多好,也不能達到原樣。有點像一個人,你比如說你骨折了,你把骨頭接上,長好了,你還是一個能夠行走的人,但是他畢竟折過一回,所以我覺得這個修復並不像他自己所說吧,因為他說修復,修復我是同意,但是完全可以把它粘合在一起,又呈現一個完整的狀態,但它跟文物沒破損之前完全是兩回事。
事件發生26天后,故宮博物院的一份800字聲明卻很難拉直大家心中的問號。“儀器內的樣品台上升距離過大,使瓷器受到擠壓而損壞”,這是故宮對事故原因的說法。那么,文物檢測應該按照什麼樣的操作規範?中國之聲記者李謙、實習記者吳東泊進行了一番調查。
距離記者上一次和故宮公共關係科工作人員通話還不到16個小時,當記者昨天下午再次致電時,這位工作人員的電話一直處於無人接聽狀態。記者發現能夠找到的故宮相關人士集體啞然。幾經周折,終於一位故宮現任中層領導道出了實情:就這次文物損壞事件,故宮內部已經開過專門會議,個人不能接受媒體採訪。
根據《國家文物局突發事件應急管理辦法》規定:國有文物事業單位應當在知道突發事件發生後或者兩小時內向所在地縣級以上文物行政主管部門報告。直到故宮在事發26天后發布的聲明里仍然寫著這樣的字眼:要對事故調查進行進一步的補充,以期儘快上報文化部和國家文物局。
顯然故宮對於這件突發事件的處理並不符合規定。而迴避的態度也只能讓疑問變得更多。
聲明中,故宮博物院對事件的過程這樣描述:故宮博物院古陶瓷實驗室科研人員在進行無損分析測試時,由於操作存在失誤,導致儀器內的樣品台上升距離過大,使瓷器受到擠壓而損壞。
究竟是怎樣的錯誤操作讓樣品台上升距離過大文物受損?我們從中應該吸取怎樣的經驗教訓?
據記者了解,目前我國宋代哥窯部分文物同樣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中,在無法從故宮方面得到回答的情況下,記者聯繫到了台北故宮博物院登錄保存處處長稽若昕,他向記者介紹了瓷器文物檢測的一些細節。
稽若昕:一般來說像我們這裡的檢測那個台子是固定的,動的話是人跟儀器來就這個台子,不是台子來就儀器。如果遇到要拍3D立體照片的時候,當然第一個是機器的轉動,轉動的速度要非常的緩慢,還有一個就是台子基本上不應該有升降。如果說台子有所升或者降,更好的方法是拿另外一件高度、大小差不都的替代品,把高度找好了之後,再把真品放上去。
稽若昕處長還介紹說,針對瓷器文物的檢測,通常都不使用完整器,安全起見儘可能不移動文物,用相應的碎片檢測來替代。
固定台子不升降,碎片檢測替代法。在文物的檢測操作上,這是非常專業的問題,《新聞縱橫》值班編輯丁飛昨晚特地請教了著名文物專家金熠。
金熠:鑑定一件瓷器當然以同窯口的,同出土地點的瓷片來鑑定為好,這是一。如果沒有瓷片,這個墓裡面只出土了這么一個,這么一件寶貝的東西,如果是同窯口的同器物的東西,我們不管是怎么檢查,絕不能夠以因為檢測而損壞了文物為我們自己的任務,那是不可能的,我們自己的檢測到底是用什麼方法,不管是哪個報導都沒有談到具體的細節問題。哪個走動的快一點,哪個走動慢一點,我們距離有多遠,這中間我覺得都有保護檔案的高低點。整個的距離都是設定好的,設定好如果沒有做好,那當然是操作上的問題,如果本身沒有這種防範,那么是儀器本身的問題。我們這么大的國家文物單位,而且儲存又多的國家,不可能有其他性質的問題。這件事情本身給我們文物單位或者我們管理文物單位一個很好的警示,中華文明的文物流傳了千年、幾百年,反正不能損壞在我們的手裡。
千年珍藏,一朝損毀。哥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按照收藏專家馬未都的說法:哥窯的鑑賞價值在於“化殘缺為神奇”。碎片狀的哥窯就像斷臂維納斯一樣,是一種特別的美。但是如今,當它真的碎成了六瓣,我們還能找回曾經的“美”嗎?
專家稱故宮調查清楚再上報說法是瞞報藉口
事件發生27天后才上報,網友質疑故宮瞞報,但故宮方否認。北京東方大學文物學院院長、北京文物保護協會理事李彥君則告訴記者:“技術員的一個低級錯誤造成事故 發生,按照相關規定,故宮應在知道事故發生2小時後就上報,他們確實存在瞞報現象。”
故宮博物院7月31日向媒體證實,26天前(7月4日),國家一級文物宋代哥窯代表作品青釉葵瓣口盤在進行無損分析測試時,發生損壞事故。故宮 博物院文保科技部主任苗建民表示,由於操作的科研人員輸入數值出現問題,導致儀器內的樣品台上升距離過大,使瓷器受到擠壓被損壞。
眾多網友質疑故宮為何不在事故後第一時間上報,故宮方回答時卻避重就輕,稱要“待事故原因全部調查清楚後,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上報文化部和國家文物局”。而在李彥君看來,“這樣的說辭完全是瞞報的藉口”。
據了解,《國家文物局突發事件應急工作管理辦法》對這種情況的發生早已有詳細規定:“國有文物事業單位應當在知道突發事件發生後或者應當知道突 發事件發生後兩小時內向所在地縣級以上文物行政主管部門報告。縣級以上文物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接到報告兩小時內,向同級人民政府和上級文物行政主管部門報 告,並同時向國家文物局報告。”
但故宮在31日的聲明中,卻表示“鑒於事故的複雜性,要徹底調查清楚,形成一份詳細的調查報告後上報。並設定了一個月的調查期限。”而故宮新聞發言人馮乃恩8月1日又向媒體宣稱,“事故調查報告已上交” 。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四十八條規定:館藏一級文物損毀的,應當報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核查處理。“宋代青釉葵瓣口盤屬於一級文物,故宮應當在知道事故發生後2小時內就向國家文物局上報了,但現在過了這么久才上報,已經屬於違規瞞報行為。”李彥君院長說。
“這件國寶損毀的原因簡直就是一個非常低級的錯誤。”這是李彥君了解此事後的第一反應。“藏品一般都會因搬運不當或者保管不當損壞,而像這種在分析測試中損壞的,怕是新中國以來的首例”。
據他介紹,故宮所使用的進行無損分析測試的儀器,樣品台與檢測台之間應該有一個“安全距離”設定,這樣才能保證文物不會被擠壞。但是這個“安全距離”完全是人為設定的,因此如果不了解文物的物理特性,諸如長、寬、高,便無法正確設定數值,便會造成物品的損毀。
至於導致這次事故發生的技術員是否負刑責,李彥君則稱,這更像是一個意外事件,還談不上刑事責任,但是他非常強調技術人員要加強學習文物保護的 相關知識,“博物館中檢測分析技術人員與專業的文物保護專家不同,他們並不注重文物特性,因此必須要對他們加強文物保護培訓,才能再次避免此類事故的發生。”
相關資料
國寶檔案
名稱:哥窯青釉葵瓣口盤
高:4.1cm
口徑:20.2cm
足徑:7.5cm
特徵:呈六瓣葵花式,淺腹,坦底。腹壁向里凸出6道稜線,圈足亦隨腹壁起伏變化。通體施青灰色釉,釉面開細碎片紋。圈足露胎處呈黑褐色。造型優雅、大方,線條富於變化,為哥窯的代表作品。
哥窯介紹
哥窯是宋代五大名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之一,以紋片著稱,其特徵可歸納為:黑胎厚釉,紫口鐵足,釉面開大小紋片。哥釉瓷的重要特徵是釉面開片,術語叫作“冰裂紋”,俗稱“金絲鐵線”。
五大名窯中,汝窯和哥窯的存世量最少,而宋代哥窯的存世量更是非常稀少。原北大資源文物學院院長,知名文物鑑定專家李彥君稱,哥窯瓷器在國內留存數量有限,故宮哥窯藏品也不過十多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