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理論與法學方法

圖書信息

作 者: 吳庚 著

政法理論與法學方法政法理論與法學方法
叢 書 名:台灣法學研究精要叢書出 版 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ISBN:9787300084107出版時間:2007-10-01版 次:1頁 數:369裝 幀:平裝開 本:16開所屬分類:圖書 > 法律 > 理論法學

內容簡介

《政法理論與法學方法》是集結作者過去二十餘年在台灣發表的學術論著而成。編列的順序按照文章所敘述的主題在歷史上發生時間先後,包括《唯心論與社會主義——費希特政治哲學之研究》,《韋伯的政治理論及其哲學基礎》、《政治的新浪漫主義》、《純粹法學與違憲審查制度》、《憲法詮釋學》五篇。簡明扼要的學說介紹,理智客觀的觀點評價,為讀者呈現了思想巨擘的學說精髓,以及法律哲學的多重價值。

作者簡介

吳庚,早年畢業於台灣大學法律學系、政治學研究所,在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專攻國家法學與行政法學,獲得政治學博士學位。2004年自台灣地區“司法院大法官”任上榮退。
·查看全部>>

目錄

唯心論與社會主義——費希特政治哲學之研究
壹、費希特在政治哲學史上的地位
一、從古希臘到啟蒙運動
二、費希特與德意志唯心論
貳、費希特的生平及著作
一、貧困的童年
二、向康德學習
三、執教耶拿
四、柏林歲月
五、危機時刻
六、後期著作
叄、倫理、法律及國家
一、哲學基礎
二、倫理學說
三、法律及國家
肆、社會主義理論
一、解釋上的爭論
二、思想淵源
三、財產權及工作權的概念
四、職業與分工
五、所謂“理性國家”的實現
六、社會主義與民族思想
伍、費希特對後世的影響
一、社會主義理論的影響
二、民族浪漫主義的影響
結論、費希特政治哲學的評價
參考書目
韋伯的政治理論及其哲學基礎
前言
第一章 韋伯政治理論的哲學基礎
第一節 韋伯在哲學思潮中所處的地位
一、19世紀後半葉以來的哲學思潮
二、韋伯與新康德主義
第二節 韋伯的社會科學方法論
一、學者對韋伯方法論的不同意見
二、理念類型
三、領悟
第三節 韋伯社會科學方法論的套用及評價
一、理念類型在政治理論上的套用
二、對韋伯方法論的評價
第四節 韋伯的歷史觀
一、歷史因果論
二、歷史意識
第五節 韋伯的價值哲學
一、實存與應為的分離
二、良知倫理與責任倫理
三、價值泛神論或所謂價值相對主義
第二章 正當統治
第一節 正當性概念的溯源
第二節 統治的形態
一、統治的定義
二、三種統治形態及其正當性
第三節 統治形態與行為類型
第四節 對韋伯正當性理論的評價
第三章 官僚制度
第一節 概說
第二節 官僚制度的系統合理性及不合理性
一、系統合理性
二、系統的不合理性
第三節 對韋伯理論新的解釋及補充
一、角色來源
二、角色分配
三、角色衝突
四、溝通位置上所形成的系統不合理性
第四節 對韋伯官僚理論的評價
第四章 政治領導
第一節 議會政治與領袖人物的產生
一、普選式領袖
二、愷撒式領袖
三、個人魔力式領袖
第二節 對韋伯政治領導理論的評價
第三節 韋伯政治領導理論與魏瑪共和
第五章 韋伯的政治意識形態
第一節 衝突乎?調和乎?
第二節 拒斥唯物史觀及社會主義
結論
政治的新浪漫主義
——卡爾·施密特的政治哲學及憲法理論
前言
第一章 從政治的浪漫主義到新浪漫主義
第一節 何謂浪漫主義?
第二節 政治的浪漫主義之要素
第三節 概念的重建——政治的新浪漫主義
第二章 施密特的生平及著作
第三章 文獻檢討
第四章 施密特政治哲學之思想史的背景
第一節 各家學說
第二節 政治思想與政治文化——一種新的解釋
第五章 政治的概念
第一節 友與敵區別的簡要內容
第二節 目的與手段
第三節 命題的動機
一、反對自由主義
二、反對和平主義
三、激發民族意識
第四節 哲學基礎
一、目的概念的建立
二、非常狀態的邏輯
三、人類學的悲觀主義
第五節 政治的概念之發展
一、總體戰爭及總體敵性
二、所謂地緣法學
三、政治的存在主義乎?民族的浪漫主義乎?
第六章 隱藏於法律概念中的意識形態
第一節 秩序優先於規範
第二節 假自然法學
第三節 憲法概念的相對化
第四節 主權與獨裁
第七章 正當性與合法性
第一節 神學的權力說
第二節 正當性取代合法性
第三節 代議民主制度合法性的動搖
一、國會完全變質
二、政黨性質的改變
三、比例代表制違反民主
四、經濟國家的出現
五、直接民主的正當性
第四節 總體國家的正當性——機緣論的詭辯
一、總體國家的含義
二、領袖制與國家、運動、人民三結合
三、一切民主建制的取消
結論
參考書目
縮寫及其他附帶說明
純粹法學與違憲審查制度
一、何謂純粹法學
(一) 純粹性
(二) 法律秩序的位階理論
(三) 國家與法律秩序合
二、違憲審查作為維持法律秩序位階性的手段
三、“誰是憲法的守護者”——一次歷史性的論戰
四、結語
憲法詮釋學
第一章 從哲學詮釋學到法律詮釋學
第一節 近代詮釋學的起源與史萊爾馬赫
第二節 狄爾泰——歷史主義的詮釋學
第三節 存在哲學的詮釋理論
第四節 伽達默爾的詮釋理論
一、精神科學的方法論問題
二、判別理解的正確性問題
三、效應歷史意識
四、詮釋學的套用——以法律詮釋學為例
第五節 貝提的詮釋學及法律解釋理論
一、語言學的解釋
二、歷史解釋
三、運用技巧的解釋
四、再造性的解釋:翻譯、戲劇及音樂
五、心理效應解釋
六、各種解釋通用的準則
七、法律解釋理論
第六節 法律詮釋學的構成
第二章 詮釋學與法律解釋方法
第一節 觀點與方法
第二節 法律解釋方法的演進
第三節 詮釋方法的綜合套用
一、理解與適用的分合問題
二、具有實用性的各種憲法暨法律解釋規則
第四節 與解釋規則相關的問題
一、各種規則的關聯性
二、詮釋學循環的操作過程
三、解釋規則的功用
第三章 憲法解釋的特殊性
第一節 憲法解釋規則與法律解釋規則
一、主張古典解釋規則
二、主張另創解釋規則
第二節 解釋原則與解釋方法
第三節 憲法規定的特色
第四節 違憲審查與三段論法
第五節 專用於憲法解釋的規則
一、以憲法解釋憲法
二、政治問題不予解釋的規則
三、合憲性解釋
四、符合法律的憲法解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