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始末
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改組,國共合作建立。1926年6月北伐前夕,國民黨出版的報刊有近百種,其中大部分是由共產黨人主持,以國民黨機關報刊名義出版的統一戰線性質的報刊。《政治周報》就是當時較有影響的報刊之一。 1925年12月5日《政治周報》創刊於廣州。毛澤東兼任該報主編。毛澤東撰寫了發刊詞《〈政治周報〉發刊理由》。《政治周報》主要是為了反對以西山會議派為代表的國民黨右派而創辦的。1925年3月孫中山先生逝世之後,國民黨右派更加囂張。11月,他們在北京西山舉行會議,另立中央,通過一系列反共決議。對此毛澤東在《發刊理由》中旗幟鮮明地提出:“向反革命派宣傳反攻,以打破反革命宣傳”是《政治周報》的責任。這裡所指的反革命宣傳主要就是西山會議派的宣傳。
當時,中國共產黨人主辦的《嚮導》、《新青年》等刊物,對國民黨右派的反革命言論進行了揭露和批判,但是《政治周報》在這場反擊國民黨右派的鬥爭中有著特殊的作用。它不僅先後由毛澤東、沈雁冰、張秋人等著名共產黨人擔任主編、副主編,不僅有許多著名共產黨人為之撰稿,而且由於它是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主辦的刊物,它刊登國民黨各種正式會議檔案,刊登何香凝等著名國民黨左派人士的報告,同時還刊登廣東國民黨政府的一些頭面人物的文章和報告,這就使它在北伐戰爭前夕的具體歷史條件下影響十分廣泛,成為進一步鞏固國共合作,反對國共分裂的重要輿論陣地。
由於毛澤東同志兼任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所長,《政治周報》從第五期起,先後交由共產黨人沈雁冰、張秋人主持編輯。1926年5月,蔣介石看到自己的勢力漸厚,便在國民黨二屆二中全會上提出了限制共產黨的《整理黨務案》。由此在國民黨中央擔任部長職務的共產黨員被迫離職,毛澤東同志也辭去了代理宣傳部長的職務。
1926年6月5日《政治周報》亦隨即停刊。它共發行了14期,每期發行4萬份,在當時是發行量較大的刊物之一。
相關詞條
-
《政治周報》
《政治周報》創刊於民國14年(西元1925年12月5日),中國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主辦,廣州政治周報社出版。時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代理部長的毛澤東擔任主編...
簡介 毛澤東發表發刊詞 發行 -
《中國評論周報》
《中國評論周報》(The China Critic)是民國時期歸國留學生主持的具有國際影響的英文雜誌。《中國評論周報》創刊於1928年5月31日,由張歆...
簡介 創刊背景 報刊輿論方向 創刊人員 主要欄目 -
《紅旗周報》
《紅旗周報》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在瑞金時期創辦的機關報,1931年3月9日在上海創刊。
簡介 發展史 張聞天介紹 -
新周報
《新周報》是知音傳媒集團主辦的一份綜合性文摘周報,自2006年9月試刊以來,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2007年,《新周報》將改為周報正式發行。
基本資料 辦報理念 讀者定位 發行定位 總體定位 -
《廣播周報》
《廣播周報》於1934年9月由國民黨中央廣播無線電台管理處創辦,不僅是我國第一份廣播節目報,也是現代出版時間最長、發行量最大的廣播專業報刊。
簡介 辦報宗旨與內容設定 -
《玉山周報》
《玉山周報》不會有簡體字版,但她先前上廣播節目時,有大陸聽友詢問如何才能看到周報;該報總主筆陳景峻也透露,約有八十名大陸訂戶,分別在福建、廣東及上海。
首期報導 促銷手段 影響及評價 參考資料 -
《北京周報》
中國時事政策性外文期刊。1958年3月4日創刊。先出英文版,又相繼出法、日、德、西班牙文版。周刊。16開本,36頁。在北京出版。發行到 150多個國家和...
簡介 創刊與價值 常設欄目 -
《醒獅周報》
20世紀20年代中國國家主義青年團出版的刊物。1924年10月10日在上海創刊。主要刊載政治時事性文章。
《醒獅周報》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