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鄉

攀枝花鄉

攀枝花鄉位於元陽南部,藤條江以北,地處東經102°38'一102°49’,北緯23°01'一23°61’之間。距縣城南沙54公里。東鄰勝村辦事處,南連黃茅嶺、俄扎鄉,西接牛角寨鄉,北靠新街鎮。國土面積79.73平方公里。境內北高南低,溝壑縱橫,山坡陡峭,山形箕狀,東西狹長,南北稍寬,斷面呈“V”形。最高海拔2221米(猴子寨後山),最低海拔650米(路那山),相對高差1571米。年均氣溫17.8℃,年均降雨量1758毫米。全鄉森林面積有36744畝,覆蓋率為31.6%;境內探明的礦種有金、銅、鐵、鉛、大理石、高嶺土6種,由於品位低、埋藏深、零星分布,交通不便等因素,尚未開採。

基本信息

(圖)攀枝花鄉攀枝花鄉

攀枝花鄉位於元陽南部,藤條江以北,地處東經102°38'一102°49’,北緯23°01'一23°61’之間。距縣城南沙54公里。東鄰勝村辦事處,南連黃茅嶺、俄扎鄉,西接牛角寨鄉,北靠新街鎮。國土面積79.73平方公里。境內北高南低,溝壑縱橫,山坡陡峭,山形箕狀,東西狹長,南北稍寬,斷面呈“V”形。最高海拔2221米(猴子寨後山),最低海拔650米(路那山),相對高差1571米。年均氣溫17.8℃,年均降雨量1758毫米。全鄉森林面積有36744畝,覆蓋率為31.6%;境內探明的礦種有大理石、高嶺土6種,由於品位低、埋藏深、零星分布,交通不便等因素,尚未開採。

鄉鎮簡介

全鄉轄碧播、阿猛控、勐品、硐浦、一碗水、保山寨6個村委會,31個村民小組,有哈尼族彝族壯族漢族。全鄉耕地面積18251.59畝,其中水田8653.62畝,旱地9597.97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糧食作物,種有木薯桔子香毛草黃豆花生等經濟作物。2006年全鄉總人口1.7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72萬人,占總人口數的97.8%,非農業人口387人,占總人口數的2.2%。少數民族人1.759萬人,占總人口的99.96%,其中,哈尼族9627人,占總人口的54.7%;彝族7008人,占總人口的39.8%;壯族人563人,占總人口的3.2%。攀枝花鄉旅遊資源豐富,主要有勐品梯田、阿猛控梯田、保山寨梯田、勐品瀑布、勐弄司署遺址、勐品古彝文文化等,特別是5000多畝的勐品梯田氣勢磅礴、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情和濃郁民族文化,是欣賞和了解哈尼梯田文化的核心地帶。

資源環境

全鄉土地面積66590.2畝,其中,耕地面積14035畝,林地23149.5畝,森林覆蓋率28.3%,荒坡荒山27699.7畝。境內探明的礦種有金、銅、鐵、鉛、大理石、高嶺土6種,由於品位低、埋藏深、零星分布,交通不便等因素,目前尚未開採。攀枝花鄉旅遊資源豐富,主要有勐品梯田、阿猛控梯田、保山寨梯田、勐品瀑布、勐弄司署遺址、勐品古彝文文化等,特別是5000多畝的勐品梯田氣勢磅礴、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情和濃郁民族文化,是欣賞和了解哈尼梯田文化的核心地帶。

經濟發展

(圖)攀枝花鄉攀枝花鄉——入鄉道路

2007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830萬元,同比增長1.6%。其中:第一產業完成2250萬元,同比增長1.1%;第二產業完成380萬元,同比增長0.8%;第三產業完成1200萬元,同比增長2.7%。全鄉產業結構日趨合理,經濟運行呈現良好態勢。
2007年,全鄉推廣雜交稻面積4800畝,雜交包穀500畝,完成高山良種水稻種植面積3100畝。大牲畜存欄5110頭,出欄410頭;生豬存欄12430頭,出欄10060頭,肉類總產量達944噸;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2527萬元,比2006年增長11%;糧食總產量6098.8噸,比2006年增長2.5%;農民人均有糧320公斤,比2006年增長0.6 %;農民人均純收入953元,比2006年增長13%。

2007年完成地方財政收入8.4萬元。鄉供銷社全年共銷售支農化肥236噸,銷售農藥3噸,農膜1噸,完成商品銷售收入54萬元,既支援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又提高了自身經濟效益。非公經濟穩步發展。2007年完成個體私營企業總收入909萬元,比上年增長9.6%。上繳各種稅金10萬元,全鄉個體工商戶達120戶,從業人員415人。

特色產業

特色產業主要有:一是木薯、桔子茶葉花椒、梔子、金銀花等;二是以生豬為主的畜牧業;三是以哈尼梯田文化和勐品古彝文文化、“勐弄司署”遺址為主的旅遊業。

基礎建設

(圖)攀枝花鄉攀枝花鄉——水利建設

一是農田灌溉建設通過多渠道引進資金,已對阿猛控大溝改擴建完成,全長5608米,其中支砌三面光溝渠5.5公里,開挖土方2706.87立方米,石方362.33立方米,建擋牆9段長92米,背水橋6座,人行橋5座,小型攔河取水壩1座,共投資93.2萬元,改善灌溉面積800畝。

二是在人畜飲水方面,解決農村0.3萬餘人問題。安裝碧播人畜飲水工程水管總長度4620米,安裝到戶水錶170個,建蓋總水池一個,蓄水120立方米,支砌90.8立方米,民眾投工350個,總投資15萬元,解決839人,81頭大牲畜飲水問題。

三是馬老賀下寨建蓋水池4個,蓄水20立方米,支砌75立方米,民眾投工386個,總投資5萬元。

四是阿猛控建成1個容量2.5立方米的水源池,1個容量100立方米的總蓄水池,1個容量50立方米的飲水淨化池,2個容量30立方米的飲水淨化池,主管管材採用DN70鍍鋅鋼管1875米,支管採用DN50鍍鋅鋼管總長2210米,DN40鍍鋅鋼管總長460米,DN25鍍鋅鋼管總長1200米,DN20鍍鋅鋼管總長1144米,總投資26.2萬元。

五是交通方面,投資萬元實施了碧播沙石改造工程,極大了改善了路面。

六是完成理水土流失面積1360畝,極大地改善了生態環境。

民俗文化

(圖)哈尼貝瑪文化哈尼貝瑪文化

元陽縣攀枝花鄉的彝族樂作舞,是一個完整地反映該地區彝族從遠古到今的生產、生活的過程,有較高的研究彝族歷史的價值,它把民族歷史和生產、生活內容完美地溶合於舞蹈中,因此,又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藝術價值,其審美觀是向上的,又有較高的觀賞價值。

樂作舞又把當地彝族人民開墾梯田,耕種梯田,創造世界一流梯田文化全過程溶合於舞蹈中,具有了濃厚的地方民族特色。它是自娛性舞蹈,又為興起的地區旅遊業服務,有了開發和保護的價值。

攀枝花鄉彝族樂作舞有如此廣泛的民眾基礎,如此悠久的歷史,受到國際友人如此的厚愛,但它沒有上過州、省仍至全國舞台,更談不上獲獎,很大原因是這裡交通閉塞,屬國家級貧困縣,農民自發去省州演出是不可能的,還需要社會和有關部門的支持關愛才能實施。

哈尼族風情,哈尼族的“十月年”。尼族十月年哈尼年,哈尼,叫“車臘乾通”、“扎台台”、“富士”等不同稱呼。因在農曆十月間進行,故漢譯為“十月年”,是哈尼族辭舊迎新的大年。按照哈尼族的曆法習慣,農曆十月為新舊替換的年未歲首。以農曆十月第一個屬龍日為新年的開始。當天傍晚,家家戶戶都要殺一隻雞、在家門外燒一堆火為,支起篾桌吃晚餐,哈尼話叫“哈常丕”,意為祭獻故去的族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