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小黃捲葉蛾

擬小黃捲葉蛾

昆蟲名,鱗翅目,捲葉蛾科。分布於廣東、四川、貴州等省(自治區),在廣東、浙江、四川等地柑橘偶受其嚴重為害。寄主植物除柑橘外還有荔枝、龍眼、楊桃、蘋果、獼猴桃、大豆、花生、茶、桑、和棉花等27種。以幼蟲為害柑桔新梢、嫩葉、花和果實,吃成千瘡百孔,引起幼果大量脫落,成熟果腐爛,對產量和品質影響很大。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成蟲
擬小黃捲葉蛾幼蟲擬小黃捲葉蛾幼蟲
體黃色,長7~8毫米,翅展17~18毫米。頭部有黃褐色鱗毛,下唇鬚髮達,向前伸出。雌蟲前翅前緣近基角1/3處有較粗而濃黑褐色斜紋橫向後緣中後方,在頂角處有濃黑褐色近三角形的斑點。雄蟲前翅後緣近基角處有寬闊的近方形黑紋,兩翅相合時成為六角形的斑點。後翅淡黃色,基角及外緣附近白色。卵

橢圓形,縱徑0.8~0.85毫米,橫徑0.55~0.65毫米,初產時淡黃色,後漸變為深黃色,孵化前變為黑色,卵聚集成塊,呈魚鱗狀排列,卵塊橢圓形,上方覆膠質薄膜。

幼蟲

初孵時體長約1.5毫米,末齡體長為11~18毫米。頭部除第一齡黑色外,其餘各齡皆黃色。前胸背板淡黃色,3對胸足淡黃褐色,其餘黃綠色。

黃褐色,紡錘形,長約9毫米,寬約2.3毫米,雄蛹略小。第十腹節末端具8根卷絲狀鉤刺,中間4根較長,兩側2根一長一短。

生物學特性

該蟲在湖南江西浙江等地每年發生5~6代;福建7代;廣東四川等地8~9代,田間世代重疊。多以幼蟲在卷葉或葉苞內越冬,但也有少數蛹和成蟲越冬。該蟲在廣州地區於翌年3月上旬化蛹,3月中旬羽化為成蟲,3月下旬開始出現第一代幼蟲。幼蟲在柑橘現蕾開花期,鑽蛀花蕾,使花不能結實。隨後在柑橘的幼果期形成一個為害高峰(廣東為4~5月,四川為5~6月),幼果被幼蟲蛀食,引起大量落果。幼蟲可轉換為害幼果,多的每頭可為害十幾個幼果。幼蟲喜食較小的幼果,尤以橫徑在15毫米左右時受害最重,橫徑24毫米以上時受害減輕。6~8月份,幼蟲甚少蛀果,轉而吐絲將嫩葉結苞為害,9月份果實近成熟時幼蟲可再次蛀果為害,引起第二次落果。幼蟲化蛹於葉苞間,成蟲產卵於寄主葉片正面,喜食糖、醋及發酵物。其卵期的天敵主要有松毛蟲赤眼蜂,寄生率可達90%;幼蟲期的天敵有絨繭蜂、綠邊步行蟲、食蚜蠅和胡蜂;蛹期天敵有廣大腿小蜂、姬蜂和寄生蠅等,其中以廣大腿小蜂發生普遍,寄生率高。
天敵:其卵期的天敵主要有松毛蟲赤眼蜂,幼蟲期的天敵有絨繭蜂、綠邊步行蟲、食蚜蠅和胡蜂;蛹期天敵有廣大腿小蜂、姬蜂和寄生蠅等。

防治方法

(1)冬季清除柑橘園雜草、枯枝落葉,剪除帶有越冬幼蟲和蛹的枝葉。
(2)生長季節巡視果園時隨時摘除卵塊和蛹,捕捉幼蟲和成蟲。捉到的幼蟲和卵等可集中放在寄生蜂羽化器內,以保護天敵。
(3)成蟲盛發期在橘園中安裝黑光燈或頻振式殺蟲燈誘殺(每公頃可安裝40瓦黑光燈3隻)。也可用2份紅糖、1份黃酒、1份醋和4份水配製成糖醋液誘殺。
(4)第一、二代成蟲產卵期釋放鬆毛蟲赤眼蜂或玉米螟赤眼蜂來防治,每代放蜂3~4次,間隔期5~7天,每公頃放蜂量為30萬~40萬頭。
(5)幼果期和9月份前後如蟲口密度較大,可用藥防治,藥劑有:100億個/克青蟲菌(Bt)1000倍液加0.3%茶枯或0.2%洗衣粉、200億個/克白僵菌300倍液、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3000倍液、1%阿維菌素(蟎蟲清、滅蟲丁、愛力蟎克等)乳油3000~4000倍液、25%除蟲脲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90%晶體敵百蟲800~1000倍液加0.2%洗衣粉、80%敵敵畏乳油800~l000倍液、20%中西殺滅菊酯(氰戊菊酯)乳油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