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操姓,中國姓氏之一。非準確統計全國約有操姓10萬餘人。主要分布在安徽、浙江、上海、湖北、江西、河南、四川、貴州、廣東、廣西、台灣等地。
起源
操(cāo)姓源出有:源流一
源於姬姓,出自周武王姬發後代,屬於以職業技能名稱為氏。據明朝正德年傳下來的《操氏族譜》記載:操氏先祖之一的操節,祖籍山西牟道縣。其先人在明朝永樂年間遷燕地(今河北),操節膺五經魁,在朝為官,後因戍邊有功,在明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柱奉諭賜祭不留停候、繼授車騎將軍、終任兩湖總兵官。操節之子操潔清與父親同朝為官,晉贈太傅、太師、太保,刑部侍郎。父子當朝,班班可考。後因奸宦陷害,操節棄官入蜀(今四川),後定居在“小歌山”(今重慶長壽)數百餘載。相傳,操節在臨終時曾遺囑家人:“我操氏始祖乃周武王姬發之後代、昭考公第十三子振鐸之第二十七代子孫,因先祖在其時社會地位崇高,時孔子所出《漪蘭操》一書,他獨解奇妙,世人恭稱其為琴操家,後人始以操為氏。”
而操節所指昭考公第十三子振鐸所衍延的曹氏,與嶺南曹氏一脈的開族始祖曹子循為一系同源,出汝寧府(今河南汝南)。曹子循族系散居在今廣東佛山、南海、香山、東莞、三水、番禺、順德、增城、博羅、新安、清遠、惠州、開平、台山等地區,子孫們曾於清乾隆甲午年蒲月(公元1774年5月)在今廣州市小南門秉政街重建有“曹先賢祠”。[1]
源流二
源於官位,出自殷朝君主盤庚給大夫所封官職,屬於帝王賜姓為氏。據家譜文獻《潛山操氏族譜》中的記錄,操氏源自古地名北蒙,又稱殷(古皖國,今安徽潛山),其祖先在其地做樂禮之官,主操琴瑟,亦稱“殷操”。操,後多指樂禮操掌之官,類比樂正,其後裔子孫中很早即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操氏,世代相傳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遠早於東漢末期魏王曹操後裔所改之操氏。今安徽省安慶市潛山縣的小屯村一帶,古名為“北蒙”,亦稱“殷”。公元前十四世紀,商朝第十代國王盤庚,從山東“奄”(今山東曲阜)遷都到“殷”,成為當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後在春秋時期,該地系皖國封地,安徽省簡稱皖,蓋源於此。今日的潛山縣城曾於東漢至南宋向間為郡、州、府治所駐地長達八百年,堪稱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操氏後又遷徙到江西的鄱陽地區,始祖被稱之為“萬陵公”,曾是宋真宗時期的進士,因官居江西鄱陽,慕其地鍾靈毓秀,遂攜三個兒子遷居於此,久之繁衍為江右望族。後因避災而由鄱陽遷徙到浙江嵊州、麗水、青田等地,形成了浙江操氏家族。
另
蘄春操氏宗譜第七修《節錄譜圖引》:粵稽余族錫姓始自洎公宗寶元年間補入翰林敕賜金帶為受姓所由(日方)(註:這是一個字,左日傍右方,)此譜圖之所載也相傳十世至
千七公為蘄陽始祖康熙戊子以後累輯世系均自洎公始不復上溯古初譜以傳信疑者闕之今予等於民國庚辰七修家乘亦從近實錄以便觀覽斷自洎公為受姓始祖以
千七公為遷蘄之始祖焉
第一世洎
寶元二年補入翰林敕賜金帶
第二世暉
第三世全鄉進士任懷寧令
第四世尊壽經歷
第五世枝
第六世斗祥進士
第七世士登
第八世鍾字廷靈遭紅巾作亂遷居氵允(是一個字,因打不出來)河即今操家河
第九世浪行壽一校尉生子遷蘄州
第十世千五千六千七總轄千九把總
譜系分布
操姓分布較為集中的地區有:江西鄱陽縣田畈街鎮七甲操家村,金盤嶺新義村,銀寶湖操家村,安徽潛山、懷寧、蕪湖市、安慶市,河南鹿邑縣玄武鎮操莊行政村(約2000餘人),浙江嵊州市長樂鎮(約有2000餘人)、金華、開化縣,湖北武漢新洲(約有1000多人)、鄂州、應城、蘄春、隨州,江西進賢縣文峰覽溪,陝西漢中西鄉縣三花石,重慶長壽(約有4~5千人)。
1、鄱陽郡操姓:操姓人為曹操後裔。據操氏族譜譜序記載,曹魏末年,魏帝曹奐年幼,朝政為司馬氏把持。司馬昭兄弟為篡奪曹魏皇權,肆無忌憚地迫害曹操子孫。公元265年,司馬炎廢魏帝,建立晉政權後,更加瘋狂地殺害曹魏皇族。曹操謫孫曹休舉家逃往鄱陽郡新義(今江西省鄱陽縣),為避免被司馬氏政權斬盡殺絕,遂以曹操之名為姓,改曹姓操,延續至今。在整部《譙國操氏族譜》中,絕對不見操女嫁曹氏,也不見操郎娶曹女者,蓋因曹、操原本為一家的緣故。 操氏的《譙國操氏族譜》在唐代初年編撰,沿下歷代均有重修。譙國,為曹操出生地,故址在今安徽亳州附近。但是經復旦大學通過基因驗證,兩個姓氏之間沒有明確的遺傳關係。
2、重慶長壽操姓:明朝正德年傳下來的族譜記載,操公諱節祖籍山西牟道縣,先人明永樂年遷燕,節公膺五經魁,在朝為官,後因戍邊有功,正德九年,柱奉諭賜祭不留停候、繼授車騎將軍、終任兩湖總兵官。其子潔清亦同朝為官,封晉贈太傅、太師、太保,形部侍郎,父子當朝,班班可考。因奸宦陷害,節公棄官入蜀定居“小歌山”(長壽境內)數百餘載。相傳節公臨終遺囑曰:我操姓始祖乃周武王姬發之後代、昭考公第十三子之第二十七代子孫,因先祖在當時社會地位崇高,孔子出的《漪蘭操》一書,他獨解奇妙,世人恭稱其為琴操家,他的後人始以操為姓。
歷代名人
1、隋朝操天成。據《二十四史》中的隋史記載,操天成又名操師乞,江西波陽人。隋末,公元616年,揭竿起義,攻陷豫章郡,自號元興王,建元始興。他的名字已被收錄於《中國歷代帝王辭典》,彪炳青史,為操氏贏得永遠的榮譽。
2、操姓曾是望族。據操氏家譜初卷記載,北宋的蘇軾,明朝的劉基、宗正等歷史名人,均為其族譜作過譜序。
3、近代操氏著名人物:安徽懷寧人操震球,中國近代著名教育家,中國實踐教育理論的倡導者和實踐先驅。早年就讀於北京大學教育系,晚年曾在張勁夫力勸下出任陶行知研究會會長。
4、當代較為知名的操姓後人:操學誠,曾任團中央宣傳部副部長;操婧,《時尚》雜誌編輯主任,2001年任《時尚中國時裝》編輯部主任,中國最優秀的時裝編輯之一;操鳳琴,著名記者(參考訊息報社);操聲國,青年山水畫家;操高潮,浠水縣國家稅務局局長。
郡望堂號
郡望
譙國郡:亦稱譙國、譙郡。東漢朝建安年間(公元196~220年),將沛郡分出一部分設定了譙郡,治所在譙縣(今安徽亳州),仍隸屬豫州刺史部所轄之沛郡,其時轄地在今安徽、河南兩省之間的一帶地區。三國時期轄地在今安徽,河南兩省的靈璧縣、蒙城縣、太和縣、鹿邑縣、永城縣間一帶地區。蘄春縣操氏祖先牌位上書寫有譙國郡
鄱陽郡:本為春秋楚之番邑,秦朝時期置番縣。西漢時期改名為番陽,三國時期孫權設鄱陽郡,治鄱陽縣,轄境為今江西省東北部地區。其地的東部和東南部緊鄰浙江、福建省,西部和西南部毗鄰九江、南昌、撫州、鷹潭市,北部連線安徽省環接景德鎮市。治所在今江西省波陽市一帶地區,境內有著名的鄱陽湖,下轄信州區和上饒、廣豐、玉山、鉛山、橫峰、弋陽、餘干、鄱陽、萬年、婺源十縣,代管德興市。隋朝開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改鄱陽郡為饒州,後罷饒州復鄱陽郡。唐朝武德五年(壬午,公元622年)改鄱陽郡為饒州,是域屬饒州、衢州、翕州。唐乾元元年(戊戌,公元758年)析饒州之弋陽、衢州之常山、玉山三縣置信州,是域屬饒州、信州、歙州,隸江南東、西兩道。宋朝時期主屬信州上饒郡、饒州都陽郡,隸江南東路。元朝時期主屬信州路、饒州路及鉛山州,隸江浙行中書省。明朝洪武九年(丙辰,公元1376年)分江西為五道,是域主屬九江道饒州府、湖東道廣信府。清朝事情沿明制。民國初期主屬豫章道、潯陽道。民國二十一年(壬申,公元1932年)主屬江西第四、第六行政區。1949年屬上饒、樂平二專區,轄景德鎮市和上饒、弋陽、橫峰、鉛山、餘江、廣豐、東鄉、玉山、貴溪、樂平、德興、鄱陽、萬年、餘干、婺源、浮梁十六縣。1950年樂平專區更名為浮梁專區,上饒專區增設縣級上饒市。1952年上饒、浮梁二專區合併設立鷹潭專區,鏇改稱上饒專區。1953年景德鎮市升為地級市,由省直轄。1957年鄱陽縣更名為波陽縣。1958年浮梁縣劃歸景德鎮市。1960年上饒縣併入上饒市。1964年恢復上饒縣。1968年東鄉縣劃歸撫州專區。1970年上饒專區改稱上饒地區。1983年樂平縣劃歸景德鎮市,貴溪、餘江二縣劃歸鷹潭市。1990年德興縣改市。2000年撤銷上饒地區,設立地級上饒市,原縣級上饒市境置信州區。2003年波陽縣名恢復為鄱陽縣。以前,洞庭湖為我國第一大淡水湖,後被人為破壞,湖面劇減,而今鄱陽湖成為我國最大的淡水湖,湖區周圍有許多奇峰異洞,密林幽谷,是著名的遊覽勝地。
汝南郡:西漢高祖劉邦四年(戊戌,公元前203年)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當時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潁河、淮河之間、京廣鐵路西側一線以東、安徽省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包括偃城縣、上蔡縣、平輿縣、項城縣一帶地區,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東漢時期(公元25~220年)移治至平輿(今河南平輿)。元至元三十年(癸巳,公元1293年)改蔡州為汝寧府,成為河南行省八府之一。明沿元制,明成祖朱棣封藩四子於此,稱崇莊王,在此傳十一世。清朝時期仍為汝寧府。民國二年(癸丑,公元1913年)廢府,改為汝南縣。民國十三年(甲子,公元1924年)另置河南省第八行政督導專員公署於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曾設汝南專署,1950年建汝南市,1951年市合併於汝南縣,隸屬駐馬店地區。
堂號
譙國堂:以望立堂。
鄱陽堂:以望立堂,亦稱番邑堂。
汝南堂:以望立堂,亦稱蔡州堂、汝寧堂。
敦倫堂:蘄春操氏七修宗譜中記載。
善慶堂:新洲操氏九修宗譜中記載
家譜文獻
譙國郡操氏族譜,著者待考,在唐朝初年編撰。操氏曾是歷史望族。據操氏家譜初卷記載,北宋朝的蘇軾、明朝的劉基、宗正等歷史名人均為其族譜作過譜序,沿下歷代均有重修。
江蘇潛陽操氏五修宗譜,(清)操存等修,清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安徽潛山操氏宗譜六冊,著者待考,唐朝初年始編,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安徽省潛山市博物館、上海市操偉民處(殘本)。
安徽懷寧操氏族譜,著者待考,現被收藏在安徽省懷寧縣高河鎮太極村操氏祠堂。
安徽繁昌操氏家譜,著者待考,現被收藏在安徽省繁昌縣新港鎮操氏祠堂。
浙江操氏宗譜,(民國)操震球等修,民國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惇敘堂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江西進賢操氏宗譜八卷,(民國)操龍保修,民國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鉛印本八冊。現被收藏在江西省進賢縣文峰鄉覽溪村操潔根處。註:有宋朝大儒朱熹、明朝解元劉伯燮及民國私立臨川平民國小校長湯茗孫等分別作序。
湖北操氏宗譜,(民國)操光黃、操松山續修,民國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黃林鄉左河村。
字輩排行
1、懷寧分支:
儒興振文廣,子世雲致希;啟思明道顯,國運建鴻基;
禮樂昭先澤,詩書煥祖光;家聲永茂盛,萬代福綿長。
【儒興振文廣,子世雲致希;啟思明道顯,國用建宏基;
禮樂昭先澤,同敦一本傳;運開英俊集,福衍萬枝全。】
2、潛山分支:
文仕永重貴,清高勝祖宗;德宏天慶遠,世大家勝隆;
瑞應昌明會,和調景象雍;美行傳上國,福衍萬年同;
立志承朝恩,中華炳千榮;仁義少可學,百際茂長春。
3、蘄春分支:
一天成英光,有德宗自昌;忠和時泰順,延永啟賢良;
善述先人志,詩書禮義昆;欲求枝葉茂,滋字在根生。
4、重慶市分支:
經尚思賢良,崇儒重道傳;登基期世治,匯聚及春還;
手系唯陳一,垂基孜冉綿;敦成能啟後,體時可承仙。
5、武漢分支:
宣深永皇,興復延熙;大一天文,景韶中國;士逢朝盛,儒茂典德。
6、鄱陽分支:
添成才萬浩,正大守忠真;制學希賢哲,貼留度爾更。
7、武漢新洲分支:全養元本,敦尚賢良;文能光國,發貴明江。
8、世泰繼元戎,文德國秀豐;英才宗盛典,俊傑樂時雍。
9、文國中誠,斐可良應;永登孝友,鶴穆鸞興。
10、重慶市分支:
節清單長玉,守維文國忠;臣斐可良應,永登和睦同。
11、荊州分支:
超文望龍,世士作述;光明正大,忠孝傳家;原諒遵守,富貴榮華;
子行德健,啟立道遠;國強民樂,自律衎衍。
12、南昌進賢分支:
從來傳家業,為詩與禮先;詒謀須啟後,裔徳必光前;
翹企孚明旦,仰思學聖賢;若能持此意,世澤定綿延。
13、繁昌分支:
上中下元,翼道克傳;仕興世守,少聖希賢。
14浠水分支:
子行修永仁,三明希舜郁;士宗映定新,長必振家聲。
通用聯
十一言通用聯
學備六經東山受聖人之業,澤流千祀南國開賢者之支:全聯為重慶長壽操氏祠堂、廣東廣州小南門秉政街曹氏先賢祠堂門前楹聯。
溯源路線
鄱陽郡操姓:曹操――――-......進賢縣文峰覽溪操姓,安徽潛山、懷寧操姓,浙江嵊州市長樂鎮操姓,浙江金華操姓,河南鹿邑操姓。
妙榮公(明初饒湖鎮總)――――-安徽潛山、懷寧操姓
安徽潛山操姓――――-......天高公――――-浙江嵊州市長樂鎮操姓
萬陵公(宋真宗時進土)――――-江西進賢縣文峰覽溪操姓
天成公――――――――――-江西景德鎮浮梁縣、樂平市,波陽縣等約10000人
安徽省蕪湖市有些分布共約5000人!
相關信息
祖宗遺訓“天下操姓一家人。”操女不嫁曹郎,操郎不娶曹女。操姓人要記住,我們身上流著梟雄的血,要發奮讓操姓聲名遠揚。
蘄春操氏宗譜第七修《節錄譜圖引》:粵稽余族錫姓始自洎公宗寶元年間補入翰林敕賜金帶為受姓所由(日方)(註:這是一個字,左日傍右方,)此譜圖之所載也相傳十世至
千七公為蘄陽始祖康熙戊子以後累輯世系均自洎公始不復上溯古初譜以傳信疑者闕之今予等於民國庚辰七修家乘亦從近實錄以便觀覽斷自洎公為受姓始祖以
千七公為遷蘄之始祖焉
第一世洎寶元二年補入翰林敕賜金帶
第二世暉
第三世全鄉進士任懷寧令
第四世尊壽經歷
第五世枝
第六世斗祥進士
第七世士登
第八世鍾字廷靈遭紅巾作亂遷居氵允(是一個字,因打不出來)河即今操家河
第九世浪行壽一校尉生子遷蘄州
第十世千五千六千七總轄千九把總
宗譜記載:譙國郡敦倫堂
熱點事件
2012年暑假期間,一位名叫“是朕”的聯考生的座位條被網友曝光後,被稱為“史上最霸氣考生”。9月8日,有網友在微博上爆料稱,“南昌一高校迎來一個叫“操日本”的新同學,人還沒來,就已經火了!據說是景德鎮昌江一中的”。該微博一經發出迅速引來網友圍觀 。
民俗學分類導航
民俗學是一門針對信仰、風俗、口傳文學、傳統文化及思考模式進行研究,來闡明這些民俗現象在時空中流變意義的學科。民俗學與發生在我們周圍的各種生活現象息息相關。 | |||
傳統 | 神話 | 傳說 | 中國民俗 |
歐洲民俗 | 死亡 | 民間信仰 | 祭祀 |
民俗學家 | 道術 | 巫術 | 宗教儀式 |
俗語 | 新春習俗 | 都市傳奇 | 妖怪 |
民歌 | 部落習俗 | 日本妖怪 | 迷信 |
民間療法 | 廟會 | 葬禮 | 更多民俗搜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