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意
本意為摔倒在街上解釋
在粵語中為罵人或詛咒人的話,一般有兩種意思:1.走路摔死。相當於“去死”或者“滾”。 例如“撲街啦你!”
2.王八蛋。量詞通常用“條”。例如“那條撲街!”“你條撲街!”
辭彙出處
一般來說,“撲街”的出處被認為是外語音譯,傳聞有以下三個出處:
1.撲街原意是咒別人在街上走路都會跌倒在地上,背後深層意思則是“仆街死”,即是倒在地上死去、橫屍街頭之意。
2.音譯自“PoorGuy”,中文意思是窮人或很慘的人。
3.音譯自“ボケ”(羅馬發音:BOKE),中文意思是很愚蠢,很笨的人。可能於廣東白話地區日占時期出現,小日本對廣東人說這個詞,聽者知道不會是好東西,於是背地反罵小日本“你先至系‘撲街’”(你才是‘撲街’)。
4.五六十年代在香港有很多有錢的外國人,整天泡香港的女孩子。當時沒有那么多娛樂活動,約女孩子出去只有四種選擇:去公園郊遊、看電影、跳茶舞、去打網球。而一般用打網球這種方法泡妞的都是有錢人公子哥。但這種公子哥花心,經常得了手就走,搞大別人的肚子又不認。所以香港人就很討厭這種以體育為名來玩弄女孩子的傢伙,大家就用英文叫這些人“SportGuy”,中文意思是“玩體育的小子”。到後來,SportGuy就被音譯成廣州話“死撲街”。
撲街女孩
撲街女孩也可以理解為撲街少女,撲街少女是由台北的“禁慾”(25歲)和台中的“Karren”(28歲)兩名愛攝影的女孩組成。禁慾剛考完研究所,在台大語言中心進修;Karren則是台灣中山大學醫學院畢業,不行醫卻扛起攝影機擔任攝影師,拍攝作品還得過獎。禁慾表示,這遊戲是在外國網站看到,覺得很好玩,就和姐姐開始試試看。Karren則表示,拍完感覺很解壓。兩人分在台中及台北,用臉朝下趴著、全身打直的“倒頭栽”姿勢,拍下一系列kuso照片,台中景點包括知名的勤美誠品前,Karren不顧一旁人來人往,趴在階梯上拍照,圖說上寫著“仆街少女帶大家認識台中”,並介紹勤美誠品,Karren說:“拍這張照片的時候,路人在旁邊偷笑,但我覺得開心就好。” 另外還有趴在台中市的郵筒上,Karren甚至感性呼籲,“現代人越來越少寫信了,請大家多支持郵局系統,提筆寫信給你們的親人吧!”而禁慾則趴在台北捷運站階梯上、高鐵站內垃圾桶上,不僅身體呈現力與美,服裝造型也整體搭配,幽默又充滿藝術。撲街新解
2009年香港立法會聽證會上,一位香港“立法會”民選議員因政治立場的分歧,用粗口“撲街”辱罵出席此次聽證會的一位港府官員。作為政治名人及公眾人物,事後自然受到了公眾及輿論譴責。但時隔一日,該議員就將“撲街”這句文明粗口刷新到了一個嶄新的領域,面對眾多的香港媒體,這位議員大聲的說,我根本沒有罵粗口,我只是告訴他(官員):“你真不該啊”(撲——國語音“不”,街——國語音“該”)。至今2011年,台也出現了另類的撲街新文化,因2名攝影愛好者而產生。此“撲街”也叫PL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