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梭族成年禮

摩梭族成年禮

成人禮是摩梭人一生當中的重要儀式之一。摩梭人於13歲就視為成年,女性行穿裙禮,男性行穿褲禮。未行成人禮的兒童一律以麻布長衫遮身,成年後男女衣飾就有所不同。成年後即有資格走婚,但一般在16歲後才開始走婚,近年不少摩梭男女更推遲至20歲後才首次走婚。

基本概況

摩梭族

摩梭人屬納西族,主要居住在金沙江東部的雲南省寧蒗縣以及四川鹽源、木里等縣,人口約四萬餘人。
寧蒗境內摩梭人口15000多人,主要聚居在瀘沽湖畔的永寧壩子。
摩梭人的語言、服飾、婚姻習俗跟金沙江西部的納西族有差異。
寧蒗縣摩梭人的家庭組織在與其他民族雜居的翠玉、新營盤、大興、紅旗、紅橋等地。以父系家庭為多,而瀘沽湖畔的永寧聚居區,還保留著母系家庭對偶婚的殘餘,子女從母居,血統世系按母系計算,男不娶,女不嫁,只締結“阿夏”(情侶)關係。

摩梭族成年禮

摩梭孩子長到13歲時,家人依俗要為之舉行成年禮,女孩叫"穿裙禮",男孩稱"穿褲禮"。成年禮在農曆正月初一清晨舉行。到時男孩站在正房左邊柱下,女孩站在右邊柱下,左腳踩著原肉,右腳踩著糧食口袋,象徵今後吃用不盡。女孩由母親為她脫去舊的麻布長衫,穿上美麗穿裙禮的金邊衣、百榴裙,繫上繡有花卉圖案的腰帶,為其盤纏髮辮,配上項鍊、耳環、手錫等飾物。男孩則由舅舅為其脫去舊的長衫,穿上新的上衣和長褲,紮上腰帶,佩上腰刀。這時,穿上新裙或新褲的孩子,還要把狗喚進屋來,給狗餵飯糰和豬肉,並說:"能活60歲,人只能活13歲,咱們換個歲數,我才能長命百歲。"

歷史傳說

關於這一換歲數的習俗,摩梭人中流傳著一個神話故事A遠古時期,人與動物雜處一起,但都沒有固定的壽命。後來》司已神要給動物規定生命年限了,並告訴人類要在半夜傾聽他的呼聲,也可得到長壽。天神是在大年三十午夜喊歲數的,誰答應了便把這歲數給誰。天神第一次喊1000歲時,動物都在沉睡之中,只有機警的白鶴聽見,它答應一聲,便得了一千歲。第二聲喊100歲,讓水鴨聽見領去了。第三聲喊60歲,讓狗答應領受了。直到天神喊13歲時,人才驚醒應諾。人類覺得壽命太短,求得天神的允許,與內換了歲數。於是,人每天要給狗餵三頓飯,並且每當舉行成年禮時都要餵狗,以示感謝狗的換歲之恩。儀式結束後,大人帶著穿上新裙、新褲的孩子,在村里轉一圈,接受村民的祝福和賀禮。同時,這也是向眾人宣布,孩子經歷了一生中第一周的十二生肖,已長大成人了,今後可參加各種社交活動了。摩梭先民認為,未滿十二歲的孩子還沒有靈魂,既不享了氏族的權利,也不承擔義務,不能參加正式的社交活動,死後也不能葬在氏族公共墓地上。而一旦滿了十二歲時,必須興趣行以拴系靈魂(拴素)為內容的男穿褲女換裙的成年儀式,從此成了氏族的正式成員,便匹敵得了人生的各種權利

摩梭族的生活方式

1、居 住

摩梭人依山傍水而居,傳統住宅獨具風格。房屋皆用圓木或方木壘牆,以木板覆頂(現多已蓋瓦),一般由四棟二層樓房經戒四合院,分正房、花樓、經堂、門樓。其建築結構,與宗教信仰、婚姻形態和家庭組織相適應。正房,摩梭語稱"依咪",是家庭集中飲食、議事、祭祀及老人兒童住宿場所,因而其結構較為複雜。屋後設夾壁,直通後院,分隔時里外兩間,裡間儲存糧食和肉食,兼作老年人的起居室;外間存放農具雜物,人去世後,屍體停放於此,婦女也在此生育、"坐月子"。正房左側為家庭主婦的居室兼儲藏貴重物品;右側設大灶,用來煮豬食、烤酒,並設定石磨、石破等。在正房的正中間屋內設有高灶台,兩側裝有木板,可供人睡;灶台頂角有一神鑫叫"梭拖",上面放置神像、花瓶和供品。高灶台下方設火塘,設定鍋莊石和平台,壁上供有泥塑或硬紙畫成的圖像,上有日月星辰、火苗、海螺、金銀元寶等,摩梭人稱"冉巴拉",即灶神,一日三餐例行祭祀。火塘兩邊,均鋪木地板,右邊是主位,左邊是客位,不能相混。房中有兩根大柱子,左為男柱,右為女柱。摩梭人在砍這兩根柱子時必須用一棵樹,頂上一節為左柱,根底一節為右柱,象徵男女柱生同根、存同基,團結一體。在舉行成年禮儀時,男的在左柱旁舉行,女的在右柱旁舉行花樓摩梭語稱"尼扎日",供年輕女子居住,以便於單獨接交男阿夏。底樓主要存放雜物,樓上分隔成2至4間小房,每屋設有小火塘,裝飾華麗。樓梯設在底層走廊中段,靠樓梯間的樓板平面上有一橫槓封住上樓進口。經堂,摩梭語稱"嘎拉日",是另外一側廂房,供本家僧侶念經修習也F。樓下住單身男子或客人,樓上專辟一間潔淨的房間作象瓮經堂。經堂神鑫上供奉菩薩造像,板壁上繪蓮花、海螺、火焰等圖像。案桌上供長年油燈和淨水碗,每日清晨換一次。家庭經堂除僧侶和貴賓外,其他人均不得使用。門樓,也稱草樓,以庭院大門相配套。底層正中開有大門,大門隨邊設有畜厥,樓上則放草料等雜物。

2、服 飾

摩梭人在13歲以前,不論男女都穿長衫,少男剃光頭,少女則留小辮、佩戴彩珠。到13歲舉行成年禮後,便開變服飾。成年女子頭上盤繞加以穩牛尾做的粗長假辮,戴交纏式布包頭,雙耳戴金銀銅質耳環為飾。上衣多用黑色或紅色金絲絨布料縫製成大襟右衽短衣,長不過臍,袖口緊小,外翻寸許露紅里為飾,銅銀鈕扣從頸項、右胸、腋下分三組兩副排列。腰間纏繞花紋艷麗的寬布帶子,胸前配戴雙須銀鏈,手上多戴玉石、象牙、銀質鋪子或金銀戒指作飾。下著筒狀百槽長裙,色彩以素白為普遍,僅在裙身中間用紅線彩飾兩圈,走起路來,長裙搖曳擺動,頗為美觀大方。成年男子頭戴寬邊呢氈帽,上穿金邊大襟短衣,系紅花腰帶,配腰刀。富有者外罩一件厚呢及膝長衫,寬衣長袖,俗稱"楚巴"。外配長刀及偌囊作飾,下穿寬腳長褲、長統皮靴。褲腳折放在靴筒內,不穿長統靴的,則裹綁腿,扎彩帶,保有古代牧民遺風。他們走起路來,顯得精神抖擻,瀟灑利落。

3、飲 食

摩梭人以大米、玉米為主食,兼食青裸、大麥、洋芋等。夏秋季節,以青菜、蘿卡等新鮮蔬菜作佐食,冬春兩季以酸脆菜、乾蘿蘿蔔絲、醃魚、臘肉等作佐食。肉食中,議豬朦(稱琵琶肉)為貴、還有灌豬腳、香腸、米灌腸等風味食品。正餐前,喜歡喝酥油茶,以精把為佐食。男女老少喜喝蘇理瑪酒。摩梭人的家庭多屬母系大家庭,一般都在一二十人左右,在家庭的飲食上不論男女老幼都是平等的。就餐時分菜共飯,主婦要按每個人的食量以及所承擔的勞動,合理分配菜餚,特別是對肉食或難以吃得上的稀有菜餚,要平均分配,即使外出不在家的也要留上一份。分菜時,先敬長輩,後給晚輩,以示禮貌。平均分食的規矩,只有過春節吃年夜飯時才可例外,主婦在火塘周圍擺上豐富的飯菜,大家團團而坐,各取所需,不再分食。

4、禁 忌

禁忌是原始宗教的一個組成部分,反映在生產、飲食、婚姻、妊娠和死亡等各個方面。摩梭人的禁忌主要有:禁忌任何人用腳跨過火塘,禁忌沷水在火塘里,忌用腳在外做活累了不能進家門就抱嬰兒。不準虐待歧視殘疾人。婦女正在分娩時,忌諱生人進家門。禁食狗、貓、蛙肉,忌捕殺緩帶鳥。忌用刀子砍門檻。忌男客登女榻。清早不能說夢見的事,傍晚不掃地。孕婦不得橫跨馬韁繩,孕婦面前忌談兔、蛇。孕婦天黑後不出門,產前婦女不參加葬禮。正在釀酒時,來人不能提喝酒的話。忌伐水源或墓地上的樹。果樹第一年結的果要讓老人吃。同一母系血統內的人不能結交阿夏(情侶)。小孩的頭一件衣服須用老人的舊衣服改做。

5.走婚

摩梭族,這個素有“女兒國”之稱的民族,這裡仍保留母系社會制度,摩梭族的一切都由女性支配。摩梭族有一種獨特的婚姻方式——走婚,走婚在摩挲語中叫“色色”,意為“走來走去”,它形象地表現出走婚是一種夜合晨離的婚姻關係:男女雙方不結婚,只在晚上男子到女人家居住,白天仍在各自家中生活勞動。一到夜晚,男子會用獨特的暗號叩開女子的房門。在摩梭族眼中,男人女人各住自家,天下男子到處有,東方“女兒國”的女子任我求。在性事方面女方占主要地位,女子一旦不再為男子開門,走婚關係就結束了。

顯著特徵

祖母威權

母系家庭中祖母主宰一切,女性在家庭中有著崇高的地位。家庭里的成員都是一個母親或祖母的後代。家庭中無男子娶妻,無女子出嫁,女子終生生活在母親身邊。男子夜晚去女阿夏家,清早回自己母親家生產生活,這叫摩梭人的“走婚”。而女子在家,夜晚等男阿夏來走訪,家庭成員都是母性血緣的親人,沒有父親血緣的成員。財產按母性繼承,家庭成員的血統完全以母系計算,家裡沒有翁婿、婆媳、妯娌、姑嫂、叔侄等關係。家庭里姐妹的孩子都是自己最親的孩子,不分彼此母親的姐妹也稱作媽媽,對自己的生父則稱為“舅舅”。

舅掌禮儀母掌財

這是母系家庭權力分工的形式。家庭的喜慶祭典,較大的交換或買賣,除婚姻愛情以外的社會交往,都由舅舅或其他有本事的男性成員作主,家庭財產的保管使用、生產生活安排、一般家務及接待賓客則由母親或家庭中聰明能幹有威望的婦女作主。摩梭人有句格言:“天上飛的鷹最大,地上走的舅舅最大”。從格言可看出舅舅的社會地位。摩梭母系大家庭的男女成員是平等的,而且體現了家庭成員的合理分工。他們認為,整個社會的合理分工必然會使社會安定發展,一個家庭的合理分工必然促進這個家庭的經濟發展和文明程度。

母系大家庭

摩梭人認為,由於家庭全部成員都是同一母系血緣。加之摩梭人顯著的道德意識,即崇母觀念的流傳弘揚,全部家庭成員親切和睦,尊老愛幼、禮讓為先,寬懷謙恭。摩梭人地方的社會風尚未,從縱橫關係來看,都講文明禮貌,養成了摩梭人從小就溫柔熱情,舉止端莊規矩,男子豪爽而重義,女子多情而內向,社會團結、和睦。

群居傳統

母系家庭一般不分家或很少分家,母系家庭一般來說人口較多,少則十幾人,多則幾十人。人多了有利於家庭勞動的分工,可以從事各方面的工作,家庭容易富裕。在摩梭人的傳統觀念中,分家意味著對祖輩老人的不恭,意味著爭財產,這是十分恥辱的事,會受到世人訓斥。所以,即使是幾十人的母系大家庭,也充滿了歡樂祥和的氣氛。孩子們有著歡樂的童年,得到眾多母親的愛,老人們安度晚年,無愧地享受天倫之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