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辦學類型:高職高專
所在地: 江蘇
性質類別:理工類
通訊地址: 江蘇省揚州市文昌西路458號
郵政編碼: 225009
聯繫電話: 0514-87697000 87697009 87697010
電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學校網址:http://www.yzpc.edu.cn
歷史沿革
揚州職業大學是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於1984年批准建立的公辦全日制普通高校。
1958年,揚州市機關幹部業餘大學創建;
1979年,揚州市機關幹部業餘大學更名為揚州市職工業餘大學;
1983年,揚州市職工業餘大學更名為揚州市職工大學;
1984年,江蘇省冶金職工大學(揚州冶金機械廠分校)併入揚州市職工大學;
1984年,揚州職業大學創建(合署);
1992年,揚州市物資職工中專併入揚州職業大學;
1995年,揚州工藝美術學校併入揚州職業大學;
1996年,揚州食品研究所併入揚州職業大學;
2000年,揚州工業職業學校併入揚州職業大學;
2002年,江蘇省廣播電視大學(揚州分校)、揚州職工學校併入揚州職業大學;
1979年,江蘇省廣播電視大學(揚州分校)創建;
2007年2月,揚州市人民政府決定將揚州市職業大學、揚州教育學院合併,籌建揚州科技學院(本科);
2012年4月,揚州市環境資源職業技術學院併入揚州市職業大學。
辦學條件
師資力量
據學校官網2014年11月信息顯示,學校有教職工1500名,有專任教師近1000人,其中具有碩士和博士學位的教師495人,教授55人,副教授379人;有全國優秀教師4人,省“333工程”培養對象11人,省“六大人才高峰”培養對象2人,省“青藍工程”培養對象33人,江蘇省中青年專家2人,揚州市中青年專家17人,江蘇省優秀教學團隊2個,江蘇省“青藍工程”科技創新團隊1個;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教師中具有“雙師型”素質的教師占75%以上。
全國優秀教師(4人):劉小中、周勝、林道立、周德卿
俞國、游文明、周勝、林道立、成授昌、馮曉九、黃欣加、李俊峰、劉正良、吳萍、賈沛德
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培養對象(2人):周勝、馮曉九
江蘇省中青年專家(2人):周德卿、林道立
江蘇省優秀教學團隊(2個):服裝設計專業教學團隊(周勝)、政治教研組教學團隊(高志明)
江蘇省“青藍工程”科技創新團隊(1個):國際經濟貿易專業研究團隊(劉正良)
院系設定
據學校官網2014年11月信息顯示,學校設有土木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紡織服裝學院、電氣與汽車工程學院、信息工程學院、管理學院、人文學院、外國語學院、經濟貿易學院、藝術學院、生物與化工程學院、電子工程學院、旅遊學院、醫學院、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體育學院、園林園藝學院、國際交流學院、數學科學學院、師範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等22個二級學院和素質教學部,開設72個專業(方向)。
序號 | 二級學院 | 專業名稱 | 培養層次 |
1 | 機械工程學院 | 機械製造與自動化 | 專科 |
2 | 數控技術 | 專科 | |
3 | 模具設計與製造 | 專科 | |
4 | 電氣與汽車工程學院 | 機電一體化技術 | 專科 |
5 | 汽車製造與裝配技術 | 專科 | |
6 | 電氣自動化技術 | 專科 | |
7 | 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 | 專科 | |
8 | 土木工程學院 | 建築工程技術 | 專科 |
9 | 工程造價 | 專科 | |
10 | 道路與橋樑工程技術 | 專科 | |
11 | 房地產經營與估價 | 專科 | |
12 | 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 | 國土資源管理(國土資源開發與利用) | 專科 |
13 | 工程測量技術 | 專科 | |
14 | 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 | 專科 | |
15 | 地理信息系統與地圖製圖技術 | 專科 | |
16 | 紡織服裝學院 | 紡織品檢驗與貿易 | 專科 |
17 | 現代紡織技術 | 專科 | |
18 | 服裝設計與加工 | 專科 | |
19 | 服裝陳列與展示設計(藝術類) | 專科 | |
20 | 服裝設計(藝術類) | 專科 | |
21 | 生物與化工工程學院 | 套用化工技術 | 專科 |
22 | 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 | 專科 | |
23 | 環境監測與評價 | 專科 | |
24 | 食品營養與檢測 | 專科 | |
25 | 生物技術及套用 | 專科 | |
26 | 電子工程學院 | 光伏材料加工與套用技術 | 專科 |
27 | 套用電子技術 | 專科 | |
28 | 通信技術 | 專科 | |
29 | 電子信息工程技術 | 專科 | |
30 | 信息工程學院 | 計算機套用技術 | 專科 |
31 | 計算機網路技術 | 專科 | |
32 | 軟體技術 | 專科 | |
33 | 旅遊學院 | 旅遊管理 | 專科 |
34 | 酒店管理 | 專科 | |
35 | 物流管理 | 專科 | |
36 | 經濟貿易學院 | 電子商務 | 專科 |
37 | 市場行銷 | 專科 | |
38 | 報關與國際貨運 | 專科 | |
39 | 金融與證券 | 專科 | |
40 | 會計電算化 | 專科 | |
41 | 國際經濟與貿易 | 專科 | |
42 | 會計與統計核算 | 專科 | |
43 | 財務管理 | 專科 | |
44 | 外國語學院 | 商務英語 | 專科 |
45 | 英語教育(師範) | 專科 | |
46 | 商務日語 | 專科 | |
47 | 藝術學院 | 裝潢藝術設計 | 專科 |
48 | 環境藝術設計 | 專科 | |
49 | 電腦藝術設計 | 專科 | |
50 | 產品造型設計 | 專科 | |
51 | 影視動畫 | 專科 | |
52 | 音樂教育(師範類)(藝術類) | 專科 | |
53 | 音樂表演 | 專科 | |
54 | 人文學院 | 文秘 | 專科 |
55 | 法律事務 | 專科 | |
56 | 語文教育(師範類) | 專科 | |
57 | 學前教育(師範類) | 專科 | |
58 | 人力資源管理 | 專科 | |
59 | 新聞采編與製作 | 專科 | |
60 | 師範學院 | 綜合文科教育(師範類) | 專科 |
61 | 數學科學學院 | 數學教育(師範類) | 專科 |
62 | 體育學院 | 體育教育(師範類)(體育類) | 專科 |
63 | 體育服務與管理 | 專科 | |
64 | 園林園藝學院 | 園藝技術 | 專科 |
65 | 園林技術 | 專科 | |
66 | 綠色食品生產與經營 | 專科 | |
67 | 園林工程技術 | 專科 | |
68 | 醫學院 | 護理 | 專科 |
69 | 護理(助產方向) | 專科 | |
70 | 醫學檢驗技術 | 專科 | |
71 | 衛生檢驗與檢疫技術 | 專科 | |
72 | 藥學 | 專科 |
教學建設
質量工程
據學校官網2014年11月信息顯示,學院擁有江蘇省高等學校品牌特色專業6個;有省級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基地1個;建有國家精品課程1門、江蘇省高校精品課程10門、教育部高職高專教學指導委員會精品課程2門。
省級品牌特色專業一覽表
序號 | 專業名稱 | 類別 |
1 | 機械製造工藝及設備 | 建成 |
2 | 機電一體化 | 建成 |
3 | 服裝設計專業 | 建成 |
4 | 秘書學 | 建成 |
5 | 計算機網路技術 | 建成 |
6 | 旅遊 | 建成 |
精品課程
序號 | 課程名稱 | 負責人 | 級別 |
1 | 服裝結構工藝 | 徐繼紅、顧韻芬 | 國家級 |
2 | 服裝結構工藝學 | 徐繼紅、顧韻芬 | 省級 |
3 | Java程式設計 | 王劍 | |
4 | 電子商務概論 | 柏廣才 | |
5 | 江蘇地域文化 | 成授昌 | |
6 | 服裝材料套用 | 周勝 | |
7 | 實用英語語法 | 金濤 | |
8 | 工具機數控技術 | 周軍 | |
9 | 多媒體技術及套用 | 李巧鳴 | |
10 | 科學技術基礎與套用 | 高曉蓉 | |
11 | 計算機組裝與維護 | 江兆銀 | |
12 | 服裝成衣工藝 | 徐繼紅 | 教指委級 |
13 | 劍橋商務英語 | 張志祥 |
省級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基地(1個):服裝結構工藝實驗中心
中央財政支持的職業教育實訓基地(2個):光伏材料與LED照明套用技術實訓基地、護理實訓基地
江蘇省財政支持的省級實訓基地(5個):數控技術實訓基地、服裝設計實訓基地、國土勘測規劃實訓基地、農業安全與環境保護實訓基地、護理實訓基地
教育部、財政部支持的高等職業學校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項目(4個):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業、服裝設計專業、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護理專業
江蘇省財政支持的的省級重點專業群(6個):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業群、軟體技術專業群、旅遊管理及線上運營服務專業群、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群、國土資源與地理信息專業群、園藝園林類專業群
教學成果
序號 | 項目名稱 | 成果完成人 | 獲獎級別 | 獲獎時間 |
1 | 服裝工藝專業高職高專教育教學改革方案及其研究 | 周勝 | 二等獎 | 2013年 |
2 | 高職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培養體系的創建與實踐 | 許曉寧、鄧 峰、邵汝軍、沈新華、陳海鵬 | 二等獎 | 2013年 |
3 | 基於省轄市的區域性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探索與實踐 | 周 勝、褚 結、游文明、王思源、談永祥 | 二等獎 | 2013年 |
4 | 談心德育的創新實踐 | 丁 瑃 | 二等獎 | 2013年 |
5 | 構建學產研一體化平台,推進高職旅遊管理專業建設 | 許金如、董廣智、胡章鴻、趙金霞、羅朝霞 | 二等獎 | 2013年 |
6 | 校政企互動,學產研融合,培養地方實用人才 | 周勝、林道立、褚結、游文明、王思源、劉小中、孫華峰、徐繼紅、劉正良 | 一等獎 | 2011年 |
7 | 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建設與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 吳春篤、石光輝、楊阿喜、孫成、劉學方、李德才、王奎萍 | 一等獎 | 2011年 |
8 | 綠色教育在高職院校的理論與實踐探索 | 楊阿喜、孫成、劉學方 | 一等獎 | 2009年 |
9 | 高職院校產學研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創新實踐 | 游文明、張泰、褚結、戴瑤、姚海濱 | 二等獎 | 2007年 |
學院榮譽
學校是教育部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優秀院校。學校先後榮獲江蘇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江蘇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江蘇省文明單位、江蘇省安全文明校園、江蘇省平安校園、江蘇省高校文明食堂、江蘇省科技工作先進單位等多項稱號。2012年,學校榮獲江蘇省教學工作先進高校和江蘇省教育人才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對外交流
據學校官網2014年11月信息顯示,學校致力於擴大與國外大學之間的友好交往和開發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擴大與國外教育機構的交流,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擴大學校的國際知名度。已與法國曼恩大學、瓦朗斯大學、土倫大學、美國海藍學院、綠河學院、夏威夷太平洋大學、加拿大聖克萊爾套用藝術與技術學院、聖力嘉套用藝術與技術學院、英國柯克利斯學院、日本神奈川工科大學、韓國大邱大學、大田保健大學等20多所大學建立了校際友好關係。
學術研究
科研機構
據學校官網2014年9月信息顯示,學校擁有市級科研平台3個。
市級科研平台(3個):揚州市旅遊產品工程技術中心、揚州旅遊發展研究中心、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研發平台
科研成果
據學校官網2014年11月信息顯示,學校獲江蘇省高校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三等獎1項,江蘇省第八屆高等教育科研成果獎二等獎1項,揚州市2005—2007年度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獎二等獎2項,三等獎10項。
科研獲獎
獎項名稱 | 獲獎時間 | 獎勵種類 | 成果等級 |
試論中國古典園林中的“風”文化 | 2007 | 江蘇省高校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 三等獎 |
構建具有鮮明特色高職教育人才培養體系的研究 | 2007 | 江蘇省第八屆高等教育科研成果獎 | 二等獎 |
以氯乙酸為引發劑原子轉移自由基聚合含羧基端基的聚丙烯醯胺 | 2005 | 揚州市2005—2007年度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 | 二等獎 |
虛擬現實對象的動態行為控制研究 | 2005 | 揚州市2005—2007年度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 | 二等獎 |
基於水冷卻的不鏽鋼板料雷射熱應力成形試驗研究 | 2005 | 揚州市2005—2007年度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 | 三等獎 |
一類具有連續分布延時的隨機反應擴散的Hopfield神經網路的收斂動力學行為 | 2006 | 揚州市2005—2007年度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 | 三等獎 |
計算廣義逆的疊代法 | 2006 | 揚州市2005—2007年度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 | 三等獎 |
竹纖維織物透濕性能與吸放濕性能測試研究 | 2006 | 揚州市2005—2007年度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 | 三等獎 |
神經元自適應變結構PSD控制算法研究 | 2006 | 揚州市2005—2007年度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 | 三等獎 |
車間級產品加工質量控制的研究 | 2006 | 揚州市2005—2007年度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 | 三等獎 |
噴丸處理對AISI304鋼焊縫在NaCL水溶液中應力腐蝕行為的影響 | 2006 | 揚州市2005—2007年度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 | 三等獎 |
環境因素對秉氏環毛蚓(Pheretima pingi)繁殖影響的研究 | 2007 | 揚州市2005—2007年度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 | 三等獎 |
綠色高性能大體積砼最佳化設計四功能準則 | 2007 | 揚州市2005—2007年度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 | 三等獎 |
SQL Server數據存儲策略研究 | 2007 | 揚州市2005—2007年度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 | 三等獎 |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據學校官網2014年9月信息顯示,學校館藏紙質圖書總量140萬多冊,館藏中文紙質期刊2106種,館藏報紙164種。中文電子圖書101萬多種,中文電子期刊9850種,外文電子期刊 7000種。擁有中國知網全文資料庫、維普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EBSCO外文期刊資料庫、超星電子圖書、銀符考試模擬題庫、國家行業標準庫等9個網路資料庫。
學術期刊
《揚州職業大學學報》是1998年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准的公開出版的學術性期刊。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為教學和科研服務。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與文風。
現任領導
書記:周勝
副書記、校 長:吳春篤
副書記、副校長:林道立
副書記:許金如
副校長:蔣樹山、劉宏
紀委書記:劉建偉
信息來源:學校官網2014年9月信息顯示
文化傳統
學校標誌
校訓
嚴謹、勤奮、求實、創新
嚴謹:是一種治學、辦事的態度,也是學校事業發展和學生成才的基石。嚴謹既是對做事的要求,同時也是對做人的要求。
勤奮: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品德修養。勤,就是要勞心勞力、鍥而不捨; 奮,是要有所作為、奮進不止。勤奮,就是要求人們不懈地努力,鍥而不捨,奮發圖強。無論老師還是學生,都需要鍥而不捨,學而不厭,堅忍不拔,奮發圖強。
求實:“求”,指研究;"實",指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繫,即規律性。求實,就是追求事物的客觀真理。求實,是科學研究的精髓。
創新:是發展的動力,教育的靈魂。創新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永葆青春活力的重要保證,對於學校而言 ,創新是教育的靈魂,是學校發展的不竭動力。
校徽
校園文化
截至2014年6月,該校的明星學生社團有10個:青年志願者協會、大學生藝術團、廣播台、國旗護衛隊、誦讀協會、模特協會、魔術協會、YG街舞協會、心理健康協會、勤工助學協會。
院系介紹
土木工程學院
學校第一大系土木工程學院擁有一支知識結構與學歷層次合理、職業經歷豐富、職教能力強的專任教師隊伍,現有教職工55人,其中專任教師47人,擁有研究生以上學歷的教師達90%,教授2人,副教授10人,博士、碩士、研究生17人,江蘇省“333工程”培養對象1人,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幹教師2人,揚州市中青年骨幹專家2人,已形成了以正副教授和研究生為骨幹的師資隊伍,另有穩定的校外兼職教師隊伍12人,其中獲得高級工程師、工程師、國家註冊監理工程師、國家註冊造價工程師、建造師等職業(執業)資格證書的“雙師型”教師達80%以上。
土木工程學院是學校重點發展的學院之一,現設有3個教研室、1個校企共建實驗實訓基地、1個省級建築新材料研發中心,2個市級研發平台,校內實驗實訓場所面積6000平方米,校外實習基地和產學研基地45個。現開設建築工程技術、工程造價、道路橋樑工程技術、建築工程技術/環境藝術設計(雙專科)等4個專業,在校生2000餘人,40餘個教學班。
土木工程學院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就業為導向,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努力把土木工程學院建成最能體現職業技術教育特點,最能發揮土木工程人才特長,最能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的具有鮮明專業特色的辦學實體,成為揚州及周邊地區土木工程領域高級套用型技術人才的搖籃。
機械工程學院
機械工程學院是學校辦學歷史最長的院系之一,20多年來,機械工程學院抓住機遇,革新學科內容,率先進行職業技術套用型人才教育教學改革,使機械工程這一傳統學科煥發出蓬勃朝氣。學院開設的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業2001年被定為江蘇省高職試點專業,2005年被江蘇省教育廳批准為首批教改特色專業。《工具機數控技術》、《金屬材料及熱處理》等多門課程被評為省級優秀課程。機械工程學院師資力量雄厚,擁有一支由教授、副教授、高級工程師、博士以及機械加工技術專業技師組成的高水平教師隊伍,其中具有碩士以上學位資格的教師占50%以上。學院在教學質量穩步提高的同時,承擔了省市級多項縱向與橫向科研課題,學院教師在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近百篇。
機械工程學院各專業辦學基礎條件好。學院現有機械設計、技術測量、熱處理、金相觀察、力學等多個基礎實驗室;並擁有數控伺服、機電液控制、逆向工程、數控編程、CAD/CAM、模具拆裝等多個與課程配套的專業實驗室;學院下屬的機械工程實訓中心建築面積約6000m2,總資產超過1000萬元,曾獲得世行貸款項目以及韓國無償捐贈項目,2006年中心獲得省財政資助,用於省級數控實訓基地建設。中心現有各類普通機械加工設備和數控加工設備近百台套,包括加工中心、數控車、銑、鑽、線切割和電火花成型機、三坐標測量儀等新進設備,為學生的實驗實訓提供了保障。
機械工程學院2008年將招收機械製造與自動化、數控技術、模具設計與製造、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四個專業的學生。學生進校後按專業學習基礎課程和技術基礎課程,進入高年級可選擇一個專業方向學習專業方向課程。
機械工程學院一貫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及江蘇省機械創新設計大賽、江蘇省大學生力學競賽等眾多競賽中多次取得好成績。學院畢業的學生基礎知識紮實、綜合素質寬泛、操作技能實用,倍受用人單位的青睞,就業率在同層次院校中處於領先地位,學院的招生就業一直呈現“出口暢,進口旺”的良好勢態。
園林園藝學院
園藝專業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原江蘇省揚州農業學校的初創時期,是省內較早創辦園藝專業的院校之一,2005年被全國農業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會確定為改革試點專業,2010年被遴選為省特色專業。多年來,本專業培養了大批面向園藝生產、園林綠化第一線高技能套用型人才,並以優良的人才培養質量和較高的畢業生就業率贏得了社會的認可。學生多次在國家及省級大學生專業技能大賽中取得優異成績。在省內同等院校中,我院的園藝技術專業處於較為突出的地位。
園藝技術專業師資力量雄厚、結構合理,現有專業教師24人,其中教授4人,副高職稱8人,中級職稱12人,“雙師”素質教師24人,省“青藍工程”學術帶頭人及骨幹教師各1人,省教育廳職業教育指導委員會成員2人,揚州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揚州市農村改革與發展專家組專家1人,兼職碩士生導師4人。來自行業、企業的兼職教師15人,“雙師”素質教師比例達80%。2009年園藝技術專業教學團隊被評為“省級優秀教學團隊”。
園藝技術專業擁有各類教學實驗實訓室11個以及較為充足的校內教學實訓基地,建有單體塑膠大棚、連棟塑膠大棚、節能型日光溫室、玻璃溫室等各類設施面積4200餘m,擁有10餘家緊密聯繫型校外實訓基地,其它實訓基地近30家。2009年“農業安全生產與環境保護實訓基地”被批准為省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園藝技術專業教師承擔了40餘項省、市(廳)級科研項目,積極參與省“掛縣強農富民”工程、省農民培訓工程等社會服務項目,社會聲譽良好。
旅遊學院
揚州職業大學旅遊學院現有旅遊管理、酒店管理、涉外旅遊、旅遊英語、綜合文科、導遊等專業,目前有30位專任教師,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2人。
旅遊管理專業是江蘇省高等學校特色專業、重點專業。酒店管理專業是江蘇省重點專業。綜合文科教育專業在江蘇省內是首創,順應了科學發展綜合化和基礎教育改革的趨勢,畢業生很受歡迎。
“旅遊管理及線上運營”專業群(由旅遊管理、電子商務、酒店管理、市場行銷專業組成)是江蘇省高校重點專業群。
旅遊學院擁有江蘇省高校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基地——“前店後院”式旅行社人才培養基地。
現代旅遊實訓基地現有旅行社管理實訓室、導遊信息化實訓室、餐飲實訓室、客房實訓室、西餐廳實訓室、茶藝實訓室、國語實訓室、旅遊電子商務及信息管理實訓室等10餘個實訓室。在全國各地建有一批簽約實習實訓基地。
旅遊學院自籌資金創辦了“揚州九州行國際旅行社,為同學們技能實訓和實習就業,創造了良好條件。學生在全國旅遊技能大賽、全國院校旅遊服務技能大賽、省市級旅遊技能大賽獲得多個獎項。
江澤民同志曾接見學校旅遊專業實習學生併合影留念。
旅遊學院還主持或參與了一系列國家和省級項目,每年均有一批論文(專著)發表(出版),在產、學、教、研諸方面取得顯著成績.
紡織服裝學院
揚州職業大學是教育部高等學校高職高專服裝紡織類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紡織服裝系是一個擁有紡織、服裝學科專業系部,現開設有紡織品設計、紡織品檢驗與貿易、服裝設計(藝術)、服裝設計(工程)等專業。特別是服裝設計專業,是學校省級高職試點專業之一,也是學校特色建設專業之一。
紡織服裝系師資力量雄厚,擁有一批資深的教授、副教授、博士、碩士等高職稱高學歷的師資隊伍。本系本著辦學質量以社會評價為衡量標準,視人才質量為生命線,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強化實踐性教學環節,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多年來,師生在國際國內一系列專業技術大賽中連連獲獎,並在科技服務、技術開發、產品設計等方面取得大量成果,培養的畢業生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歡迎。
服裝與紡織專業設有實驗室四個,服裝CAD中心一個,校內服裝生產實訓工廠一個(可供四條服裝生產線同時進行實訓)。實驗室和實訓中心著重培養學生工藝理論、設計與實踐結合的能力,使學生操作水平達到中級工以上,實訓能適應不同崗位需求的,德才兼備的實用型人才。
生化工程系
生化工程系由原揚州教育學院生物系、化學系與原揚州職業大學輕紡系的部分專業合併而成。1977年恢復聯考後開始招收全日制大專生,三十餘年來辦學規模逐漸擴大,1995年後學制由兩年改為三年。生化工程系辦學形式多樣,除全日制大專班外,還與華東師範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江蘇教育學院、揚州大學舉辦過在職教師生物、化學本(專)科函授班;全省職校教師多種經營培訓班;揚泰兩市中學生物、化學實驗員培訓班及在職教師繼續教育班等。現設有綜合理科教育(師範)、工業分析與檢驗、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套用化工技術、食品加工技術等7個專業。全系現有教職工33人,兼職教師9人,在校全日制專科生近1100人。
系科師資力量雄厚,教師中有教授1名,副教授20名,博士5名(含在讀),絕大部分是中青年教學骨幹。教師團隊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和學術水平,開展科學研究,近幾年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200餘篇。生化工程系現有專業實驗室10個,面積4000餘平方米,同時擁有基因擴增儀、顯微圖像分析系統、OLYMPUS顯微鏡、紫外-可見光分光光度計、氣相色譜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等較為先進的教學科研儀器設備以及種類豐富的生物標本。能滿足各專業的教學和科研要求,也能滿足培訓和產學研合作等社會服務要求。
電子工程學院
電子工程系是建校以來就一直開辦的系部之一,歷史悠遠。經過歷屆學校領導的關心和歷屆系領導的重視,電子系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結合,穩定的校內師資隊伍,目前有專任教師37人,副教授以上教師有14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37.8%,青年教師基本上都具有碩士研究生學歷,此外還聘請校外的高級工程師和副教授擔任兼職教師。電子工程系包括套用電子技術、電子信息工程、通信技術和物理教育四大類專業,共有班級32個,學生總數近1300人。實驗設備方面,電工基礎、模擬電子、數字電子、普通物理這幾個基礎實驗室04年通過了江蘇省教育廳的基礎實驗室合格評估。此外還建有一大批專業實驗室,包括單片機、電子CAD、電力電子、電控及PLC、高頻電子、微機原理、計算機套用、電子測量、信號與系統、通信原理、感測器及VHDL硬體描述語言實驗室等。在電子系的教學過程中,除了加強理論教學外,特別注重學生套用能力的培養,各專業的教學計畫中安排的實習項目有電子工藝、萬用表安裝、節能燈安裝、數字鐘設計、調頻調幅收音機安裝、單片機課程設計、PLC課程設計、電子CAD實習和畢業設計等,使學生畢業時具有較強的專業知識和較高的專業技能,在生產崗位能儘快發揮作用。多年來,本系先後培養了數千名具有較強專業能力,能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需求的套用型人才。該系的畢業生多年來一直保持較高的就業率,並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因此,電子工程系的學生就業形勢好,社會聲譽高。
信息工程學院
信息工程學院設有計算機信息管理、計算機套用技術( 校教改試點專業 )、計算機多媒體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校特色專業)、軟體技術(與微軟合作辦學)、套用軟體、現代教育技術(師範類)等7個專業,同時辦有電子商務/計算機網路等四個雙專科專業,現有全日制班級37個,在校生1563人。
信息工程學院依據專業特點成立了基礎課、計算機套用、軟體技術、計算機網路、多媒體技術等多個教研室。擁有一支充滿活力的具有較好素質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78人,另兼職教師10多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21人(其中正教授2 人),中級職稱的27人,中青年專家3人,碩士研究生有15位,雙師型教師占 70% 以上。先後有多名教師獲得市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省333人才工程培養對象、曾憲梓優秀教師獎、省教育廳優秀工作者,並有多名教師成為學校學科帶頭人。
信息工程學院擁有較為完善的教學設施和實驗設備,現有計算機組成原理、微機接口技術、多媒體技術、網路集成、網路布線、計算機組裝、維護與維修、嵌入式技術、項目工作室等多個專業實驗室,擁有計算機房十二個,各類計算機近1100餘台,每個機房都可連入Internet,建有校外實訓基地 4 個,為學生提供了最優的實訓條件和良好的成才環境。
信息工程學院堅持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十分重視學生思想教育和素質教育,引導和鼓勵學生刻苦學習大膽創新。各專業開設了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具有特色的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同時特別重視學生套用能力的提高,重點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突出職業核心能力與綜合能力訓練,各專業均有與本專業培養目標相匹配的職業技能考核鑑定要求。主動與大型企業合作辦學,實行“一張文憑、多種證書”制度,培養套用型的專業技術人才。開設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證書、國家勞動部計算機維修(中級)職業技能證書、網頁設計(中級)職業技能證書等技能課程培訓,學生可根據個人興趣和專業方向選修,使學生還能取得兩種以上的等級或職業認證證書,拓寬了就業門路。既增緝市場競爭能力,又適應了市場需求,連續幾年畢業生就業率達98%以上,簽約率達到70%左右。
管理學院
學院現有班級35個,現設有電子商務、行銷與策劃、報關與國際貨運、物流管理和連鎖經營管理等專業和4個教研室。學院在發展中始終堅持“以規模求效益,以內涵求質量,以改革求發展,以創新求突破”的辦學理念,牢固樹立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師資隊伍建設為重點,以學生就業為導向的宗旨。學生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養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2007年所有專業畢業生一次就業率達98%。他們中的很多人已經成為所在單位生產、設計、管理的中堅力量,為地方經濟建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
學院現有商務談判實驗室、電子商務實驗室,即將建成江蘇省領先的ERP綜合實驗室和揚州市最大規模的物流實驗室、連鎖經營實驗室,實驗室可供學生進行常規的專業實驗和模擬操作,完全能滿足學生的實驗實訓要求。
學院現有專職教師28人,其中副教授以上職稱的7人,博士6人,碩士11人,另聘有十多名實踐經驗豐富的兼職教師。近兩年來,學院的教師在全國及省、市各類各級刊物上發表了上百篇論文,並承擔了一大批省市重大科研任務,有多項科研成果獲省市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成果獎,俞國和俞立平老師被評為2004年揚州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俞國老師2007年成為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學技術帶頭人。
經濟貿易學院
學院現有全日制普專生1500多人,成人教育專科及本科生近1000人。為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培養多層次的高級專門型人才,現設有金融與證券、會計電算化、國際經濟與貿易、國際商務、會計與統計核算、財務管理等專業,各專業開設了既能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又能滿足各自培養目標的、具有特色的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為學生打下了紮實的理論基礎。
學院現有專職教師32人,其中正教授2人,副教授10人,博士1人,碩士11人,在讀博士2人,在讀碩士8人,另聘有二十多名實踐經驗豐富的兼職教師,從事學院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工作。近兩年來,學院教師在全國及省、市各類各級刊物上發表了上百篇論文,並承擔了一大批省市重大科研任務,有多項科研成果獲獎。
學院現建有會計模擬實驗室、會計電算化實驗室、國際貿易模擬實驗室、金融證券實驗室、商務談判室、貿易談判室等實驗室,機房現有計算機100餘台,可供學生進行常規的專業實驗和模擬操作,為職業技能培訓及頒發相應的職業技能鑑定證書創造了條件,為學生打下良好的實踐基礎。
外國語學院
揚州科技學院(籌)外國語學院具有三十多年豐富的外語專業辦學經驗,辦學理念與時俱進,專業設定合理,課程改革到位,師資隊伍結構合理,教學水平較高,教育教學的各項輔助設施齊全,報考生源充足,畢業生就業率穩定在98%以上,人才培養質量受到用人單位的廣泛好評。
外國語學院現設有商務英語專業、英語教育專業、旅遊英語專業和商務日語專業。下設5個教研室:英語教育教研室、商務英語教研室,日語教研室、旅遊英語教研室和大學英語教研室。現有先進的語言實驗室10套,有近700個座位,有大學英語學習中心4個,多媒體網路教室9個、教師微機房1個、教學電台2個。學院注重國際交流與合作,每年都有教師出國進修、訪問或參加國際性學術會議,也經常邀請國內外學者作學術報告和訪問。外國語學院是揚州科技學院(籌)對外交流的一個重要視窗,與美國、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日本、港台等國家和地區的學校、學術機構及專家學者保持密切的交流和聯繫。
藝術學院
藝術學院現設美術和音樂兩大學科,有專職教師55名,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16人,講師22人,分別畢業於中央工藝美院、南京藝術學院、南京師範大學、浙江美術學院、中國礦業大學等院校,美術學科設有環境藝術設計、裝潢藝術設計、電腦藝術設計、產品造型設計、玩具設計與製造、影視動畫等六個專業,教師中有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漆壁畫學會會員、江蘇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業設計協會會員、江蘇省裝飾協會理事、江蘇省科普美協理事、江蘇省漆壁畫研究會會長、揚州市美協副主席等。音樂學科設有音樂教育、音樂表演兩個專業,教師中有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教育協會會員、江蘇省音樂家協會會員、江蘇省舞蹈家協會會員,他們在抓好教學工作的同時,還活躍於藝術創作、表演和科研等領域,連年有作品參加國家和省級展覽,多次承擔省級、市級的大型演出活動。許多學術論文入選國家和省級刊物。為社會設計了百餘項工程。學院注重套用型人才的培養,重視創意思維的訓練,系科教學設施完善,現有教學設施包括教室,畫室,計算機機房,多媒體教室,實驗室,音樂廳,舞蹈房,琴房等,此外還有相應的校內外教學實習基地。藝術學院是學校的重點的學科之一,師資力量較強,辦學條件良好,辦學特色明顯。多年來學院以培養套用型、創新型人才為宗旨,為社會輸送了大批既有高等藝術理論,又能適應崗位需求的高層次專業人才。經教育廳批准,學校藝術類2008年擬向全國招收大專生450名。
人文學院
揚州科技學院(籌)人文學院成立於2007年8月,是由原揚州職業大學管理系部分專業和原揚州教育學院中文系、教育系共同組建而成。現有34個班級,近1500名在籍學生,設文秘(辦公自動化)、新聞采編與製作、法律事務、圖書與檔案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語文教育、初等教育、學前教育等8個專業。其中,文秘為江蘇省特色專業、法律為專升本試點專業,在產、學、教、研諸方向取得顯著的成績,形成貼近社會需求、整合社會資源、積極服務社會和堅持教學為中心的“四位一體”的“產學研”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特色;語文教育(漢語言文學)是兩校合併首批升本專業,在50年的辦學歷史中,向基礎教育學校輸了一大批合格教師和教育教學管理人員;學前教育專業是畢業前景看好的熱門專業,專業課程建設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績,《教育學》課程建設獲院優秀成果獎,《心理學》、《管理心理學》、《教育統計學》、《教育評價》課程在同級同類院校處於領先水平。畢業生就業率、簽約率均達到100%。
該院擁有一支在職稱結構、學術水平、科研能力、年齡層次等方面配置合理的教師隊伍。現有專兼職教師60餘人,專職教授4人,兼職教授2人,副教授29人;博士學位4人,碩士學位19人。他們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取得了豐碩的教科研成果,共出版學術專著20餘部,發表科研論文800餘篇,主編、參編教材50餘種,承擔部省級社科規劃課題3項,獲省市級哲學社會科學獎項60餘人次。該院擁有辦公自動化實驗室、現代化網路機房、語音室、多媒體教室,能充分滿足教學需要。經過多年建設,已具有一批穩定的、能滿足教學要求的校外實習基地。
長期以來,人文學院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中心”的辦學方針,課程設定以“基礎知識夠用,專業能力實用”為原則,為社會各界培養了一大批“用得上、幹得好、留得住”的套用性人才。2007屆畢業生就業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畢業生的就業率和簽約率分別達到98%、70%,受到學校的表彰。
數學學院
數學系是學校創辦最早的院(系)之一,已有近50年的辦學歷史。隨著學校事業的發展,數學系不斷拓寬辦學渠道,逐步形成了全日制大專班、函授班、自考班多種辦學形式和專科、本科教育兩種辦學層次。先後培養了近2000名全日制大專生,3000多名專科函授生,近200名本科函授生,數百名專科和本科自考學生參加了數學系的自考輔導,順利地拿到了畢業文憑。該系的畢業生遍布全省各地,他們大多數已成為中國小數學教學的骨幹,許多畢業生在省、市教學大獎賽中獲獎,已成為教學名師,也有不少畢業生走上了領導崗位。數學系還承擔全校公共數學課的教學和高等數學競賽、數學建模競賽的輔導,學生參加省高等數學競賽、數學建模競賽取得優異的成績。
體育學院
揚州教育學院體育系創建於1977年,是揚州教育學院的一個傳統大系。30多年來,體育系以先進的教育理念、富有特色的辦學模式、合理的育人目標和科學的教學管理,在全省同類院校以及全國的教育學院系統
體育專業都有相當的知名度,為本省培養體育教育、社會體育等方面的專門人才達3000多人。
體育系現有體育教育、體育服務與管理兩個專業,有田徑、體操、體育基礎理論、球類和公共體育等五個教研室。全日制專科生170人;在編教職工40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7人。教師的專業結構合理,教育經驗豐富,具備了從事體育專業所有專項教學的能力。體育系教師緊密聯繫專業教學實際,進行教研和科研活動,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在省級以上刊物共發表論文80多篇,其中包括專業核心期刊20多篇,出版專著4部,
編寫教材1部,主持部級課題1項,主持、參加廳局及校級課題8項,多項科研成果在全國學校體育科學論文報告會、江蘇省體育科學論文報告會等重要會議或評比中獲獎。
教授風采
黃迅成,男,1946年生,美籍華人。1982年畢 業於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數學專業,獲理學碩士學位;1982年工作於上海計算技術研究所;1984年赴美國攻讀學位,後獲得美國威斯康皇馬凱大學數學統計和電腦科學博士學位。曾任美國新澤西理工大學教授;新澤西理工大學企業發展中心教授、首席科學家,併兼任中心執行副主任。多年來,黃教授主要從事(保險)精算數學、管理數學、生物數學、孤立子數學理論、統計及電腦資訊管理等領域的研究。主要研究成果有:愛滋病(AIDS)傳染的數學模型;經濟生態學的微分方程模型,等等。其中,1993年獲美國數學會和加拿大數學會聯合頒發的“卡爾渥淪達夫獎”和獎金,成為該獎自1976年設立以來唯一獲獎的華人學者。在中外發表論文和著作80餘篇。指導碩士研究生11人,博士生4人。
蔡文錦,1942年生,江蘇泰興人,北京師範大學畢業,揚州職業大學、揚州廣播電視大學教授,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世界華文作家協會會員,市詩協理事,執教基礎寫作,公文套用文、新聞寫作,財會寫作,詩詞寫作,《李審言評傳》已出版,著有《陶淵明集斠補新解》、《杜甫專家詩編年評註》、《錢鍾書注釋》,發表報告文學7篇,論文近30篇,詩400餘首,榮獲西柏坡杯全國詩歌大賽一等獎,主編《公文套用文教程》、《新聞寫作學教程》,負責省課題《泰州學派通論》。 槐聚詩存
周勝,1961年生,河南鄲城人,1981年畢業於揚州師範學院理化專業,2001年畢業於東華大學(原中國紡織大學)紡織材料學專業,獲工學博士學位和學歷。現任揚州職業大學、揚州廣播電視大學和揚州職工大學校長,教授,東華大學和東南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全國優秀教師。多年來,周勝教授一直從事高分子纖維材料結構與物理性能研究工作。先後完成高分子纖維材料結構與物理性能研究課題多項,主持在研的各類省市級科研和教研課題4項。在纖維集合體材料雷射空間散射性質與結構的研究領域獲得突破性進展,先後在國內外專業學術刊物發表本專業有關論文20餘篇,多篇論文發表於國內外核心刊物填補了高分子纖維集合體材料激元散射特性研究的空白。
李俊峰,男,1951年生,江蘇揚州人,原海軍工程大學電子工程學院外語教研室教授。1974年畢業於第二海軍學校,1974-1976年留學澳大利亞,1984-1986碩士研究生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任職期間在教學和科研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績,曾被評為全軍優秀教員,榮獲建院45周年功勳獎,榮立過二等功兩次,三等功三次,獲全國教學成果軍隊級一等獎三次,1996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李教授在外語教學和研究方面造詣深厚,先後出版《大學英語語法講座和練習》、《新英語教程》等10部專著,《大學英語教學監測系統的設計和研究》、《心理語言學理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套用》等10多篇論文,在軍隊和地方高校中有一定的影響。
孫永如 1954年4月生,江蘇揚州人,博士,民進揚州市委會主任委員,揚州市政府副市長,教授。1981年畢業於揚州師範學院歷史系。1981~1982年任揚州地區文化局辦事員。1982年考入陝西師範大學歷史系攻讀碩士學位。1985年畢業後,任揚州師範學院歷史系教研室副主任、主任、系副主任。1990年考入南京大學中文系攻讀博士學位。1993年畢業後,執教於揚州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古代文學博士生指導組。1995年後歷任揚州市衛生局副局長、揚州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副市長。孫教授著有《明清書目研究》、《柳詒徵評傳》等專著,參與編寫過《江蘇史綱》、《古代文化基礎》、《資治通鑑新編》、《錢大昕全集》等,並發表數十篇學術論文。曾多次獲省、學校教學、科研獎。
周德卿,男,1940年生,原揚州曙光光學電子儀器廠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現為揚州職業大學、揚州廣播電視大學特聘教授。1963年畢業於北京科技大學自動控制專業;1963-1975年,在武漢鋼鐵設計研究院工作,從事鋼鐵工業熱工測量儀表及自動控制系統的設計工作;1975-1999年,在揚州曙光光學電子儀器廠工作,從事產品研發與技術管理工作,曾任設計研究所長、副總工程師等職務。曾主持設計多種專用計算機控制系統、數控工具機交流進給與主軸變頻調速系統、溫度程式控制儀等。榮獲過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兩項、國家級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部級科技進步二等與三等獎各一項。1990年獲江蘇省中青年專家稱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他多年來在專業核心刊物上發表數十篇論文,在國內數控工具機領域有一定的知名度,是機械電子部八五規劃數控專家組成員。
劉小中,男,1951年生,揚州職業大學、揚州廣播電視大學管理系主任、教授,中國散文理論研究會、全國茅盾研究會、江蘇省現當代文學研究會會員,江蘇省瞿秋白研究會理事,全國優秀教師。劉小中教授長期從事中國現代文學教學與研究,他發表的著作《瞿秋白與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南大出版社出版,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在國內學術界具有較大影響;合著的《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史綱》(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國家教委“八五”規劃項目)、《瞿秋白與同時代人》(南大出版社出版,獲江蘇省“五個一”工程獎)等著作6部。在《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等刊物發表論文50餘篇,部分成果獲省、市優秀成果獎。
賈沛德,男,1943年生,江蘇揚州市人。原兵器工業總公司曙光光學電子儀器廠總工程師、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他於1965年畢業於南京大學計算機邏輯設計專業,1967年南京大學數理邏輯專業研究生畢業,1967至1980年在兵器工業部第207研究所從事軍用計算機和研製工作,1980年後在兵器工業部曙光儀器廠從事產品開發和技術管理工作。期間,曾參加和主管多項軍用計算機控制系統的研製工作,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一項,兵器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兩項,江蘇省國防科技工業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1988年被國家人事部授予“國家有突出的中青年專家”稱號,1991年享受國務院批准的政府特殊津貼。現任中國兵工學會光電技術專業委員會顧問、江蘇省計算機學會理事。
石平華 1946年2月出生,籍貫江蘇江都。1966年7月畢業於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財會專業,1991年7月畢業於安徽財貿學院商業會計專業,經濟學學士。1997年被評為副教授,先後擔任會計專業經濟法、稅法、基礎會計等多門專業基礎課和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等主要專業課程。主編和參編《企業財務會計》等專業教材4部,完成揚州市政府科研項目2項,出版專著《中國企業會計制度與國際接軌的研究》1部,發表專業學術論文26篇,被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聘請為特約研究員,2005年被評為教授。研究方向:無形資產,中國會計與國際接軌。
黃欣加,女, 1956年出生。1982年畢業於揚州師範學院體育系,學士學位。1984年調入揚州職業大學任教,,2006年7月聘為教授,是學校的學科帶頭人。主要從事公共體育教學與體育人文社會學的研究工作,曾經榮獲江蘇省高等學校蘇北分會優秀中青年體育教師稱號,負責策劃和主編《高職院校體育教程》等4本教材;主持並完成了《高校體育文化與素質教育》、《揚州經濟崛起與揚州地方高等教育的關係研究》等項目的研究。撰寫了《 健美操課程中培養女大學生創編能力的實踐研究》等30餘篇論文,其中有數篇在國家級專業核心期刊上發表,曾多次獲中國體育科學學會 218課題優秀論文一等獎、中國體育科學體育史分會優秀論文證書、江蘇省數屆體育科研論文報告會優秀論文二等獎、一等獎,揚州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許世茂教授長期從事文藝思想維學和語言邏輯學的教學與研究,著述頗豐,在省報以上刊物發表論文三十餘篇,獨立及與人合作出版專著、編著五部。近些年來,潛心從事小說邏輯思維形態的研究,有關論著發表後產生一定影響,學術界認為這是一項有較大創新度的研究,為解讀文本打開了一扇新的認知視窗。主要學術成果有:《新邏輯學》、《當代小說思維邏輯形態研究》、《中國古代邏輯問題的語言哲學分析》、《語義的含混與邏輯的精確》、《論預設》《蒙太奇與小說創作》、《小說形象思維的隱性邏輯》、《新派小說的後邏輯特徵》等。
林道立教授在承擔繁重教學任務之餘,潛心科研,形成了“現當代散文”、“二十世紀中國小說形態研究”等穩定的研究方向,開拓了“文革文學研究”新領域,先後在《文學評論》、《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等全國數十種報刊發表論文80餘篇,其中,《論佯謬小說》、《論新寫實小說》等多篇被人大複印資料、《文摘報》傳載、轉摘。參編全國高教自考指定教材、教育部“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等10餘種,出版專著《文學災難的背後(1966——1976)》,合計90餘萬字,兩次主持省立項資助課題,三次獲省、市哲學社科優秀成果獎。
王菊延教授的主要科研成果有:一、撰寫“中國現當代文學批評研究”系列論文十餘篇,陸續在《當代文壇》、《江蘇社會科學》等中文核心期刊或有影響的省級以上學術刊物發表。二、完成 18 萬字的學術專著《中國當代小說鏡像》(人民日報出版社 2000 年 12 月出版),該書在揚州市第三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評選中獲一等獎。三、參與撰寫國家教委“八·五”人文社會科學規劃項目《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史綱》,完成書中的“現代散文理論批評”綜論部分(江蘇教育出版社 2001 年 6 月出版)。研究方向:中國現當代文學、寫作學。
王偉賢教授 1964 年畢業於江蘇師範學院數學系,先後在新疆烏魯木齊市和江蘇揚州市從事教學、科研工作, 1984 —— 1985 年在復旦大學數學系計算數學教研室進修。曾任揚州教育學院數學系主任,《揚州教育學院學報》副主編,核心期刊《教學雜誌》審稿人,主要從事“矩陣理論及套用”方面的研究工作。在《高等學校計算數學學報》等刊物上發表論文 50 余篇,擔任主編、名譽主編或編委出版書籍多種,相關業績被《中國教育專家名典》等收錄。
張郁明教授在教學之餘,潛心藝術史及藝術美學研究,先後出版《金農年譜》、《金羅詩文集》、《揚州八怪書法篆刻集》、《羅聘》、《清代征宗》(上下卷)、《肖形即審美歷程》等專著,發表論文百篇以上。其中《羅聘》獲國家第四屆圖書獎一等獎,《清代征宗》獲全國優秀藝術圖書獎一等獎,《盛世畫佛——金農傳》獲華東社科圖書二等獎。論文《四鳳派與西泠四家》獲首屆蘭亭獎提名獎,為中國有一定影響的藝術美學史論家。研究方向:藝術史論、藝術美學。
王健教授在三十多年的工作生涯中,一直沒有中斷過科研工作,發表了學術論文 40 多篇,出版了《體育教學藝術論》、《體育——成人高等院校本科教材》等多部論著,研究的重點一直集中在體育課程與教學方向,在對建國五十年來中國中學體育課程、大綱研究的基礎上,率先提出了“推倒重來”的結論,並發表了一些有影響的論文,參加了“第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國小體育教材編寫組”的工作,多次獲得學院、揚州市和全國體育系統科研成果獎。
許曉寧教授,全國優秀教師、市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主要從事計算機網路、作業系統、模糊控制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等領域的教學、科研工作,主持多項省級自然科學課題和教育科學課題,並獲多項省、市級成果獎勵,編著《MOTOROLA單片機及專用集成晶片套用系統設計》、《Java技術實用教程》等著作,發表論文30餘篇。承擔社會科技兼職有:中國教育技術協會實踐教學委員會副主任,全國高校計算機教育研究會計算機網路教育分會理事,江蘇省高等學校首批教學指導委員會電子信息科學與電氣信息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等。
王偉康教授,1982年畢業於揚州師範學院中文系,後參加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生班學習結業。長期從事中國古代文學寫作教學研究,重點是清代文學和揚州文學研究。現任江蘇明清小說研究會會員,揚州文化研究會會員。撰有專著《康乾盛世揚州文明的實錄——(揚州畫舫錄研究)》、《吳敬梓與揚州》,主編《歌吹月亮城——歷代揚州詩文鑑賞》、《古代套用文導讀》(與周欣)著作兩部,參與編著《中國古代文學史概述》、《古代詠花詩詞鑑賞辭典》等著作11部。在《明清小說研究》、《藝術百家》、《揚州大學學報》、《寫作》等刊物發表論文60餘篇。其中多篇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資料複印中心複印或目錄索引,獲校級以上獎項10多個。其中《康乾盛世揚州文明大實錄——(揚州畫舫錄)研究》分獲揚州市人民政府、江蘇省人民政府二、三等獎。
吳萍,1964年出生,1985年畢業於四川師範大學化學系,理學學士,教授,中國化學會有機化學分會會員、江蘇省化學化工學會揚州分會理事、國家職業技能鑑定高級考評員。揚州職業大學首屆中青年專家培養工程培養對象、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術帶頭人培養對象、揚州市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長期從事有機化學教學和有機合成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微波輻射下金屬有機化合物的合成。主持完成了江蘇省自然科學研究指導性項目1項、江蘇省新世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研究課題立項項目1項、揚州市科技指導性計畫項目1項、揚州職業大學科研課題1項,主持1門校級精品課程的建設。在國內外公開發表學術論文22篇,其中核心期刊12篇。在《Chinese Chemical Letters》、《有機化學》、《套用化學》等期刊上發表的4篇論文被SCI全文收入。曾榮獲揚州職業大學首屆優秀教學獎二等獎、揚州職業大學第三屆科研成果三等獎和第五屆科研成果優秀獎。
王懷宜,男,漢族,中共黨員。自70年代從事教學以來,專注於教學及學術研究。其學術研究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寫作學,一是訓詁學。80年代以後,專攻訓詁學。廣泛研讀歷代訓詁專著,對《爾雅》、《說文》、《釋名》、《廣雅》研究用力尤勤。出版專著六部,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主要代表作有《孔雀東南飛難句試釋》、《與對比研究》、《論毛詩故訓傳的文化訓詁》(以上論文)、《記敘文寫作技巧》、《作文修改例話》、《訓詁學與文言文閱讀》、《〈毛傳〉本體研究》(以上專著)等。其中,《本體研究》獲省社科研究成果三等獎、市社科研究成果二等獎。訓詁界對該書給予較高評價。有關專家認為,該書研究成果"給《毛傳》本體研究帶來了新氣象,增加了新色彩,使《毛傳》本體研究大大地向前跨進了一步"。 毛傳 爾雅 詩毛傳
潘明教授1986年進入揚州教育學院體育系工作,先後承擔“學校體育學”、“體育概論”、“奧林匹克運動”、“體育保健學”等理論課程的教學工作。2004年9月到英國進行了為期三個月的訪學。教學工作中堅持以學生髮展為中心,著力圍繞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教學改革,取得了許多有影響的教學改革成果,2006年獲得 “揚州市教學創新能手”稱號。潘教授主要以體育課程和教學理論為基本研究方向。先後出版了兩本理論專著,在省級以上體育和教育類專業期刊發表論文13篇,其中核心期刊9篇,主持完成了兩個省級研究課題,目前正在主持研究一個國家級課題。研究成果具有較強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特別是有關體育學習方式的研究、體育差異教學的研究、體育課程標準的研究等方面,在國內相關的研究領域都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徐開金教授,1983年考入南京師範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學習,畢業後,分配到揚州教育學院政教系任教。1998至1999年在復旦大學經濟學院訪學進修, 2004年在南京大學法學院進修,主要從事社會主義經濟理論體系研究。1999在《學術界》發表了“經濟主權:一種分析經濟問題的有效途徑”一文被人大複印資料全文選用;2000年、2001年所寫的“速度深處見效率”、“經濟全球化與經濟主權互動作用探析”兩文被收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王振中主編的《政治經濟學研究報告》NO.1、NO.2。2003年與同事合作發表在《經濟體制改革》上的“經濟轉型中的經濟安全及其政府行為”一文被人大複印資料全文選用。在各類不同刊物上先後發表近40篇文章,其中核心期刊10餘篇,多篇文章獲得揚州市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01—2003年申請完成了一項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強化經濟主權保障經濟安全的對策研究”;2002-2004申請完成了一項揚州市社會科學“十五”重點課題“揚州市利用西部大開發機遇的策略研究”;2007年申請完成了一項揚州市社會科學重點課題“試析揚州市政府完善社會公共服務職能的‘社會平衡度’問題”,並獲得了本年度市社科聯優秀課題二等獎。
辦學成果
學校在社會的反哺中發展和壯大,成為引領地方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發展的龍頭和示範學校。2005年12揚州職業大學月,順利通過了教育部組織的“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榮獲優秀等級。學校是中國高職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單位,江蘇省高教學會常務理事單位,江蘇省高職教育研究會副理事長單位,教育部高等學校高職高專服裝紡織類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中國高職技術研究會副主任單位等。目前學校已成為江蘇省高等職業院校中辦學規模最大、專業復蓋面最廣、綜合辦學實力位居前列的院校之一。
辦學特色
1.學校定位準確,辦學指導思想明確。學校堅持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以先進的教育思想觀念引導教育教學改革,確定了“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合格技術套用型人才為核心,堅持產學研相結合,突出教學工作中心地位,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國內有影響、省內一流的高職院校 ”的辦學目標。制定並實施了科學合理的發展規劃。學校積極開展教育教學思想大討論,教育觀念不斷更新,辦學思路更加清晰,人才培養更加符合高等教育發展規律和地方經濟發展要求。揚州職業大學2.師資隊伍建設措施有力,師資水平不斷提高。學校高度重視師資隊伍的建設,堅持“以事業吸引人,以真情凝聚人,以政策激勵人,以機製造就人”的隊伍建設思路,積極實施人才強校戰略,營造人才成長的良好氛圍,堅持引進和培養並舉,不斷最佳化師資隊伍結構,隊伍整體素質和水平得到了明顯提高,並顯示出良好的發展勢態。學校注重師德建設,廣大教職工愛崗敬業,樂於奉獻,展現出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為學校發展和進一步提高教育質量奠定了基礎。
3、重視教學基本設施建設,辦學條件得到極大改善。學校通過多種渠道籌集資金,建成了適應學校規模發展的新校園,極大的改善了辦學條件,並加大了對教學基本設施的投入,建成了體現先進性、綜合性、仿真性特點的一批實驗、實訓場所,配備了必要的實踐訓練設施,同時建立了相關專業技能測試和鑑定機構。學校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合作辦學,在南京中山大廈、宏圖三胞、江蘇虎豹集團、揚州亞星一賓士汽車有限公司等120多個大中企業建立了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為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揚州職業大學4、積極推進學科專業建設與教學改革,成效顯著。學校在專業建設方面,始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緊密結合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學校建立了由社會各界專家組成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50多個,並發揮了積極作用。專業設定合理,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準確,人才培養模式體現了以技術套用能力為主線的高職教育要求。學校積極開展包括人才培養目標、培養模式、課程設定、教學內容和方法、教學管理等方面的教育教學改革,教育內容與課程 改革取得顯著成果。《服裝工藝專業高職高專教育教學改革方案及其研究》獲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 《服裝工藝結構》課程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 《實用英語語法》、 《java程式設計》 、 《工程材料及機械製造基礎》 、 《工具機數控技術》和《服裝結構工藝學》等八門課程被評為江蘇省精品(優秀)課程,“機械製造工藝及設備”和“服裝工藝與設計”被遴選為江蘇省高職高專教學改革試點專業,“機械製造工藝及設備”和“秘書”專業“機電一體化”專業被遴選為江蘇省特色專業。
5、注重實踐教育和職業能力訓練,畢業生深得社會好評。學校遵照“以人為本”教育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素質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方面,結合校風、教風和學風建設,進行了積極改革和探索,取得了豐碩成果。全校共有300多人次先後獲得國家級、省級和市級表彰、獎勵。學校堅持教學、科研、生產相結合的校企合作教育辦學思路,較早開展“訂單式”、“多證制”等培養模式,職業技能鑑定與教學內容相接軌、職業資格認證要求與教學內容相融合,職業技能的考證通過率高,畢業生普遍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揚州職業大學
6、重視教學管理制度建設,建立健全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學校積極探索建設有自身特設的教學管理模式,不斷完善教學質量監控與保障體系,學校加強對督導工作的領導,實施“一把手工程”抓教學質量、抓教學的正常運行、抓教學檢查督促,常抓不懈。建立以督教、督管和督學為基礎的教學質量監控機制,較好地保證了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的質量。
7、堅持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在社會反哺中發展壯大。在長期的辦學進程中,學校始終堅持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的辦學方向,形成了體現地方產業優勢、資源優勢、區域優勢的高等技術套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始終堅持走教研、科研、生產相結合之路,構建符合人才培養目標的實踐教育體系,培養了大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面向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的優秀技術套用性人才。學校在社會反哺中不斷發展壯大,成為引領地區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龍頭和示範學校,在總體辦學方略上形成了鮮明特色。
校址交通
聯繫電話:0514-87697000,87697009 87697010(F)
學校地址:揚州市文昌西路458號(國展中心東側)
郵編:225012
學校網址:http://www.yzpc.edu.cn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