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霞莊遺址

接霞莊始建於道光年間(1821~1850年),時南門村趙維茂隨兄於粵西經經營中藥材致富後,買下南門村新圍懇的80年畝(約合5.35萬平方米)土地,在此建了三間土牆房屋定居,土人稱之為“新圍仔”,後又稱“新圍村”。基後維茂子孫繁衍,營商者多,而致仕者亦眾,居所大增,至同治年間(1862-1874),已建起帶有廂房、書房、畫廊、花廳、附間等的青磚石楚大屋14棟;至光緒中期,增至26戶,環境建設亦臻完善。外圍挖有護莊河,莊內有長工132米、寬4.30米的石板街,有一幢設有72個門口、占地1000平方米的崇基堂,有文館、武館和馬房、暖閣,又有亭台樓榭、荷池幽徑、曲橋廉船,人呼為“趙家莊”。莊子周圍值綠竹、建圍牆,按方向分設五道進出閘門,派專人看守,其中正門設在東南方,面對霞山及霞山祖廟,故取名叫“接霞莊”,又稱“接霞里”。

地理位置

接霞莊遺址在斗門鎮南門村新圍,約53500平方米,是清代村落遺址。

歷史淵源

接霞莊內子弟良莠不齊,其中不思進取、坐享其成者頗多,嫖、賭、吸毒至令家道衰落者亦不乏其人。到清末民初期間,接霞莊已日見式微;近數十年來,莊民紛紛外出,或因工作、營商而居外,或閃家遷徙擇居他鄉,莊內更顯蕭條。今人只稱新圍村,而“接霞莊”、“趙家莊”之名已無復提起。

遺址內今尚存青磚大屋數間,因久欠修葺,已成破舊;石板街保存完好,立莊裡所建之水井尚可供使用;小巷瓦礫中散置有花盆碗盞、以及當年習武所用“練功石”等遺物。

聽說還是《再見艷陽天》的拍攝場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