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莊鎮[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夏莊鎮]

夏莊鎮[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夏莊鎮]

夏莊街道隸屬青島市城陽區,位於嶗山西麓,城陽區東南部,白沙河中游,中心位於東經120°28′,北緯36°16′,東靠嶗山區北宅街道,西與流亭街道、西北與城陽街道毗鄰,南接李滄區,北與惜福鎮街道接壤,東西最大橫距14.5公里,南北最大縱距11.5公里,總面積84.4平方公里。截至2015年底,轄50個社區,全街道共有人口7.2萬人。 2014年,街道生產總值完成148.5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11%;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7.87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23.8%。

歷史沿革

夏、商、西周(約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207年)為萊夷地。春秋時(公元前770~公元前475年),初為介國、夷國、萊國等諸侯國屬地,中期歸於齊國。戰國時(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屬齊國隸即墨。

秦時(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年),統一六國廢分封制設郡縣制,屬琅琊郡不其縣。西漢時(公元前206~公元8年),仍屬琅琊郡不其縣。東漢時(25~220年),為東萊郡不其縣。三國時期,歸魏國(220~265年)青州東萊郡不其縣。西晉時(265~316年),屬青州長廣郡不其縣。南北朝北魏時(386~534年),改屬光州長廣郡不其縣。北齊(556年)廢除不其縣,劃並於光州長廣郡長廣縣。

隋朝(581~618年)統一中國後,一度重置不其縣,不久又將不其縣並於即墨縣,屬東萊郡。唐時(618~907年),屬河南道萊州即墨縣。宋時(960~1127年),為京東東路萊州東萊郡即墨縣。金時(1127~1279年),屬山東東路萊州定海郡即墨縣。

元時(1206~1368年),先後屬山東東西道益都路即墨縣、般陽路萊州府即墨縣。明時,屬山東省,初隸青州府即墨縣,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歸萊州府屬膠州即墨縣。清初,屬山東省登萊青道萊州府膠州即墨縣。乾隆年間(1736~1795年),直隸萊州府即墨縣。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3月6日,德國占領青島後,白沙河以南地域劃入德國膠澳租界,余則歸屬萊州府膠州即墨縣。

民國二年(1913年)廢府設道,白沙河以北地域屬山東膠東道即墨縣。民國三年(1914年),白沙河以南地域日本驅德國而代之。民國十一年(1922年),北洋政府將租界收回改為膠澳商埠,白沙河以南地域屬膠澳商埠,白沙河以北地域轄治不變。民國十六年(1927年),道制廢除,即墨直屬省轄,白沙河以北地域仍屬之。民國十八年(1929年)4月,膠澳商埠改為青島特別市;民國十九年(1930年)9月,青島特別市改為青島市,白沙河以南地域屬之。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占青島,白沙河以南地域屬偽青島特別市,白沙河以北、曹村河以西地域仍屬偽青島特別市即墨鄉政處。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6月30日,偽青島特別市政府設嶗山行政辦事處,夏莊區、仙家寨區屬嶗山行政辦事處,白沙河以北、曹村河以西地域屬偽青島特別市即墨行政辦事處。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抗戰勝利後,分屬青島市嶗山行政辦事處和即墨縣。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6月1日,夏莊全境解放,屬膠東區南海專區嶗山行政辦事處。

1950年5月1日,改屬膠州專區嶗山行政辦事處。1951年4月,屬青島市嶗山行政辦事處。1953年6月,青島市嶗山行政辦事處改為青島市嶗山郊區,仍屬之。1961年10月5日,嶗山撤區置縣,其隸屬不變。1988年11月17日,嶗山撤縣改區,仍歸其轄治。1994年4月23日,青島市行政區劃調整,設立城陽區,整建制劃入城陽區。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明代,即墨縣設立7個鄉,82個社。清沿明制,設7個鄉,81個社,社下分村。

夏莊鎮[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夏莊鎮] 夏莊鎮[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夏莊鎮]

清光緒二十四年3月(1898年)至民國十一年(1922年),德日膠澳租界以警代政,白沙河以南區域分屬滄口、李村警察支署轄治,其中滄口警察支署轄夏莊、太平莊、東黃埠、中黃埠、西黃埠、史家泊子、王家泊子、源頭、少山、安樂、馬家台、彭家台、高家台、丹山、西小水;李村警察支署轄崔家溝、黑澗、羅圈澗、雲頭崮、豬頭石、南屋石。白沙河以北區域先是沿清代區劃,民國初年(1912年),即墨縣撤鄉社設區鄉,分別屬仁化區訓東鄉、流亭鎮和溫良鄉,其中訓東鄉轄東宅子頭、王家曹村、李家曹村、中曹村、辛曹村、石溝、冷家沙溝、張家沙溝、李家沙溝、東古鎮、郝家營、劉家營、賈家營、華陰、峪;流亭鎮轄寺後、東張家莊、前古鎮、後古鎮村;溫良鄉轄西宅子頭村。

民國十一年(1922年),膠澳商埠設李村區警察署轄7個分駐所、夏莊域內白沙河以南各村分屬第一、第二分駐所。白沙河以北地域仍為即墨縣區鄉所轄。

民國二十年(1931年)3月,夏莊區設立,1935年青島市擴大市郊,區域包括惜福鎮、夏莊及流亭的絕大部分,轄惜福鎮、李辛、小莊、西荊、東荊、紙房、黃家營、傅家埠、青峰、宮家村、超然、科埠、前金、後金、后庄、霞溝、河灣、院後、演禮、西葛、東葛、書院、棉花、吳賈村、松樹莊、南寨、王家村、郝家營、劉家營、賈家營、王家曹村、李家曹村、中曹村、辛曹村、石溝、冷家沙溝、張家沙溝、李家沙溝、峪、華陰、夏莊、太平莊、史家泊子、王家泊子、東黃埠、中黃埠、西黃埠、少山、源頭、彭家台、高家台、馬家台、秦家小水、劉家小水、丹山、安樂、仙家寨、狗塔埠、趙哥莊、雙埠、女姑山、蘭家莊、西後樓共63個村,羅圈澗、黑澗、崔家溝、雲頭崮、南屋石、太和村屬李村區。寺後、東張家莊、前古鎮、後古鎮村屬即墨縣第五區流亭鎮,西宅子頭屬第五區溫良鄉、東宅子頭屬第四區訓東鄉。期間,豬頭石村更名為太和村。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月,日本再次占領青島,又進行行政區劃,夏莊區部分村莊劃出,與四滄區的部分村莊組成仙家寨區。夏莊境域分屬夏莊區、仙家寨區、李村區和即墨縣轄治,其中夏莊區轄夏莊、華陰、峪、郝家營、劉家營、賈家營、冷家沙溝、張家沙溝、李家沙溝、王家曹村、李家曹村、中曹村、辛曹村、石溝,仙家寨區轄太平莊、史家泊子、王家泊子、東黃埠、中黃埠、西黃埠、少山、源頭、彭家台、高家台、馬家台、秦家小水、劉家小水、丹山、安樂,李村區轄羅圈澗、黑澗、崔家溝、雲頭崮、南屋石、太和村,即墨縣所轄村莊不變。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6月,夏莊區、仙家寨區劃歸偽嶗山行政辦事處。夏莊域內分屬夏莊區傅石鄉、劉營鄉、振青鄉,仙家寨區丹山鄉,李村區李村鄉和即墨縣第五區流亭鎮、溫良鄉。其中夏莊區傅石鄉轄西石溝、王家曹村、李家曹村、中曹村、辛曹村,劉營鄉轄劉家營、郝家營、賈家營、東古鎮。振青鄉轄夏莊、華陰、張家沙溝、李家沙溝、冷家沙溝、峪。仙家寨區丹山鄉轄太平莊、史家泊子、王家泊子、東黃埠、中黃埠、西黃埠、少山、源頭、彭家台、高家台、馬家台、秦家小水、劉家小水、丹山、安樂。李村區李村鄉轄羅圈澗、黑澗、崔家溝、雲頭崮、南屋石、太和村。即墨縣所轄村莊不變。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抗戰勝利後,仙家寨區合併於夏莊區,其境域仍沿1931年的區劃。

1949年6月1日,夏莊全境解放,嶗山行政辦事處接管原夏莊區,其境域仍沿1931年的區劃不變。

1960年10月~1961年5月,調整生產大隊規模,將14個生產大隊劃為夏莊、太平莊、華陰、史家泊子、王家泊子、東黃埠、中黃埠、西黃埠、少山、源頭、彭家台、高家台、馬家台、安樂、秦家小水、劉家小水、方家小水、丹山一大隊、丹山二大隊、羅圈澗、瑞雲、崔家溝、雲頭崮、南屋石、太和村、郝家營、劉家營、賈家營、冷家沙溝、張家沙溝、李家沙溝、王家曹村、李家曹村、中曹村、辛曹村、石溝、新民一大隊、新民二大隊、後古鎮、前古鎮、東古鎮、東宅子頭、西宅子頭、東張家莊、寺後、峪46個生產大隊。

1963年2月~1966年7月,新民一大隊、新民二大隊合併組建新民生產大隊,秦家小水生產大隊、方家小水生產大隊合併組建秦家小水生產大隊,丹山一大隊、丹山二大隊合併組建丹山生產大隊。

1984年4月4日,農村進行體制改革,撤銷夏莊人民公社,設立夏莊鎮,各生產大隊改為行政村,峪分為南坡、蘭山、下峪、上峪、青峪、上蜜蜂澗、下蜜蜂澗、北河崖8個行政村。夏莊鎮轄夏莊、太平莊、華陰、史家泊子、王家泊子、東黃埠、中黃埠、西黃埠、少山、源頭、彭家台、杏杭、馬家台、安樂、秦家小水、劉家小水、丹山、羅圈澗、瑞雲、崔家溝、雲頭崮、南屋石、太和村、郝家營、劉家營、賈家營、冷家沙溝、張家沙溝、李家沙溝、王家曹村、李家曹村、中曹村、辛曹村、石溝、新民村、後古鎮、前古鎮、東古鎮、東宅子頭、西宅子頭、東張家莊、寺後、南坡、下峪、青峪、北河崖、蘭山、上峪、下蜜蜂澗、上蜜蜂澗50個行政村。

2001年6月,夏莊撤鎮設街道,所轄各村不變。

2003年8月,成立夏塔路居民委員會。2004年9月,夏莊街道實施“村改居”,除夏莊仍保留村委會外,其它49個村全部改為社區居委會。

2006年,夏莊街道轄50個社區居委會和1個村委會。

區劃詳情

夏莊街道地理位置圖 夏莊街道地理位置圖

截至2012年,夏莊街道轄50個社區(夏塔路社區、馬家台社區、賈家營社區、李家曹村社區、杏杭社區、張家沙溝社區、丹山社區、彭家台社區、華陰社區、李家沙溝社區、史家泊子社區、劉家營社區、雲頭崮社區、王家泊子社區、太和社區、辛家曹村社區、西石溝社區、瑞雲社區、東黃埠社區、、南屋石社區、中黃埠社區、郝家營社區、崔家溝社區、西黃埠社區、東古鎮社區、羅圈澗社區、源頭社區、冷家沙溝社區、太平莊社區、安樂社區、少山社區、新民社區、寺後社區、劉家小水社區、王家曹村社區、東張家莊社區、上山色峪社區、秦家小水社區、上蜜蜂社區、中曹村社區、下蜜蜂社區、南坡社區、河崖社區、青峪社區、蘭山社區、西宅子頭社區、東宅子頭社區、後古鎮社區、前古鎮社區、下山色峪社區)。 政府位青島市城陽區於書暉路。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夏莊街道中心位於東經120°28′,北緯36°16′。東與嶗山區北宅街道毗鄰,南與李滄區接壤,西邊、西北和北邊分別是流亭街道、城陽街道、惜福鎮街道。街道總面積84.4平方千米,南北最大縱距為11.5千米,東西最大橫距為14.5千米。

地質

夏莊地處嶗山西麓,石門山下,屬膠東低山丘陵的一部分,為深海丘陵地帶區,位於中朝古陸膠遼地質的南部,構造體系屬新華夏系第二隆起代的構造部位,元古代晚期震旦紀(距今19億~57億年),呂梁運動時期形成復背褶皺。距今1.9億~0.8億年的燕山運動晚期,從地殼深處上涌的熾熱熔融岩漿,在地面以下幾千米的地方冷凝結晶,形成了質密堅硬、結晶程度高的嶗山花崗岩。中生代末期(距今23億~067億年)至新生代(距今067億年以後),地殼抬升,上面覆蓋的岩石和泥土被風化剝蝕,流水沖刷,使花崗岩露出地面,造山運動使嶗山進一步抬升。到新生代中期,經過多次海浸海退和外營力的再造,逐步形成現在的地質輪廓,主體為嶗山花崗岩。域內地勢東陡西緩,因花崗岩侵入形成嶗山山脈、三標山脈,中部形成丘陵過渡帶及白沙河等河流下游沖積成的小沖積平原。

地形地貌

夏莊域內地勢東高西低,東部山區屬嶗山支脈,最高山峰是石門山,屬切割剝蝕地貌類型,起伏大,切割深,溝壑縱橫,中部、西部為丘陵、平原剝蝕堆積地貌類型,平地丘陵,河谷盆地交錯,中部有黃埠嶺,北部是白沙河沖積平地,總面積84.4平方公里。其中山區48.6平方公里,占57.6%,丘陵10.4平方公里,占123%,平原25.4平方公里,占30.1%。

夏莊境內,白沙河以北,峪山區屬三標山支。白沙河以南的東部,東南部山區屬石門山支。石門山支以峪夼為標,向西分出南、中、北三條支脈,夏莊境內各山主要分布於中支和北支,山勢走向東北,西南綿延。較高的山有石門山,鋸齒牙,大腿崮,平嵐等。

氣候

夏莊屬中緯度暖溫帶季風性氣候,是低山、丘陵、平原半濕潤溫和農業氣候區。年平均溫度在12.6℃左右。光資源充足,熱資源較豐富,降水量較多,濕潤溫和,四季分明。氣候特徵表現為春旱較冷回暖晚,夏無酷暑雨水多,秋季偏熱降溫遲,冬無嚴寒少雨雪。其特點是:春遲、夏涼、秋爽、冬長。

水文

夏莊的河流水系因受地形、地貌及地質構造影響,為季風雨源型,其水文動態隨季節變化。主要河流是白沙河,有3條支流,分別是小水河、惜福鎮河,峪河,均屬季節性河流。
白沙河發源於嶗山最高峰“巨峰”北麓的“天乙泉”,經嶗山區北宅街道孫家村、烏衣巷、涼泉入嶗山水庫。出庫後西行夏莊、史家泊子、黃埠入流亭街道,在港東、西後樓處入膠州灣。流長33公里,流域面積215平方公里,主要支流10餘條,夏莊域內有小水河、惜福鎮河、峪河等,白沙河中下游段地下水豐富,水質優良,是青島市市區供水的主要水源地之一。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夏莊域內總面積84.4平方公里,東部山區面積48.6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57%,中部丘陵面積10.4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12%,西部平原為25.4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30%。1959年有可耕地2935.73公頃,果園683.33公頃,1979年有可耕地2432.4公頃,果園721.2公頃,1996年有可耕地1479.73公頃,果園面積988.8公頃。2006年耕地面積為811.6公頃。

水資源

夏莊街道是低山丘陵,平原半濕潤溫和農業氣候區,降水量較多,水資源豐富,河流水系主要受地形地貌及地質構造影響,其水文動態隨季節變化很大,為季風雨源型。

地表水大氣降水是地表水的主要來源,由於受季風氣候的影響,降水主要集中於汛期的6~9月,年平均降水量8572毫米。域內建有大小水庫5座,設計總蓄水量5958萬立方米,另有30處塘壩和多處平塘,多用於農田灌溉。白沙河河道治理後,建有多處攔河壩,可攔蓄地表水150餘萬立方米。

地下水地下水靠大氣降水入滲補給。另外還有山前周邊補給為主要形式的側向補給和灌溉回歸補給,並隨汛期波動。由於小區域內水文地質不同,地下水分布也有明顯差異。白沙河兩岸沖積平原地帶及右河道中心地帶含水層厚度5~10米,局部大於10米,含水豐富,水質良好,開採方便,多用於農田灌溉和生活用水。山前,河肩地帶沖積土層及坡前平原含水層一般在3米以上,含水量較少。東部低山丘陵區山澗谷地及山麓地帶分布有花崗岩風化裂隙孔隙水,水量少,水質優,可攔蓄用之。全街道範圍內對水資源的需求量供需不平衡,局部缺水。

動物資源

野生動物資源野兔、狐狸、黃鼬、老鼠、獾、蝙蝠、蛇、刺蝟、蠍子、蟬、青蛙、蟾蜍、蜜蜂、烏鴉、麻雀、喜鵲、貓頭鷹、啄木鳥、燕、雁、布穀鳥、柳鶯、黃鸝、山雞、黃鷹、雲雀、壁虎、蜥蜴、水蛭、土元等。

植物資源

野生植物資源黑松、赤松、落葉松、柞樹、梧桐、國槐、刺槐、水杉、龍柏、香椿、臭椿、白楊、銀杏、酸棗、杞柳、桑樹、山楸、竹子、映山紅、柴胡、野菊、蒲公英、艾蒿、苦菜、薺菜、葛子、石竹子、馬齒莧、蒼朮、蘆根、茵陳、蛤蟆草等。

藥用植物資源細辛、蒿木、紫參;中山區有黃精、桔梗、深山沙參、土茯苓、馬兜鈴、元參、元胡、玉竹、貫眾、王不留行、天南星、地榆、蛇麻子、麥冬、大戟、苦參、葛根、草烏、蒼朮、紫花地丁、沙參、掛蔞、單葉草、益母草、夏枯草、旋覆花、白頭翁、枸杞、車前子、丹參、太子參、半夏、莞花、瞿麥、威靈仙、復盆子、豨薟草、龍膽草、紫蘇、薄荷、藿香、側柏、遠志、徐長卿、柴胡、金銀花、絡石、瓜簍、仙鶴草等。

礦產資源

主要有花崗石,礦泉水和少量矽礦。

花崗石分布於山區,儲量豐富。峪、少山等地是天然礦泉水基地,水質優良,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矽礦在母子山、儲量極少,無開採價值。

人口民族

人口

1949年,夏莊域內有居民7596戶,36760人。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將丹山、西小水、雲頭崮等村劃入夏莊人民公社,人口增加,共有居民8255戶,42454人。1960~1961年經濟困難時期,全社人口由46474人減至44757人,減少1717人。1963年生活好轉,人口急劇增長到48579人,1962~1963年,兩年驟增3822人。1964年,實行計畫生育,人口增長得到控制,“文革”期間,生育再次失控,1976年,人口達13729戶,61262人。1986年人口達18414戶,65162人,1996年人口達21658戶,65199人。

1982年,全鎮總人口為64508人,男性31726人,女性32782人,男性占49.18%,女性占50.82%,男女性別比為96.78∶100。

1994年,全鎮總人口為66681人,男性33281人,女性33400人,男性占49.91%,女性占50.09%,男女性別比為99.64∶100。

2000年,全鎮總人口65443人,男性31982人,女性33461人,男性占48.87%,女性占51.11%,男女性別比為95.58∶100。全鎮有外來務工常住人口13002人,男性4710人,女性8292人,男性占36.23%,女性占63.37%。

2006年,全街道總人口67966人,男性32796人,女性35170人,男性占48.25%,女性占51.75,男女性別比為93.25∶100。

至2006年,全街道總戶數25196戶,67966人。

截至2015年底,全街道共有戶籍人口7.2萬人,常住人口約17萬人。

民族

截至2000年,夏莊街道除漢族以外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滿族、土家族、苗族、彝族、布依族、朝鮮族、侗族。

經濟

綜述

2013年,街道生產總值完成132億元、財稅總收入11.2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6.36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6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量17億美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249元;到賬外資1.29億美元、市外項目當年實際利用內資30.9億元。

2014年,街道生產總值完成148.5億元,增長11%;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7.87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23.8%;市外項目實際利用內資完成36.5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19.2%;到賬外資完成1.57億美元,同比2013年同比2013年增長30.8%;外貿進出口總量完成23億美元,同比2013年增長42.2%。

第一產業

夏莊鎮[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夏莊鎮] 夏莊鎮[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夏莊鎮]

1984年,全鎮種植蔬菜5397.9畝,總產量23447噸;1994年全鎮種植蔬菜7900畝,總產量49000噸;2006年全街道種植蔬菜12923畝,總產量50230噸。全街道有養雞專業戶7家,蛋雞、肉食雞存養量40萬隻,其中田瑞牧業存養15萬隻,古鎮禽蛋公司存養10萬隻,南坡社區有肉食雞養殖戶2家,存養肉食雞6000餘只,另外,還有多家小蛋雞養殖戶。

2013年,夏莊街道從事花卉生產銷售大小企業有210餘家。其中,規模以上生產基地10餘家,花卉市場(展銷中心)3處,花卉苗木種植、展銷面積達6200餘畝,主要培育展銷蝴蝶蘭、大葉惠蘭、紅掌、茶花、耐冬、桂花、蘭花、君子蘭等上千個品種。除供應本地市場外,產品還銷往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區,以及出口韓國、日本等。

2013年,夏莊街道花卉產業產值達2.3億元,占種植業產值的39%;花卉畝均收入21000元,設施栽培畝均40000元,花卉產業從業人員3500餘人,人均收入23500元。

2014年,夏莊街街道在原有18處農業示範園項目基礎上,完成鴻得源、菜盛源兩處現代農業示範園二期建設,培育了果蔬、花卉、苗木區域錯位經營的產業集群。四季生態採摘園藉助藍海平台在“新四板”正式掛牌,“夏莊田園”電商平台實現交易額30餘萬元,促使農業企業管理、行銷與現代市場接軌。

第二產業

2014年,夏莊街道共有內、外資企業927家,累計批准利用內資項目509個,累計批准利用外資項目418個。其中,投資過千萬美元的外資企業40餘家,年出口過千萬美元的出口企業20餘家,投資過5000萬元的內資企業70餘家;擁有7家世界500強企業多家國內百強企業落戶。

2014年,夏莊街道生產總值完成132億元,增長12%,公共財政預算收入6.36億元,增長24.1%。到賬外資1.29億美元,增長43%;外貿進出口總量24.8億美元,增長44.5%。

第三產業

2014年成功舉辦首屆城陽山色峪國際露營休閒大會,夏莊採摘節等特色節會累計接待遊客45萬餘人次,銷售收入約3500餘萬元。精準定位白沙河沿岸、中經二路、黑龍江中路、王沙路“一橫三縱”的服務業布局,引進企業總部、創業孵化器、研發中心等項目25家,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0.5億元、增長23.5%。

2014年,夏莊街道第三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45.1%,提升1.6%;重點服務業企業增加值增長率完成50%;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長率完成35%。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夏莊街道成教中心 夏莊街道成教中心

1975年10月13日,夏莊公社文化站成立,有站長1人,臨時工作人員3人,擁有圖書室、電影隊。2001年6月,在機構改革中,文化站合併於文化科技服務中心,設主任1人,工作人員2~3人,主要職責是組織輔導民眾文化,開展形式多樣、民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完成上級主管部門下達的各項工作任務。

2006年,第三屆社區文化節,轄區內21個企業單位協辦,歷時一月演出14場,其中社區居民、企業職工自編自演3場、68個節目,青島市及周邊區、市專業劇團演出8場、156箇中黃埠社區文化節目,僅青島市呂劇團就演出傳統劇目3場。

教育事業

1903年德國膠澳總督府在源頭法海寺設立蒙養學堂,成為嶗山地區最早的一所現代學校。1931年新建的青島市市立法海寺國小校,是嶗山地區規模最大、設備最完善的一所完全國小。20~30年代,夏莊地域先後建立了黃埠國小、夏莊國小、黑澗國小、丹山國小、營村國小、沙溝國小、曹村國小、後古鎮國小,基本覆蓋了整個夏莊地域。建國後,夏莊教育事業蓬勃發展。1952年,青島市人民政府在黃埠村建立青島第六中學(現城陽二中),夏莊地域始有了完全中學。70年代普及國小教育,1991年,全鎮實現九年制義務教育。此後,通過調整學校布局,改擴建學校,到2006年,全街道有初級中學2處,國小12處,成人教育中心1處,其中4處學校達省級規範化學校,5處學校達市級規範化學校,有市級示範幼稚園4處,一類幼稚園8處,所有學校均達到或超過青島市義務教育標準化工程標準。

截至2014年,夏莊街道內建有1所高中、2所國中和1所科研院所。所在的城陽區擁有4所全日制大學、5所職業技術學校和69所科研院所。

醫療衛生

2006年,全街道有城陽區第三人民醫院、古鎮整骨醫院及社區衛生室120處,醫療床位422張,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達99.6%。醫療衛生事業的健康發展,提高了人民民眾的健康水平。

截至2014年,夏莊街道內有城陽區第三人民醫院、新太康醫院、古鎮正骨醫院(二級骨傷專科)等多家醫療機構。

社會保障

2014年,夏莊街道安置殘疾人新增就業10人;協調做好殘疾人托養工作,目前,街道殘疾人托養中心托養34人、居家托養服務13人,托養對象及家屬滿意率100%;依託街道社區中心創建夏莊街道殘疾人文化體育基地1處,豐富殘疾人精神娛樂生活。多種途徑進行困難戶救助,設立100萬元周轉金賬戶,目前共為12戶困難戶預借周轉金15萬元;通過金秋助學活動為35名困難家庭學子發放助學金26.5萬元;2014年通過慈善捐款,救助城鄉困難民眾320餘人,救助金額162.65萬元。

交通運輸

空港

夏莊距青島流亭國際機場2公里,距新機場約30公里。

4E級國際機場——青島流亭國際機場可直達國內95個城市和國外14個城市,吞吐量超過1181萬人。

新建膠東國際機場位於膠州市膠東街道。

海港

夏莊距青島港18公里,距前灣港38公里。

青島港,2013年吞吐量達4.5億噸,居全國第四,全球第七位。到“十二五”末,青島港將在董家口港區再造一個3億噸的青島港,貨櫃達到2000萬標準箱。

鐵路

夏莊距城陽火車站5公里,距青島北站15公里。

公路

夏莊是陸路交通線路由集聚到發散轉換的節點,門戶中的“咽喉”。

青銀高速、濟青高速、青龍高速縱貫全域。

青煙公路、青威公路、308國道等連線全國重點城市。

歷史文化

地方風俗

夏莊地處嶗山西麓,民風誠樸淳厚,戀鄉守土,“其俗尚禮儀”,至於其婚嫁之禮,慶弔之儀均有特異,風俗的流行革除與社會變革、科學發展以及人民的文化素質提高息息相關。

飲食文化

夏莊地域的主食有饅頭(俗名叫餑餑)、餅子(多用玉米或高粱面烙成)、地瓜、地瓜乾等。生日、節日吃麵條、餃子。副食葷素菜餚品類不同,其調味以鹹鮮為主,苦、辣、酸、甜較少。建國前,富裕人家主食有面、米、雜糧,副食有肉、魚、蔬菜、水果。普通人家平日以地瓜、地瓜乾、青菜為主食,鹹芥疙瘩、蘿蔔等鹹菜就飯。婚、嫁、喜慶或年節時才吃得好些,荒年則以地瓜葉、野菜等充飢。80年代,逐步解決了溫飽問題。至世紀末饅頭成為主食,粗雜糧少見,副食日漸豐富,肉、魚、蛋、奶、蔬菜、水果成為日常食品。進餐習慣多是一日三餐。建國前後,農民農閒季節不再到田地勞作,為節省糧食改為一日兩餐,叫“吃兩頓飯”。

風景名勝

夏莊域內的先民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域內有7處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省級的2處,市級的1處,縣級的4處。

文化遺址有西宅子頭龍山文化遺址、冷家沙溝龍山文化遺址、霸王台商代遺址、古鎮西窯頂東周遺址、財貝溝東周墓群等。這些文化遺址出土了大量文物,西宅子頭出土的陶罐國內罕見,冷家沙溝出土的黑陶工藝先進,財貝溝出土的銅豆造型精美。

夏莊的古建築,有嶗山地區最古老的佛教寺院法海寺,歷史悠久的慧炬院、道教聖地玉皇廟、黃石宮,明代兵部尚書黃嘉善少時讀書的下書院,明代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高弘圖隱居的太古堂,清初名宦康霖生的康公祠。黃石洞石刻邱處機的《青天歌》,太古堂有高弘圖的《吾堂序》、《嶗山九遊記》人文景觀。

宅子頭龍山文化遺址

宅子頭龍山文化遺址位於城陽區夏莊鎮宅子頭村西,遺址南有白沙河。1952年苗圃工人打井時,於地下4米深處發現工件泥質黑陶罐、一件夾砂黑陶及一些陶片等,經鑑定為龍山文化遺物,因遺物發現於地下4米處,地表無遺物和遺蹟暴露廣故遺址面積不詳。1982年,青島市人民政府將此遺址列為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冷家沙溝龍山文化遺址

夏莊鎮[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夏莊鎮] 夏莊鎮[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夏莊鎮]

冷家沙溝龍山文化遺址位於城陽區夏莊鎮冷家沙溝村西,遺址東端壓在泠家沙溝村下,西至賈家營村,南臨白沙河,中有公路通過。地勢東高西低,土地肥沃,水源充足。遺址長約250米,南北寬200米。1981年12月文物普查時發現,1982年再次調查,發現一批右器和殘陶器,其中一件黑陶片厚僅1.5毫米。從發現遺物分析,時代為龍山文化晚期至岳石文化時期,現保存完好。1984年嶗山縣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霸王台商代遺址

夏莊鎮[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夏莊鎮] 夏莊鎮[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夏莊鎮]

霸王台商代遺址位於城陽區夏莊鎮雲頭崮水庫中心。原遺址三面臨水,且高出地面約8米,東西長300米,南北寬約200米,由於河水常年沖刷,現僅存1/10。原有的小河已於1958年截為雲頭崮水庫,使遺址成為孤島。1953年發現後多次調查,發現一批石器、銅鏃和陶器,並有許多灶址等遺蹟。根據器物分析,確定其為一處重要的商代遺址。霸王台名稱之由來,系當地村民在此處發現文物和紅燒土,認為此外曾有人居住,就附會為楚霸王的點將台。1984年嶗山縣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西窯頂東周遺址

西窯頂東周遺址位於城陽區夏莊鎮東古鎮村西,白沙河支流西岸。遺扯為東西寬100米,南北長300米,高約3米的黃土台地。自清代末年起,就在此處建有窯場,因就地取土燒窯對遺址破壞嚴重。解放後曾有銅鼎、石器和陶片等物出土。1956年7月,考古學家主獻唐率山東考古隊來此發掘,出土許多骨器、石器、青銅器等,經考證為東周遺址。1984年嶗山縣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財貝溝東周墓葬遺址

夏莊鎮[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夏莊鎮] 夏莊鎮[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夏莊鎮]

財貝溝東周墓葬遺址位於安樂村西側,南北長約200米,東西寬20米,深3.5~5米。因村民在此取土時經常發現銅器等文物,故得名“財貝溝”。1914~1939年,日寇多次來此盜掘。1953年,在這裡出土了銅鼎、銅嚼子。1955年,出土了銅豆、銅洗、石珠(中間通空)等。1974年,在溝西側1.5米深處挖出墓葬8個,內有腹飾曲紋銅鼎、帶提梁的銅壺、腹內陰刻雙魚的銅洗、耳部飾陶紋的銅舟及素麵瑪瑙杯各1件,其中有一銅豆,頂盤有蓋,蓋上有三個鼎立的環鈕,可以倒置做盤用,下部為細高柄盤足,豆盤側有對稱的環耳,豆高40厘米,造型優美,工藝精緻。

1956年文物普查時,青島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與嶗山郊區文化科對此做過專門考察,初步鑑定是東周遺址,定為青島市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6月,山東省人民政府將此處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法海寺

油飾一新的山門 油飾一新的山門

法海寺為千年古剎,名揚膠東,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寺始建於北魏武帝時期(532~543年),是青島地區最古老的佛教寺院,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法海寺規模宏大,曾吸引無數名人觀嘆。明萬法海寺大雄寶殿歷國子監祭酒周如砥的詠法海寺詩云:“雲盡寒山石竇開,西風古寺一徘徊。樹當十月猶青色,碑載前朝總綠苔。護法曾聞天犬吠,聽經曾有夜龍來。須知勝地宜樽酒,未許夕陽促客法海寺出土石刻回。”1994年青島市政府撥款重修。2001年,千年古剎煥然一新。

嶗山水庫

夏莊鎮[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夏莊鎮] 夏莊鎮[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夏莊鎮]

嶗山水庫白沙河是嶗山的第一大河,發源於巨峰天乙泉,河之中上游在群山之中。青島市於1959年建成庫容為5601萬立方米的嶗山水庫。

嶗山水庫大壩的北端,叫神堂口,東去有千年古剎慧炬院遺址、高弘圖的太古堂遺址、道家聖地黃石宮遺址、清初名宦康霖生的康公祠遺址;再往東,還有韓信瓦、獅子石、福字石等,電影《兩個小八路》在此拍攝。沿水庫南岸自西向東依次是迎真宮遺址、洪門寺遺址,高僧自華的普通塔,還有詩人黃宗庠、黃垍父子的別墅鏡岩樓遺址,遠處是華樓宮。

丹山風景區

丹山風景區位於夏莊街道丹山社區。東側為丹山水庫,青銀高速公路縱貫水庫而過。丹山風景區鍾靈毓秀,陽春三月,桃紅李白一片段預告海,“丹丘春賞”,為青島十景之一。前人有詩讚道:“櫻花落盡逐芳塵,此際丹山浩蕩春。萬頃胭脂千嶺雪,艷陽烘醉白頭人。”

著名人物

宮仲栶(1831~1904)字伊真,南屋石社區人。少時家貧,好學苦讀,入庠為即墨生員。1898年,德國租借膠澳後,南屋石村劃入租界中,德國當局委任德人為李村區區長,頒布殖民法令。

張戰戈(1917~1982)原名王守璞,從母姓為張戰戈,王家泊子社區人。1934年,在青島參加反帝大同盟,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11月,參加了由中共青島市委領導的嶗山抗日游擊隊,歷任膠東軍區鋤奸科副科長、南海專署公安局局長、膠東軍區北海軍分區政治部主任、華東軍政大學政治部保衛部副部長、空軍航空兵第15師政委、空軍政治部副主任等職,多次立功受獎,被評為模範共產黨員、優秀幹部。

王哲(?~2000)原名王功哲,王家泊子社區人。1934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黨後不久,中共青島市委遭到破壞,與組織失去聯繫,與王雲九、張戰戈三人自行成立黨小組,王哲任組長,在青島與夏莊一帶開展活動。1937年冬,三人一起參加嶗山抗日游擊隊。王哲參加抗日游擊隊後轉入解放區,解放戰爭中參加遼瀋戰役。

華丁(1912~1996)原名李啟英,李家曹村社區人。1933年8月加入青年團,任青年團李村中學支部書記、學生會主席,期間經常去滄口紗廠散發傳單,幫助工人成立工會,領導工人罷工,因此受反動政府追捕。1936年離開青島,到達陝甘寧邊區後,任安吳堡青訓班科長、魯迅藝術學院秘書。194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任120師宣傳幹部、編輯,三軍二兵團科長等職。參加過抗日戰爭、淮海戰役,解放後任裝甲兵部科長、處長、學員大隊政委、宣傳部副部長等職。

李潤生(1901~1967)原名李啟諝,李家曹村社區人。輟學後去瀋陽、青島等地做木工謀生,目睹舊中國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立志救國救民。1937年在嶗山參加李兆岐的抗日獨立中隊,1938年12月,隨李兆岐去黃縣,部隊改編為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五支隊第六十五團,任團供給處副主任。1939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青島市人民政府辦事處(設在解放區)副主任、膠東鐵路辦事處副主任、膠東公安局副局長等職。

李代芳(1888~1973)李家沙溝社區人。先後在青島禮賢書院和南京金陵大學農學系學習。畢業後任職於煙臺農林事務所,1923年任青島農林事務所所長曾在中山公園修建了小西湖。

高綸仕(1916~1973)杏杭社區人。少年時好習武術,1933年,代表青島市參加華北地區國術比賽並獲得金牌。黃埔軍校第十四期畢業後,任重慶衛戍總司令部侍從室主任。抗日戰爭勝利後,任善後救濟總署青島分署主任、青島保全總隊第五大隊大隊長。1948年,任青島市保全旅上校參謀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