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崛越二郎是日本著名飛機設計師。他是“零”式戰鬥機的設計者。崛越二郎1903年6月22日生於日本群馬縣,1927年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航空系,1929年至1930年曾先後在德國容克斯飛機公司、美國寇蒂斯飛機公司深造。因此,後來他設計的“零”式飛機,實際上融入了德國和美國在飛機設計方面的一些成功經驗。三菱公司之所以敢於承擔此項任務,正是因為該公司飛機設計師崛越二郎對海軍提出的設計要求胸有成竹。
科研歷程
年僅34歲的掘越二郎受領任務後,立即組成了一個平均年齡24歲、由29人組成的攻關設計組。他們在96式艦載機的基礎上,大膽採取減輕飛機重量的一切措施。例如,取消保護飛行員的防護鋼板;不用自封閉式油箱。所有鉚釘由3.5毫米減到3毫米,不必鉚的地方一律不鉚;在構件上鑽出大量小孔等。此外,他們還採用了“日本柱友金屬”--一種剛剛由五十嵐博士開發的超硬鋁合金作主衍梁。超硬鋁合金的抗拉強度為每平方毫米60~66公斤,疲勞強度更好(而當時其他飛機上用的硬鋁的抗拉強度只有每平方毫米45公斤),因此可以減少截面尺寸,使主衍梁更輕。
減輕飛機重量僅僅是的第一步。隨後,崛越二郎又著手考慮飛機的動力裝置。經過再三論證,崛越二郎選用了三菱瑞星13型14缸640千瓦發動機。
1939年3月16日,一架代號為“12試艦戰”的試驗機,在三菱公司名古屋工廠終於製成,4月1日,該機首次試飛。日本海軍給新飛機編號為A6M1型。後來飛機改裝中島公司生產的“榮”14缸氣冷式700千瓦發動機,編號為A6M2型。
1940年7月21日,15架A6M2型戰鬥機在橫山保上尉及進藤三郎上尉率領下,編成兩個中隊,飛往中國。7月31日,日本海軍正式採用“12試艦戰”,這一年正好是日本紀元2600年,為紀念這個年份,新飛機被命名為“零”式艦載戰鬥機。
8月19日,13架“零”式戰鬥機掩護54架96式陸上攻擊機侵犯重慶,往返2000公里。此後,“零”式戰鬥機與中國空軍和美國援華志願航空隊多次交戰。實戰證明,“零”式戰鬥機在垂直面上的機動性能相當好。
在太平洋戰爭頭兩年里,“零”式戰鬥機因性能超過了當時盟軍各種戰鬥機,因而出盡了風頭。當時,美國參加太平洋海戰的主要是F4F“野貓”戰鬥機。但作為“零”式飛機的主要對手,F4F“野貓”無論在速度還是火力上都不及“零”式。“零”式戰鬥機,最大飛行速度高空為每小時534公里,海平面為每小時454公里,航程達3000公里,裝備2門20毫米航炮和2挺7.7毫米機槍。而當時其他國家同類飛機多數僅裝備12.7毫米機槍,最高時速約500公里,航程多在1000公里以內。因此,在與“零”式飛機的交戰中,F4F“野貓”始終處於下風,未能占到便宜。
"零"式飛機在太平洋海戰中的出色表現,著實讓美國人吃驚不小。為了弄清日本人怎么會在工業基礎比較薄弱的情況下,製造出性能這樣突出的戰鬥機,美國軍方在阿留申群島的一個無人小島上繳獲了一架迫降的“零”式戰鬥機,對其結構進行了研究和分析,並在此基礎上進行自己新機種的研製。
1943年3月,美國的F6F“惡婦”式戰鬥機進入太平洋戰場。該機時速594公里,裝備有12.7毫米機槍6挺。但該機的最大特點是結構非常牢固,中彈與墜毀的比例為9:1。也就是從這時開始,“零”式飛機遇到了對手。之後,美國憑藉雄厚的航空工業實力,不斷推出新型先進戰鬥機。1943年夏,P-47“雷電”戰鬥機登場亮相。從此,“零”式戰鬥機失去了昔日所向披靡的銳氣和威風。這時又該輪日本海軍關鍵了。海軍部不斷地向三菱公司施加壓力,要求它們儘快拿出新的機種來以抗衡美軍。於是,堀越二郎變成了廢寢忘食的“拚命三郎”,並終於拿出了“零”式戰鬥機的後繼機“烈風”式戰鬥機。但戰爭發展到這時,日本本土已不再是安全的綠洲,研製過程中的“烈風”戰鬥機經常遭到美機轟炸的破壞,以致於還未來得及投入使用,日本就戰敗投降了。
在整個二戰期間,“零”式飛機總計生產了1萬架以上。隨著日本侵略者的慘敗,橫行一時的“零”式戰鬥機與其設計者堀越二郎一起退出了戰爭舞台。日本戰敗後,由於受到和平憲法的限制,崛越二郎未能在戰後的噴氣時代繼續大展宏圖。他先是在新三菱重工業總公司任技術部次長,1961年出任名古屋飛機製造所顧問,1962年任日本般空學會會長,1982年逝世。
相關介紹
“零”式戰鬥機
崛越二郎是96式戰鬥機和“零”式戰鬥機的主設計師。1935年2月4日,三菱公司研製成功世界上最早的單翼艦載戰鬥機。經過崛越二郎的改進,這種飛機創造了3200米高度時速450公里的驚人記錄。時年是日本紀元2596年,所以它被命名為"96式"戰鬥機。1937年,34歲的崛越二郎受命對96式進行改進。他取消了飛行員防護裝甲和封閉式油箱。雖然這樣能夠減輕重量,提高飛機性能,這種改進型被命名為“零”式戰鬥機。二戰結束後,由於日本不能擁有軍隊,“零”式戰鬥機和他的設計者也從此退出歷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