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蕩報

掃蕩報

掃蕩報,由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南昌行營政訓處處長賀衷寒創辦並主管。前身是1931年3月由賀衷寒在南昌創辦的《掃蕩三日刊》,1932年6月23日擴版改名為《掃蕩報》,對開日刊。報名是賀衷寒先提出由蔣介石核定的,賀衷寒還親自題寫了報頭。顧名思義,《掃蕩報》最初完全是為了“攘外必先安內,抗日必須剿匪"辦的,使命是掃蕩國民革命途程中的障礙,輔助軍事上的安內攘外工作。

簡介

掃蕩報 掃蕩報

是針對共產黨工農紅軍,是蔣介石施行統治的宣傳工具。 1935年春,賀衷寒為了配合“追剿”的需要,決定將《掃蕩報》遷移漢口,首先派政訓科科長劉翔到漢作了一番籌備,於5月上旬發行出版。這時的主要負責人是: 總編輯丁文安,撰述卜紹周、陳友生等,編輯黃卓球、瞿雲白(瞿秋白之弟)、鍾期森、曹耿光,校對周爺生,經理人員劉威風、易幼漣、程仲文等。出版前夕,丁文安通知部分人員到武昌政訓處聽賀衷寒講了辦報的八字方針是:”化敵為友,以報養報“。 漢口《掃蕩報》日出兩大張,初印5000份。不久從上海購置了套色輪轉印報機,陸續增印到1. 5萬。丁文安一直是該報實際負責人,主要抓社論撰述。“七七”事變,抗戰序幕揭開,國共二次合作宣言發表。1938年1月《掃蕩報》改隸於國民黨軍委總政治部。丁文安的態度作了適當的轉變,他發表社論說:“我們《掃蕩》的矛頭指向倭寇”。10月,武漢撤退,該報告別讀者的社論,出於郭沫若的大筆。

報社人員是分兩部分撤退的

一小部分由易幼漣、鍾期森等帶往桂林創建桂林版,大部分由丁文安、黃卓球、劉威風等帶到重慶。之後,陳誠調走丁文安,改任何聯奎為重慶社社長,1938年10月1日繼續發刊。1939年5月3日,日軍轟炸重慶,各報廠房都被炸毀,掃蕩報社也是一片瓦礫,只得暫時同《中央日報》合刊,雖然報頭並列,而實際只有少數人參加《中央日報》的工作,大多調離星散。而桂林《掃蕩報》,在1938年12月15日復刊,由易幼漣作社長,鍾期森作總編輯,卜紹周作經理。日出對開四版大報,發行量達二萬多份。並出副刊 ”文史地周刊“。《掃蕩報》一直出到1944年9月湘桂大撤退中才逃離。總編輯鍾期森一家在撤退中遭日寇敵機轟炸遇難。於撤途中出金城江版、獨山版。

重建

1943年春,張治中奉命重建《掃蕩報》,聘請原任香港主報社長的成舍我任社長,成舍我已應允,但稽留桂林而不來。為了按原計畫4月出版,張治中臨時改由黃少谷兼任社長,調萬枚子任副社長兼總經理,另一副社長為劉威風。總編輯為黃卓球,副總編輯沈傑飛,編輯主任楊彥歧,編輯馬漢樂、陳聖生、黃明等,採訪主任謝爽秋,記者鄒若軍、謝蔚明、周熙等,電訊主任劉同繹,資料主任倪鶴笙,副刊主任陸品清。黃少谷親抓社論,聘任的主筆或撰述有胡秋原、孫兒伊、劉竹舟、劉問渠、龔德柏、陶滌亞、李七英等。稿件由我初審,黃少谷核定。張治中重建《掃蕩報》,目的是鼓勵士氣,掃蕩敵寇。1943年冬杜、邱兵團又創辦了昆明《掃蕩報》。它表面上以漢口《掃蕩報》的首刊年月為創始日期,向軍委政治部登記立案,實則經費、人事完全由杜聿明、邱清泉兵團負責,不過打著這塊老招牌,表明它屬於蔣記復興社軍人集團而已。昆明《掃蕩報》社長名叫李誠毅,是邱清泉的拜把兄弟。《掃蕩報》的創辦經費出自邱清泉的第五軍(其前身即一00師),員工薪資給養也列在第五軍編制以內。

籌備出刊

1945 年9月5日,萬枚子奉軍委政治部令,飛往南京,籌備出刊《掃蕩報》京滬兩版。在積極進行之際,重慶傳來一個令人振奮的訊息,自1945年11月12日孫中山先生八十誕辰起,各地《掃蕩報》統改名為《和平日報》。改名《和平日報》時,在理事會上討論,首先遭到賀衷寒的激烈反對,鄧文儀、蕭贊育接著推波助瀾,袁守謙、滕傑默不做聲。張大聲道:“你們反對,去找委員長另派和談代表,我不幹了!”據說蔣介石把賀、鄧叫去訓斥了一頓,再度開會,改名這才決定,由黃少谷敦請于右任書寫了報頭。不過右旁註上”原名《掃蕩報》,民國二十一年六月二十三日創刊”等字,保留賀衷寒的手跡。後來李俊龍告訴我:這表面上說明《和平日報》不是新辦的報紙,實際是賀衷寒還要留下《掃蕩報》的舊痕而己。《和平日報》京滬版分別於1945年11月12日和次年元旦出刊。

任職

京社由萬枚子代理社長,黃明、鄒若軍副總編輯,黃兼代總編輯,鄒兼採訪主任,黃少谷之弟黃斗才任經理,黃假我任秘書兼副經理。滬社由萬枚子任社長兼總主筆,楊彥歧任總編輯,副總編輯劉同繹,編輯主任馬漢樂,經理白廣榮。這時總社總管理處尚在重慶,黃少谷任總社總經理,給萬枚子一個協理的名義。總社轄重慶、漢口、南京、上海、昆明、瀋陽等社。關於重大時事的社論,由總社撰寫電傳,但各社也可刪改或不用。1949年各分版相繼停刊,4月23日總社遷往台灣,6月23日,台灣恢復《掃蕩報》名稱,1950年7月7日終刊。

原來《掃蕩報》雖為軍報,卻歸黃埔一期同學所掌握,設有理事會,賀衷寒、袁守謙、鄧文儀、蕭贊育(肖贊育)、劉泳堯、滕傑等都是理事或監事,推何應欽為理事長,每年召集理事會一次。張治中重建該報後,增加黃少谷、李俊龍為理事,張治中又被推為副理事長並代行理事長。

刊登文章

《掃蕩報》早期雖然為”剿匪反共“作宣傳 。但抗戰以後,有所收斂。也開始刊登進步人士的文章,如1938年12月25日第三版,就刊登了郭沫若寫的《復興民族的真諦》一文。特別是《掃蕩報》辦的一些副刊,許多文化人如歐陽予倩、黃現璠、黃藥眠、楊朔等,都在該報副刊上發表過文章。黃現璠教授在1941-1942年間,在桂林版《掃蕩報》副刊——文史地周刊上發表了《我國禮節之形態與變遷》等大量的社會生活、風俗史研究論文。足以說明《掃蕩報》並非完全是為了“追剿紅軍,掃蕩日寇”作宣傳的所謂“反動”報刊,賀衷寒講的辦報八字方針:”化敵為友,以報養報“。至少在《掃蕩報》的一系列副刊上,得到貫徹執行。並在宣傳“統一戰線,團結抗戰”等方面,做出過許多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