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寶寶不吃飯、消化不良、易感冒,上醫院打針吃藥最讓媽媽頭疼、寶寶反感,怎么辦呢?不妨在家裡給寶寶捏捏脊,不僅可以促進寶寶生長發育,還可以強身健體,防治多種疾病。最重要的是,捏脊法不打針,不吃藥,在家裡就可以操作。
為什麼捏脊能治病
簡單地說,捏脊療法是用雙手拇指指腹和食指中節靠拇指的側面在寶寶背部皮膚表面循序捏拿捻動的一種中醫治病的方法。捏脊療法可以刺激人體的植物神經乾和神經節,通過複雜的神經體液因素,提高機體免疫功能,並整體地、雙向地調節內臟活動,從而防治多種疾病。人體背部的正中為督脈,督脈的兩側均為足太陽膀胱經的循行路線。督脈和膀胱經是人體抵禦外邪的第一道防線。通過捏脊療法,可以疏通經絡,達到調整臟腑的作用。
捏脊治病的穴位

捏脊可以治什麼病
胃腸疾病孩子脾胃薄弱,又不知道饑飽,如果吃了過多高能量的食物,如油炸食物、甜膩食物、高蛋白食物,會因不能完全消化、吸收而影響脾胃功能,形成積滯、厭食;消化不良還可能引起腹瀉;其他感染性腹瀉會遷延變為脾胃虛弱。這些脾胃疾病都可用捏脊療法來治療。
夜啼、睡眠不安中醫有句古話:胃不和則臥不安。捏脊療法能調理脾胃,使之正常運轉。脾胃功能正常了,孩子就不會有腹脹、腹痛、胃脘飽脹的現象,自然能夠安然入睡了。
遺尿、多汗通過捏脊來刺激人體脊柱兩側的植物神經乾和神經節,起到防遺尿、止汗的作用。
怎樣給寶寶捏脊
●讓寶寶俯臥於床上,背部保持平直、放鬆。●捏脊的人站在寶寶後方,兩手的中指、無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狀。
●食指半屈,用雙手食指中節靠拇指的側面,抵在孩子的尾骨處;大拇指與食指相對,向上捏起皮膚,同時向上捻動。兩手交替,沿脊柱兩側自長強穴(肛門後上3~5厘米處)向上邊推邊捏邊放,一直推到大椎穴(頸後平肩的骨突部位),算做捏脊一遍。
●第2、3、4遍仍按前法捏脊,但每捏3下需將背部皮膚向上提一次。再重複第一遍的動作兩遍,共6遍。
●最後用兩拇指分別自上而下揉按脊柱兩側3~5次。
●一般每天捏一次、連續7~10天為一療程。療效出現較晚的寶寶可連續做兩個療程。
參考以下圖示:



捏脊要注意什麼
時段:捏脊在早晨起床後或晚上臨睡前進行療效較好。捏脊前要露出整個背部,力求背部平、正、肌肉放鬆。溫度:捏脊時室內溫度要適中,捏脊者的指甲要修整光滑,手部要溫暖,手法宜輕柔、敏捷,用力及速度要均等,捏脊中途最好不要停止。
時間:每次捏脊時間不宜太長,以3~5分鐘為宜。
手法:①開始做時手法宜輕巧,以後逐漸加重,使小兒慢慢適應。②要捏捻,不可擰轉。③捻動推進時,要直線向前,不可歪斜。
年齡:捏脊療法適於半歲以上到7歲左右的寶寶。年齡過小的寶寶皮膚嬌嫩,掌握不好力度容易造成皮膚破損;年齡過大則因為背肌較厚,不易提起,穴位點按不到位而影響療效。
禁忌:寶寶背部皮膚有破損,患有癤腫、皮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