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用範圍
現代捏積療法主要用在營養不良、消化功能紊亂、貧血、佝僂病、厭食症等的治療,也有用於治療急、慢性痢疾,遺尿症,神經官能症,高血壓的。兒科套用捏積療法主要適應症:北京中醫醫院兒科主任醫師佘繼林介紹,捏積療法適用於疳積、厭食、腹痛、嘔吐、便秘等消化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如睡眠障礙、小孩脾氣急躁、愛哭鬧等。從現代醫學角度來講,疳積包括消化不良、營養不良、消化功能紊亂、腸道寄生蟲病,以及由於上述疾病遷延不愈而並發的貧血、佝僂病和多種維生素缺乏症。
注意事項
正患有某些急性熱性病的小兒以及背部外傷、感染或患有某些嚴重的皮膚病而出現背部皮膚破損,或患有嚴重的心臟病、先天性神經系統發育不全、出血性疾病的患兒,不適宜做捏積療法。此外,捏積較適用於內熱大的孩子,效果非常好;但體質偏寒、舌苔常常發白、經常拉肚子的孩子不適合捏積。捏積療法適用於一歲以上的小兒。為防止由於哭鬧而引起嘔吐,捏積最好在早晨空腹的時候進行。捏積療法以6天為一個療程,每日一次,也可根據病情的輕重及療效反應,適當延長至10天。對於老年性便秘、厭食,捏積療法也都很有效,不過,老年人的脊背常伴有變形、駝背或者皮膚比較乾燥,在捏拿的時要注意保護皮膚。
操作方法
給小兒捏積的具體手法為:患兒伏臥在床,脫去上衣,露出整個背部,應力求臥平臥正。捏脊時自尾骨的凹陷處(也就是長強穴)起,一直向上捏至頸部,一般是從下往上捏。剛開始給孩子捏的時候每次不要超過5遍,手法要輕;等孩子慢慢適應了,再逐漸在手上加點力,增加次數,但每次最多也不要超過10遍。捏脊的具體手法有兩種,你可以任選一種:(1)雙手的中指、無名指、小指握成半拳狀,食指半屈,拇指伸直,拇指指腹對準食指的第二指關節橈側,虎口向前,雙手食指緊貼皮膚並向前推動,將皮膚推起,然後雙手拇食二指把皮膚捏起來。(2)用拇指的橈側頂起皮膚,食中指前按,拇、食、中三指指端挾住皮膚並捏起,同時稍用力提拿,雙手交替移動向前。捏脊完成後,孩子背部的肌肉比較緊張,這時再用手掌從上自下,沿著脊椎向兩邊分推;最後再沿著孩子的腋下輕輕向下抹5遍,起到寬胸理氣的作用。這樣,整個按摩就全部完成了。按摩後一定要多給孩子喝溫開水。孩子在捏脊的過程中都會微微出汗,小一些的孩子可能會不配合,會哭鬧,更是一身的汗。所以捏脊後一定要給孩子喝溫開水,一是補充水分,二是預防感冒,三是利於體內毒素的排出。
療效
捏積療法對消化系統疾病的治療效果比較理想,但實質解決了哪些問題,一直尚未明確。北京中醫醫院經過臨床觀察和實驗研究表明:
1.捏積療法能改善吸收功能,促進小兒生長,增加體重。據觀察,病兒經施術後體重可增加522克,90%以上超過正常生長速度。
2.捏積療法有活躍造血機能之功效。根據對血色素的測定,反映出每100亳升血平均增1.12克。
3.捏積療法有改善營養不良患兒低蛋白血症作用。輕度營養不良患兒血清蛋白在捏積後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總蛋白都有所提高。
4.血清胃泌素是消化功能正常的一個重要指標,對血清胃泌素分泌情況的實驗研究證實,捏積療法治療後可使患兒胃泌素分泌水平恢復到正常水平,消化功能隨之恢復到正常水平。
5.對尿澱粉酶的測試表明,捏積療法有調節機體酶活力的功效,改善病兒消化功能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