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拼媽”是繼“拼爹”之後出現的一個新概念。拼爹是比拼權力和金錢,是一個貶義詞。而“拼媽”則有關子女的教育和發展,有關子女的幸福感,具有非非常重要的意義。所以,“拼媽”的核心應該是比拼家長的教育理念,也就是科學的親職教育手段,而非媽媽的個人學歷或社會地位。
社會現象
替孩子做手工作業、帶孩子參加各種培訓班、組織同學間的聚會……媽媽在孩子的教育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據一項統計表明,孩子在媽媽的帶領下做作業、參加輔導班的比例比爸爸高得多,而且在教育孩子方面更有先天優勢,這體現了人類社會分工的側重。
家長類型
第一種是不懂教育,也不管孩子;
第二種是不懂教育,但非常用心地去管孩子;
第三種是既懂教育,又用心地管孩子。
但最有破壞力的就是第二種,即使有的媽媽學歷很高,但亂管,比不管更可怕。在教育上,一個高學歷的破壞者,其破壞性很可能比沒學歷的家長還大。
教育方法
親職教育的第一原則是尊重孩子
親職教育的第一原則就是尊重孩子,給孩子自由。自由和尊重是一個硬幣的兩面。所謂尊重孩子,不是說不打罵就是尊重了,而是在家長和孩子的意見發生衝突時,家長能認真地體悟、理解孩子的感覺及需求,只要不是大是大非的問題,家長都要儘可能給孩子充分的自主權,尊重孩子的選擇。
尊重孩子,正是體現在這樣的細節中。如果你連孩子周末打遊戲都不能給予一定的自主權,那么何談尊重孩子呢,那些總認為孩子不聽話的家長,往往是不尊重孩子、不關注孩子的自主選擇,只在乎自己感受的家長。這些家長對孩子限制太多,是真正“不聽話”的家長。親職教育的成功與否,正是體現在對細節的處理水平上。
多陪孩子不一定是“好媽媽”
對於陪孩子這個問題,第一不要太具象了,不要認為坐在孩子身邊就叫陪。只要孩子天天能見到家長,和父母關係良好,就認為這是好的陪伴。這是誤讀。
第二,質量重於數量,和孩子相處時間固然重要,但並不是越長越好。陪孩子要放在“用心”上,而不是在“用力”上。有的家長把“陪”理解成處處看管著孩子,包括寫作業也要坐在邊上。其實,家長陪孩子學習的時間越長,扮演的角色越接近監工。
而孩子從骨子裡是不喜歡一個監工的,他最多表面上暫時屈從於媽媽,內心卻並不想聽媽媽的話。所以說,陪孩子寫作業,不是在培養孩子的好習慣,而是在瓦解好習慣,是對兒童自制力的日漸磨損。
不要期待培養“完美孩子”
一位當醫生的媽媽,有個健康可愛的兒子。有一天,她兒子在學校里時,不小心把臉劃了一下,並不嚴重,有可能會落一個淺淺的小疤。這位媽媽簡直快要崩潰了,她覺得這是個天大的事。她的這種心理其實才是個問題。
還有一位媽媽因為兒子考了95分,沒有達到她理想中的100分,就對孩子橫加責備,她經常說的一句話是:“我允許孩子不會做題,但不能容許孩子馬虎,他明明是會做的呀。”這位家長沒有意識到她是多么苛刻啊。這些媽媽的問題都在於過分關注孩子,希望把孩子培養成“完美孩子”,不容許孩子有缺點和錯誤。
只有不斷學習才能與時俱進
在當今這個時代,媽媽們不能安於現狀,一定要不斷學習,與時俱進。時代不同,家長們的文化程度普遍提高,科技發展也突飛猛進,家長應加強主動教育的意識。
學習途徑:一、看書。應該多看教育類的書籍,因為其中不乏先進的教育理念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學起來比較便捷。
二、多向周圍優秀的家長學習。尤其是那些孩子已經長大成人、在各方面都表現突出的家長,更應該認真地向他們請教家教之道。
三、反思自己和孩子的相處方式、相處問題。教育全在細節中,大的目標及理論大家都知道得差不多,關鍵是細節的處理水平。當遇到孩子出現問題時,不要指責孩子,而應該反問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過於粗糙、是否過於簡單,從而不斷修正,這樣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