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1995年11月4日晚9時50分,在以色列首都特拉維夫市政廣場貴賓停車場,突然爆發“砰、砰”兩聲槍響,接著又是“砰、砰”兩聲槍響,即將上車離開廣場的拉賓總理中彈倒在血泊中。 這本來是一個平常的星期六,以色列的公休日。根據猶太教的習慣,每周星期五太陽落山到星期六太陽落山為猶太人的“安息日”。在“安息日”不得從事任何公共活動,公交運輸也中斷。特拉維夫是地中海東岸一座美麗的中等城市,屬於典型地中海氣候。初冬時節,海風習習,華燈初上,靜謐而安寧。“安息”了一天的市民紛紛來到海濱,在林蔭路上徜徉。同時,來自市內和附近城鎮四面八方的民眾,紛紛向離海濱不遠的市政廣場聚合,參加由“支持和談、結束以阿爭端總委員會”組織的一次和平集會。 這次和平集會是以色列多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拉賓總理、佩雷斯外長和工黨聯合政府幾乎全部成員都參加了。晚8時30分,在佩雷斯發表簡短致辭後,在民眾震耳欲聾的“拉賓、拉賓”的歡呼聲中,拉賓發表了和平演說。他對在場的近20萬民眾堅定地說:“我當了27年的軍人,只要和平的機會還沒有到來,我就會繼續鬥爭下去。”講完後,拉賓從西服兜里掏出一張歌篇,同佩雷斯並肩而立,在著名歌星米里·阿隆尼領唱下,同全場民眾一起引吭高唱《和平之歌》。集會結束後,拉賓在夫人莉赫陪同下走向主席台下面的半地下、半露天的停車場,早已守候在那裡的兇手向拉賓射出了罪惡的子彈,鮮血染紅了拉賓的衣衫,染紅了《和平之歌》歌篇。拉賓立刻被保鏢送往最近的伊契洛夫醫院搶救。
遇刺經過
1995年11月4日,星期六,這一天是猶太教的安息日,也是以色列的法定假日。夜幕降臨後特拉維夫燈火通明,熱鬧非凡。10多萬市民從四面八方湧向國王廣場。廣場被人們擠得水泄不通。人們都想再次聆聽拉賓總理的演講,想再次目睹拉賓總理的風采。72歲的拉賓總理和夫人來到了特拉維夫,在這裡出席一個約有10余萬人參加的盛大的和平集會,並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講。這是10年來特拉維夫舉行的規模最大的公眾集會,人如潮湧,盛況空前。 演講結束後,拉賓在人們的歡呼聲和掌聲中走向自己的汽車,準備乘車離開會場。忽然,一位名叫阿米爾的27歲猶太青年猛衝過來,朝著毫無防備的拉賓連開了3槍。拉賓在被緊急送往醫院途中,嘴裡還喃喃地對隨從人員說:“這不可怕,這不可怕”,說完他便垂下了頭,到醫院後再也沒說出一個字,拉賓總理這樣就走完了自己的人生旅程。人們誰也沒有想到,“這不可怕”四個字竟成了總理的最後遺言。拉賓遇刺身亡的訊息傳出,以色列500萬人民無比悲痛,世界各國也無比震驚。在舉世關注的中東和平進程取得突破性進展的關鍵性階段,突然失去了一位不遺余力為之奮鬥的勇士。聯大主席多阿馬拉爾稱讚拉賓是一位為實現中東持久和平而獻身的“和平烈士”。
搶救經過
在醫院,抬到手術台上的拉賓已經量不出血壓和脈搏,醫術享譽世界的伊契洛夫醫院院長巴拉巴什教授從拉賓體內取出兩顆子彈。子彈是致命的達姆達彈,俗稱炸子兒,進肉見血就炸,是國際公約上禁用的子彈。巴拉巴什教授及其醫術高超的助手們止不住拉賓內臟的大出血,醫生們回天無術。 11時06分,官方的以色列電台希伯萊文節目向全國宣布,拉賓總理遇刺受傷,傷勢嚴重。11時10分,巴拉巴什院長走出手術台,通知聚集在手術室門外的政府要員:拉賓因大出血和心力衰竭不治身亡。11時15分,總理辦公室主任、拉賓最親密的朋友哈伯爾在醫院門口痛苦地向國內外新聞界宣讀一份公告:“以色列政府以震驚和悲痛的心情宣布,總理兼國防部長伊扎克·拉賓,今晚在特拉維夫被一名兇手刺殺身亡。”
遇刺後反思
拉賓中彈身亡,在很大程度上是因麻痹大意而造成的。拉賓本人對當時以色列複雜的環境和鬥爭激烈的程度的嚴重性認識不足,把自己的安全問題並沒有放在心上。在當時情況異常複雜而保全措施十分薄弱的情況下,在有10多萬人參加的大會上講演,本應該高度注重安全保衛問題。但拉賓並沒有高度重視。在他講完話後,甚至對在他旁邊的佩雷斯說:“你跟我說過,在這個大會上有人要行刺,不知道這人群中誰會開槍。”可見,他自己並沒有足夠的危險意識。與拉賓總理一樣,拉賓的夫人也很麻痹大意。當拉賓興致正高,在一片混亂中與周圍不斷湧來的人群握手時,作為總理夫人,她應更多地考慮安全問題,細心地關注事態發展,並及時提出安全建議。但她似乎也被那熱烈的氣氛所感染,並沒有想到這些。而且,當一名記者費了好大的勁擠到她跟前提醒她“假如一個瘋子此時向拉賓總理開槍怎么辦?”時,拉賓夫人竟用責怪的目光看著記者,她認為,這是和平的集會,決不會發生暴力事件。她責問那位記者道:“你怎么會問這樣的問題?我們現在是在自己的國家,我們並不是在非洲。我真不明白,你們記者怎么會有這么多怪問題。”她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正當她責備那名記者的時刻,一名殺手也將罪惡的槍口對準了拉賓。拉賓遇害使赫赫有名的以色列情報部門“摩薩德”的聲望受到很大的衝擊。讓人們感到奇怪的是,拉賓遇害前為何沒有任何可疑現象,是情報失靈了嗎?與此同時,曾使國人引為自豪的主管國內保全的國家安全總局“辛貝特”也因嚴重失職而受到人們的強烈譴責。“辛貝特”作為保衛國家領導人的部門,設有專人負責總理的安全保衛。為什麼會出現這么大的紕漏?儘管在會議前會場上布置了700名警察和護衛人員,但還是出現了重大事故。事後,該機構負責人承認在處理暗殺事件中許多“錯誤”,如事件的直接責任者、拉賓的保鏢,本應在拉賓進入專車前掩護住他的背部,但他的動作遲了10秒鐘,也就是在那10秒鐘之內被兇手鑽了空子,釀成了悲劇。
和平精神永存
1995年11月5日下午,拉賓的葬禮在耶路撒冷的赫茨爾山公墓舉行。來自世界80多個國家的代表出席了這一悲壯的儀式,其中有13位國家元首、22位政府首腦。為避免刺激以色列人的情緒,阿拉法特沒有出席拉賓的葬禮。葬禮4天后,阿拉法特出人意料地從加沙飛抵特拉維夫,來到拉賓遺孀莉婭的家中弔唁。葬禮上,許多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先後致詞,盛讚拉賓的偉大功績。美國總統柯林頓回顧了不久前在白宮與拉賓、阿拉法特等人一起正式簽署巴以協定的情形。他引用了《聖經》中的一段故事:“上帝要考驗亞伯拉罕(猶太人的祖先)對上帝的忠誠,命亞伯拉罕把自己心愛的兒子殺掉。當全心全意信仰上帝的亞伯拉罕果真準備這樣做的時候,上帝派人阻止了他。上帝讓拉賓去了,他是在用更加嚴酷的方法考驗我們。”拉賓外孫女娜婭說:“以前我們從噩夢中驚醒,可現在我們醒來時看到的卻是噩夢。沒有人比我更了解你的柔情。在我們的心裡沒有復仇的想法,因為悲傷已經占據了所有的空間。”最後發言的是拉賓生前的助手埃坦·哈博。他拿出一張浸滿拉賓鮮血的歌詞。這是拉賓遇刺當天在民眾集會上同大家一同演唱《和平之歌》時的歌詞。“讓太陽升起,讓清晨充滿光明……”才讀了一句,哈博已經泣不成聲。下午3時30分,8名以色列軍官將拉賓的靈柩放入墓穴中。黃土漸漸掩埋了這位偉大的和平鬥士,儀仗隊鳴槍誌哀。沒有國歌、只有眼淚的葬禮在猶太教拉比的誦經中結束。墓地上只插了一塊小木牌“伊扎克·拉賓,1922—1995”。這天夜裡,耶路撒冷下了入冬以來的第一場雨,一連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