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林城,以拉林河得名。清初,因設倉儲,又名“拉林倉”。1744年(清乾隆九年),寧古塔將軍奏準設定拉林阿勒楚喀副都統,駐拉林城(今五常市拉林鎮)。副都統轄區範圍,包括今賓縣、阿城、尚志、延壽、雙城、拉林一帶地方。翌年,將阿勒楚喀原駐協領1員及佐領等官員撥出一半,移駐拉林城。1755年(清乾隆二十年),增設副都統1員駐紮,分地管轄。1761年(清乾隆二十六年),將原駐拉林城兩員副都統,移駐阿勒楚喀城一員,正式設定阿勒楚喀副都統衙門。分設阿勒楚喀副都統後,拉林副都統轄區僅為今雙城、拉林地區。 1769年(清乾隆三十四年),吉林將軍奏準,裁撤拉林副都統,改設協領,隸屬阿勒楚喀副都統管轄。
相關詞條
-
阿勒楚喀副都統轄區
清代,吉林將軍轄區下設的二級政區。副都統駐阿勒楚喀城。阿勒楚喀城,以阿勒楚喀河(今阿什河)得名。阿勒楚喀,金作“按出虎”,女真語意為“金子”。清初,屬寧...
-
清朝行政區劃
、拉林副都統 、琿春副都統黑龍江黑龍江,由黑龍江將軍統轄 。黑龍江副都統...、費雅喀、庫頁、奇楞等漁獵部落則分設姓長、鄉長,由三姓副都統管轄。盛京盛京,由盛京將軍統轄 。奉天府 / 盛京副都統 、錦州府 / 錦州副都統...
沿革 疆域 內地 東北 藩部 -
東四省
七百三十餘裏海界﹐北至開原邊二百六十餘里。將軍下設副都統(初名梅勒章京...海防緊要﹐道光二十三年(1843)熊岳副都統移駐金州﹐更名金州副都統。光緒元年(1875)為守護永陵﹐新設興京副都統。五年添設圍場海龍總管﹐六年定...
熱河 奉天(遼寧) 黑龍江 吉林 -
吉林[省]
伯都訥(今扶餘)地方﹐設伯都訥副都統﹐管轄伯都訥﹑長春等處八旗事務。雍正三年松花江中游阿勒楚喀(今阿城)置副都統﹐管理拉林河﹑穆稜河﹑螞蟻河...副都統一人﹐領吉林烏拉﹑五常堡﹑打牲烏拉﹑伊通等旗署﹐鎮守和管理旗人事務...
歷史 行政區劃 地理 人口與民族 經濟 -
吉林
此詞條暫無內容,歡迎您參與編輯,享受分享貢獻知識的樂趣。建議您在編輯詞條之前,可先參考幫助中心文檔,了解更多關於詞條規範的信息...
歷史 行政區劃 地理 人口與民族 經濟 -
吉林[中國行政區]
都訥(今扶餘)地方﹐設伯都訥副都統﹐管轄伯都訥﹑長春等處八旗事務。雍正三年松花江中游阿勒楚喀(今阿城)置副都統﹐管理拉林河﹑穆稜河﹑螞蟻河等流域八旗事務﹔雍正五年在牡丹江注入松花江匯口之三姓城(今依蘭)置三姓副都統...
歷史 行政區劃 地理 人口與民族 經濟 -
五常市
”。1744年(清乾隆九年),設定拉林阿勒楚喀副都統,駐拉林城,隸屬寧古塔將軍。1761年(清乾隆二十六年),分設阿勒楚喀副都統,拉林、阿勒楚喀兩副都統分地管轄。1769年(清乾隆三十四年),裁撤拉林副都統,由一協領駐紮該地...
地理位置 行政規劃 歷史沿革 自然資源 基本設施 -
清朝後期
與俄國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在璦琿簽訂。從此我國失去了黑龍江以北...
簡介 不平等條約 後期政變 詳細列表 -
土默特左旗
),清廷裁撤兩翼都統,左右翼各留副都統一員。1763年,復裁副都統一員,並改為專城副都統,由朝廷揀員(多系滿員)充任,成為定製,土默特人被剝奪了旗...,併兼任歸化城副都統。同年,土默特兩翼合為一旗,最高行政長官改為總管,副都統...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交通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