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酸吃醋

拈酸吃醋:多指在男女關係上,產生的嫉妒情緒。食醋在我國古代是主要的酸味調味料,它可以引申為酸、酸味;酸又有痛苦意,所以人們才把拈酸吃醋與嫉妒聯繫起來以喻心酸。有時也稱醋意、醋勁兒。

基本信息

簡介

拈酸吃醋
產生嫉妒情緒。多指在男女關係上。
“酸味說”。清代章回小說《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七回有這么一段話:“切切莫被那賣甜醬、高醋的過逾賺了你的錢去,你受一個嫉妒的病兒,博一個‘醋娘子’的美號。”看來小說的作者文康的這段話是從買醋、食醋的實踐活動中有感而發的。食醋在我國古代是主要的酸味調味料,它可以引申為酸、酸味;酸又有痛苦意,所以人們才把捻酸吃醋與嫉妒聯繫起來以喻心酸。有時也稱醋意醋勁兒。如《紅樓夢》第三十一回:“晴雯聽他(指襲人)說‘我們’兩字,自然是他和寶玉了,不覺得又添了醋意……”吃醋的近義詞還有潑醋、捻酸吃醋和爭風吃醋。明末話本小說《清夜鍾》第二回有“石匠樊八……怕陳氏吃醋……又怕陳氏捻酸怪他”;清代小說《儒林外史》第四十五回也有關於“凌家這兩個婆娘彼此疑惑……爭風吃醋,打吵起來”的相關情節。人們又把愛流露出醋意的人稱為醋缸、醋瓮、醋缽兒、醋罐子、醋罈子或醋瓶子。有時還把沒來由的嫉妒稱為吃寡醋,如戲劇《百花亭》就有“我幾曾調他來,皆是他心上自愛上我,你吃這等寡醋做甚么?”

故事

有人著書說,唐人的《朝野僉載》記載房玄齡的夫人好嫉妒,李世民曾給他一壺醋。“於是就有了‘吃醋’之典。”經核查,《朝野僉載》記的是關於兵部尚書任瓌的軼事:唐太宗李世民賜給任瓌宮女,聽說宮女受到任妻的迫害,李世民一怒之下令人送去“飲之立死”的酒以示震懾,任妻一飲而盡。但是酒中並未下毒。而唐代的劉餗在《隋唐嘉話》一書中則記載了有關中書令房玄齡的類似故事:唐朝初年房玄齡因輔佐有功,唐太宗幾次想把美女賞賜給他,但都被婉言拒絕了。後來聽說房家有妒妻,皇后又親自出馬給房妻盧氏做工作,也沒成功。李世民生氣了,說如果他堅持錯誤那就只有死路一條,盧氏仍不屈服並表示寧願因妒而死。唐太宗叫人打了一壺酒,說:“要是這樣,就飲此毒酒!”盧氏拿起來一飲而盡。其實那壺酒並沒有下毒。後來李世民說:“朕尚怕見她,何況房玄齡呢!”另據《新唐書·列女傳》稱,房玄齡夫妻倆十分恩愛。早年房得過重病,說,“我怕是好不了了,你還年輕,以後另組家庭吧!”盧氏哭著一咬牙把一隻眼弄瞎,藉以表達從一而終的決心。房玄齡不久病卻好了,最終兩人白頭偕老。看來這兩宗關於妒妻的典故都與吃醋不相干。
隨著釀造業的普及和發展,食醋不但逐步進入社會生活領域,也進而融入人們的心理活動以及道德關係之中,所以在唐代的文學著作中應該有著相關的反映。經過大量的鉤沉工作,在敦煌鳴沙山石窟的文獻寶庫中終於發現了珍貴的線索。在《天地陰陽交歡大樂賦》中已有關於“醋氣時聞,每念糟糠之婦;荒淫不擇,豈思枕席之姬”的語句。文中的“醋氣”原指食醋的氣味;“糟糠”原喻粗劣的食物,後因東漢時宋弘說過“糟糠之妻不下堂”的話,人們就以糟糠作為妻子的代稱;“枕席”本為臥具,可以借指為睡眠。通觀全句的內容,食醋與嫉妒兩者之間的關係躍然紙上。而這篇名賦的作者是唐代詩人白居易之弟白行簡,因此可以認定“吃醋”與“嫉妒”的“聯姻”應該追溯到唐代。
捻酸吃醋”之說應該源於唐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