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物語

投資物語

邢海陽寫的一本盤點中產階級消失的財富;商品價格與衰退預期;瘋狂第五浪中的基民自助;燃油稅的從價從量問題;恐慌型投資;5000億美元的恐慌一刻等。

基本信息

投資物語

投資物語

作者:邢海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頁碼:520 頁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9787108031235

·條形碼:9787108031235

·版本:1版

·裝幀:精裝

·開本:16

·中文:中文

·叢書名:三聯生活周刊文叢

內容簡介

《三聯生活周刊》迎來自己創刊號出版十年之際,我們編輯了這本文集,想給刊物的成長留下一點記憶。

文章是由曾在或正在編輯部工作的同事們提供的,他們從個人角度講述的故事,涉及周刊從創刊至今各個時期的生存狀態,酸甜苦辣,五味雜陳。限於篇幅,我們刪去了部分重複的內容和過於冗長的感想。數十位讀者朋友也寫來文章,他們對周刊的期待我們已經銘記在心。

作者簡介

邢海洋,1967年出生於天津,畢業於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科學系和新墨西哥州立大學農學院,1996年進入《三聯生活周刊》,做過記者和編輯,現為主筆。

編輯推薦

瘋狂第五浪中的基民自助,盤點中產階級消失的財富,商品價格與衰退預期,燃油稅的從價量問題,恐慌型投資,5000億美元的恐慌一刻,鐵路公路和內需。

目錄

價值、投機與趨勢判斷

償債

大工程

鐵路、公路和內需

盤點中產階級消失的財富

商品價格與衰退預期

空頭

平衡點

“破7”與直線式升值預期

失速

投資無處

海內外套利衝動

A股:泡沫破裂後的投資價值

VC和PE:無風險富礦的“風險”

VC和PE的盛宴

2008,全球通脹下的中國市場

完勝t

快錢時代

恐慌型投資

不義之財

快牛到慢牛

人民幣大漲效應

不立危牆之下

5000點的圍城現象

抵禦風險的武器:再開放些

察看圖形密碼

人人都是股神

成為股神的機率問題

誰賺了大錢

假如可以直接投資

瘋狂第五浪中的基民自助

千點等一回

利率、流動性與商品價格

燃油稅的從價從量問題

間斷性陷阱

黃金需要重新啟蒙

全球坐標中的中國房價

夏糧與秋糧之間

東南亞的大米危機

流動性是膽小鬼

大穩健與大通脹

黃金的供需因素

盛世與金銀

通脹前夜

減息後的商品市場

燃油稅的時機問題

富人拉動了物價

房奴拖垮了股市

3個家庭來共同支撐1套住房的風險

油的戰爭——原油到食用油的全球價格鏈

石油到食用油價格的結構性上漲

想起了福利分房

300隻貓和次級金本位

黃金髮燒月

價格敏感型?

自鐵開始

高能耗,高產出

上海地產市場調查報告

誰見過3美元的汽油?

利率化生存:利率應該有風險?!

從美國的油價看問題——煉油業的暴利時代

一升油價里的國際觀點

住得起的“夢想

石油的“中”點

自圓其說的油

機率論:起源於賭博

全球化、比較優勢和匯率

韓國:信貸危機亞洲站考察

美元走強的玄機

5000億美元的恐慌一刻

雷曼兄弟折射投行158年

越南股市:重回起點

責人與責己

SUV的尷尬

新引擎

驕而奢

工人貴族:高福利的興衰

外戰外行

下一站,韓國?

16種和個人有關的稅

曾經亞洲第二的國度

年輕致貧

沒有中間層的世界

企業慈善是一種投資

想起馬來西亞

悲慘式競爭

升值了的生活

炎炎夏日

節約型社會?環保型社會?

多少是多,多少是少

大選中的溫度戰

水資源稅:資源角度的價格槓桿

近觀泡沫:細節中的資本市場

賣水的賺大錢

“燒瓶”幫的風光與悲哀

打工爺爺的感覺f

瘋狂的IPO

教育低投資

在申訴中大長見識

買的沒有賣的精

PC:向傳統看齊

MBA,燒錢與掙錢

沒有主業的長話公司

節日裡的感情投資

未來的電腦工程師

漏氣的球、潰堤的壩和“砰”的一聲

暗黑的加利佛尼亞

相信歷史,還是未來

不過爾爾的高科技時代

謙卑的力量

小費的奴隸

狼,真的來了

網際網路二代

高科技的西洋景

財富反效應

主動放權的壟斷者

性戰勝了生意

偏袒弱者的生意經

藍領的高科技價值

無可奈何的消費拉動

美國車vs日本車

窮人的價值

8000美元的生活

塞車謎團

MBA食物鏈

經營家庭與經營信仰

堅硬的美元

汽車的降價曲線

油畫的鬱金香之旅

拍大片掙大錢

後記

……

序言

邢海洋1996年8月人職《三聯生活周刊》,人職時他投靠的是閻琦。他倆到周刊之前同在一家證券諮詢公司工作,也算是早期白領。但從根底上說,兩人其實又都是非經濟人士。作為北京大學的校友,閻琦本科是圖書情報管理專業,邢海洋是自然地理,學的是地表、植被與人的生存關係。

邢海洋到周刊時,經濟部加上他一共三人:胡泳是編輯,瘦小的張曉莉是記者。但周刊草創時,經濟卻是強項、這不僅因為有一襲黑衣、走路踩到地上咣咣響的方向明擔綱,胡泳的英語能力與他當時對網路時代的敏感,也催生了一連串的重要判斷。邢海洋到周刊,發稿亮相始於1996年的第16期,《三聯生活周刊》總第22期,也算元老級人物。他發表的第一篇文章是《股市風水,百年輪迴》和《上證30狂炒的背後》。我記憶中,剛到周刊,他的文字基礎並不好,遠不如胡泳的文字通順,往往需要重新組織排列。但他似乎是會計出身,對數字有一種天然敏感。我很快就發現了他用算賬的方法做投資理財啟蒙的特長。還記得,當初我曾讓他專門算算匯款周轉的利息問題,找這種細微的理財意識。1996年經濟部的三人分工是,胡泳負責巨觀經濟,張曉莉轉向致富途徑,邢海洋做理財消費。

文摘

一個人踮腳尖看戲能看得清楚,但若人人都用這樣的姿勢,所有人非但不能看清楚,還都付出了代價。

G7財長會議剛過一個月,G20峰會又在華盛頓召開,至此,全球無論已開發國家還是開發中國家,都已經榮辱與共,同乘一舟了。G7峰會前,西方六國以歷史罕有的協同一致的姿態聯合降息,西方各國也紛紛推出大手筆的救市計畫。G20前,我國則以4萬億元的財政救市做出榜樣。全球背景下,各國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雙管齊下,似乎聯合起來才能將衰退的經濟拉出泥潭。

經濟學上有“合成謬誤”的說法,指對個體有利的行為,對整體而言並不總是對的。發明合成謬誤的經濟學家薩繆爾森舉了個例子:一個人踮腳尖看戲能看得清楚,但若人人都用這樣的姿勢,所有人非但不能看清楚,還都付出了代價。在應對全球金融危機上,一個國家的貨幣政策針對市場做出反應,可以調節市場的資本品的投資和利率敏感支出。當一個國家單獨做出調整的時候,可以對本國的經濟起到一個比較好的調節功能,但當全世界大部分國家都做出同樣的調整的時候,效果卻消失了,因為正好犯了合成謬誤的錯誤。

不妨構想若一個國家採取了寬鬆的貨幣政策,全球貿易背景下,白可在不引起通脹的前提下提高經濟成長率,但若全世界大多數國家都調整利率,說明全世界經濟都在衰退,這樣對利率的調整,作用就消失了。在全球經濟衰退的大背景下,全球統一向市場注入的資金未來收益非常不看好,這個包袱必然要由所有納稅人來承擔。實際上,全球當下的經濟危機,正是過去幾年來為削減網際網路泡沫破裂而選用寬鬆貨幣政策的結果。

當下的經濟危機,顯然不是靠各國聯合降低利率能夠很快解決的。只要看到日本野村總合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辜朝明先生的《大衰退》,就能理解整個世界經濟面臨的危機的嚴重性。一場經濟風暴襲來,無數財富化為烏有,那些在經濟繁榮中頭腦發熱的企業和個人將為自己的錯誤付出沉重的代價。這個代價,在辜朝明看來,可以歸納為平衡資產負債表的代價,通俗的理解,就是償還債務。《大衰退》分析了作者親身經歷的ft本資產泡沫後的大衰退,描摹出的“資產負債表衰退”和當下的經濟危機有著極端相似的特徵。辜朝明因而也成為少數預言到美國信貸危機的經濟學家。尤其是,上世紀90年代初日本的資產泡沫破裂,造成無數日本人資產一夜消失,現在,美國等西方國家因為過度負債面臨著償債問題,其本質是一樣的,其後果也如出一轍。日本的資產價格下跌造成了1500萬億日元的財富損失,相當於日本3年GD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