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石兵簡介
投擲石頭的兵種
石頭是石器時代的主要攻擊武器之一,人類歷史最早的兵器之一。價格低廉,使用簡單,徒手可投出數十米,對於沒有任何盔甲的原始人有很大的傷害。
投石兵存在的時間很長,從原始社會一直到中世紀或多或少的都有出現。起初很長時間內,投石兵一般都只能徒手投石。到後來,一些地區出現了投石索,投石的距離也就遠了很多。
投石器(Sling):可以很方便的將圓石甩出較遠的距離,通常100-200米。結構簡單:兩條相同長度的皮帶中間系一皮囊,囊中放置投石。抓住皮帶末端在頭頂飛速揮舞旋轉,第四五圈時當速度達到最大時,放開一條帶子,皮囊中的石塊就順著切線的方向投出。這種裝備被用作武器時,作用亦不明顯,除非是上百人規模的齊射。使用的投石也經過加工,打磨光滑,蓋圓的石塊飛行路線更筆直穩定。最後在實戰中出現是羅馬共和國早期(參見《高盧戰記》),但最初只是羅馬貴族們的遊戲,他們在圍獵中使用投石器射擊小型野獸。
重投石器(Heavysling):構造原理與投石器基本相同,用粗皮索代替皮帶,使用時將石塊從肩後甩出,而不是在頭頂回旋加速。亦為羅馬軍的裝備之一,但精度更差,射程更近,約80米之內。
古希臘和古羅馬都有較大規模的投石兵,雖然裝備較簡陋,他們也是輔助重步兵進攻的得力助手。
世界分類
歐洲投石兵
在希臘羅馬時代的投石兵主要由最貧困以致於完全無法支付武器裝備費用的人組成,他們的任務是在主力部隊發動進攻之前打亂對方的隊形,為了增加射程與威力他們還使用投石器一類簡單有效的裝備(著名雕像米開朗琪羅的大衛手中的即是投石器,其實就是一條簡單的布帶,利用了離心力的原理),不過石頭畢竟難以造成致命性傷害,因為如果要增加殺傷力的話,石頭的體積的增大必然在同時導致射程的下降。能把人砸死的石頭更是扔不出多遠。
在雙方主力部隊開始戰鬥之後投石兵一般就會撤離戰場以為後續部隊讓出道路,同時防止誤傷混戰中的己方單位。而在古羅馬共和國時代,民眾被分為六等,第五等級的貧民在戰時就充當投石兵的角色。由此可見,投石兵始終都是作為一種低級輔助部隊存在的。不過正規的戰士有時也會使用這一武器。在一個出土的古希臘陶罐上就繪有把投石袋掛在長矛上的重裝步兵。
而在西羅馬帝國滅亡,歐洲的戰爭進入騎兵統治的時代之後,投石兵的作用就越來越被弓箭兵和弩兵所取代,也沒有將領願意徵召一群投石兵進入戰場。大家也很容易就可以想到這樣的場面:一群衣衫襤褸的投石兵在騎兵的衝鋒下只來得及投出一次石頭就遭到了殘酷的殺戮並迅速的潰敗還衝亂了己方的陣形---------伴隨著弓箭和十字弓製作水平的日益提高,而石塊又不能對著重甲的士兵造成致命的威脅,投石兵也就就慢慢的淡出了古代歐洲戰爭的舞台。
日本投石兵
在中世紀的日本,情況又有所不同。面積不大的日本狼煙四起,各地大名征伐不休,與千餘年前的古希臘時代到頗有幾分相似。再加上日本多山限制了騎兵的使用,日式鎧甲的防禦力也很成問題,占據軍隊主體的足輕更是很多都沒有可以披掛的甲冑,這種特殊的環境給了投石兵繼續存在的機會。
在著名的三方原合戰中,武田軍小山田信茂所部“新眾隊”的表現頗為引人注目。他們每個人都攜帶一兜拳頭大小的石頭的,在合戰開始的時候就臨近敵陣以石頭相拋擲。日本的弓射程近精度差,當時的鐵炮也好不到哪裡去,三河兵手裡也沒有多少。這些的拋石兵竟然給石川數正部造成了意象不到的打擊。當時信玄手下的投石兵的作戰任務本來應該也是打亂德川軍的陣型,引誘心浮氣躁的德川軍主動出擊來給自己的部隊找到攻擊的機會。而石川數正部為了防止己方的陣型被打亂,也只好硬著頭皮向前衝殺,拉開了德川家三方原慘劇的序幕。不過在史料中沒有提到過日本的投石兵有使用類似投石器,投石索一類的裝備,因此估計他們主要還是依靠臂力進行投擲,那么經過訓練的投石手的有效射程大概為20-40米。不過在日本水軍投擲炮烙玉的時候,也會用到一種一點五米長,一端為網袋的簡單投石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