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由於扣帽子這個名稱在文革時十分常用,所以不少人為了政治中立的緣故而改用貼標籤等相對較為中立的名稱。
定義
貼標籤的手法十分普遍、歷史久遠,根據美國宣傳分析中心(Institute for Propaganda Analysis)1937年在《宣傳的藝術》中歸納的宣傳7大手法中,貼標籤就名列第一,屬於最常用在宣傳上的文字遊戲。其與貼標籤有異曲同工之妙,其著重於自身正面宣傳的手法稱為“光輝普照”法。
美國宣傳分析中心認為,貼標籤在歷史與個人人格發展上都有著極為重大的影響力。貼標籤不但可以摧毀一個人的名譽,也可以激勵一個人達到非凡成就、或把人送入監獄、讓人瘋狂挑起戰爭並屠殺同袍。標籤可以貼在個人身上,也可以貼在團體、幫派、部落、學校、政黨、鄰居、邦、國家的區域、國家或種族身上。
貼標籤的手法將上述的個人或團體,也可能是一種事物,與一個負面的符號連結在一起。宣傳者希望利用這種技巧,讓閱聽人在沒有任何依據的情況下,單單憑藉著被賦予的負面符號就直接拒絕某種事物或人物,同時這種宣傳也使攻擊對象深受打擊。
套用
在民主政治中,貼標籤也是一種常見的操作方法,例如台灣的民進黨曾經以“再怎么野蠻”系列廣告攻擊反對黨,暗示選民在野的反對黨就是野蠻政黨,並順利地將此一負面印象與反對黨連結在一起。小布希政府為了攻擊伊拉克,在戰爭前與戰爭中也不斷結合雙言巧語的技巧,將邪惡軸心、獨裁、恐怖主義等等標籤賦予薩達姆的伊拉克政權。
除了政治宣傳外,貼標籤也常利用於商業或廣告上,藉以打擊對手的產品,這種手法在商業規範先進的國家通常會受到一定的約束。而在家庭、校園中,職場中,人們也經常在無知的情形下替其他人出於某種不可告人的秘密人貼標籤,經常對於人格發展造成莫大的傷害,使攻擊對象深受打擊。
常見的標籤
反革命
反動
恐怖分子
法西斯
獨裁
亂扣帽子
漢奸
美分
日狗
噴子
德棍
黃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