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話棍

打話棍

一種民間體育活動,參加者多為女性,故去姑娘挑選情郎的一種方式。

名詞解釋

打花棍,一種極富有趣味性的民間體育運動,據說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唐代。花棍分為硬棍和軟棍,擊打者雙手各持一棍,左打右撥,花棍在空中翻、滾、轉、跳,並玩出各種賞心悅目的花式。打花棍對場地、器材的要求都不高,堪稱老少鹹宜。

打花棍打花棍

內容

 

一柱擎天一柱擎天

一柱擎天:王立柱是隊里的一名高手,他創造了一式絕招正應和了他的名字———一柱擎天,單身持棍將軟棍立於硬棍上,然後手腕一抖,讓軟棍在硬棍上做前空翻180度。
 反彈琵琶:先把花棍單手轉動起來,然後身體微曲,右手持棍從背後繞到身體左側接住花棍,並讓花棍持續繞硬棍轉動。這一絕活的秘訣在於,熟練掌握“織女紡線”這一招式,還要注意讓右手手臂和身體保持一定的空隙,才能找到反彈琵琶的手感。

簡介

一種民間體育活動,參加者多為女性。過去是姑娘挑選情郎的一種方式,後來發展成為一種娛樂健身活動。相傳很久以前,寨里有一位姑娘長得俊俏可愛、精明勤勞。

打話棍打話棍

她被兩位青年同時愛上了。兩人同時托媒向姑娘的父母求親。父母徵求女兒的意見,但女兒總是羞澀地低著頭,默不作聲。父母實感為難。一個月圓之夜,求婚的兩個青年都來了,姑娘的父母擺開“歌台”,讓兩個青年與女兒對歌表情,決定婚事。可是,經過幾個回合的較量,仍難分勝負。為難之中,姑娘的父親心生一計。他找來了一支藤條,讓兩名青年站在兩邊,女兒蹲在中間旋轉舞動藤條一周,先被藤條打到或跳出藤條的半徑外的,自動退出競爭。表演時,八人分四組對打。棍與棍,棍與地做有節奏的碰擊。姑娘們身著鑲邊的服飾,邊歌邊舞,手舞花棍,不停地擊打自己的頭、肩、胸、臂、背、膝腿、足等身體各部位,交換隊形互相擊打,花棍發出悅耳動聽的碰擊聲和著姑娘們清翠婉柔的歌聲。打花棍在長期的民間流傳中,也不斷變化,已從原來的“女打男跳”變為“男女打跳”。

玩法

打花棍有點打棍、來回掃棍、旋轉掃棍等打法,基本跳法有左跳、右跳、上跳、跨跳、跳起轉體等。打跳達到高潮時,打棍者將繩子系在自己的一隻腳上做掃棍動作,另一腳做單足跳。與舞姿結合起來,“錦雞展翅”、“二郎擔山”、“明月戲蟬”;“鷂子翻身”、“嫦娥奔月”、“金蛇盤身”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