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
手術無菌技術的主要內容是:1手術器械、物品、輔料的滅菌法和消毒法。無菌手術室的標準及手術間細菌生長規律
標準
究竟手術間空氣清潔到什麼程度才能保證手術的安全?國內進行的檢驗標準是按梅梁斯基計算法;以粗略測知空氣被細菌污染程度的近似值,即在100cm2面積上,5min降落的細菌數,相當於10L空氣中所含的菌數。為此,以平皿底部的直徑求得面積,並按平皿在空氣中放置的時間算出每升空氣中的菌數。此法換算複雜,且夏季與冬季的標準不同。我們通過多年的空氣培養結果,分析了它與手術後感染的關係,訂出了新的操作法與標準,即在消毒後的手術間內,置直徑9cm平皿於中心區,暴露幾分鐘後,經24h37℃孵箱生長如果菌落不超過10個,且無致病菌,定為清潔手術室。如菌落在10個以上即作為污染手術室處理,必須重新清潔消毒。細菌生長規律
通過觀察發現,手術間的細菌多為枯草桿菌、四聯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等雜菌,這些細菌對手術後感染影響不大。空氣污染的程度與室溫、季節、地區等因素有關。一般西北地區2~4月間有風沙,菌落稍多;而西南地區雨季濕度大、黴菌多。在使用水暖期間溫度高、濕度大,加之通風機會少,亦易長黴菌。根據以上規律我們及時加強無菌管理,以降低手術後感染。清潔無塵是建立無菌條件的基礎
手術間內最基本的條件是清潔無塵,建造時要考慮到位置清潔,設定上要求門窗密封,有效果好的空氣調節等條件;但關鍵在於嚴格執行各項管理制度。在清潔消毒中要有科學性首先明確只有在清潔的基礎上才能建立無菌條件。依此我們作了對比觀察,條件是每周徹底沖洗門窗、地面,並用福馬林1ml/m3作密閉消毒20h左右,每日手術後清潔打掃,用紫外線照射40min,每周一手術開始前訂為空氣培養時間,各手術室18次空氣培養中,平均菌落為36個。在上述同樣條件下,只在空氣培養前增加一次清水擦灰和用拖把濕潤地面,減少空氣中灰塵,然後作空氣培養,菌落數顯著下降,在28次空氣培養中,平均菌落為74個。在1200例手術的統計中,一級手術無一例感染,絕大多數二級手術亦能達到Ⅰ期癒合。由此可見,手術間空氣中的灰塵是傳播細菌的良好媒介。另外,在手術間的管理中必須加強非手術人員的控制,避免人員多、灰塵飛揚、說話、咳嗽時也可以將細菌附著在飛揚的塵埃和飛沫中,再落入手術區或傷口、所準備的無菌器械、布單上。一般認為26m2的手術室應控制在10人以內。
術後感染率亦可用如下公式示意,說明術後感染與手術間人數、手術時數及空氣清潔程度的關係。
術後感染率=(手術間人數×手術時數)÷每小時空氣交換次數*
*系指空調器換進新鮮消毒後的空氣次數
我們可以將它作為空氣的清潔程度來理解。如分母不變,人數和手術時數增加,則感染率增加。
隔離、消毒與滅菌
隔離、消毒與滅菌,在無菌管理中三者不可偏廢隔離
業已證明,隔離可防止致病菌傳播擴散、交叉感染。而消毒又稱無菌術,是用有效的消毒劑或物理方法消滅細菌或抑制細菌生長,滅菌則是用化學或物理方法消滅手術治療中套用的物品及無菌操作區域中附著的所有細菌。這三個環節相互保證、偏廢其一,都可能使手術發生感染。在管理和操作中,我們採取了如下措施:在手術室的處置上,人為的劃分出有菌區與無菌區;走廊、急診手術間、輔助間劃為有菌區,手術間和無菌敷料室劃分為無菌區,在安排手術中應慎重考慮使用手術間,原則上是已有創面的手術病人和有感染灶的病人不進入無菌手術間。一般是先做清潔手術,後作感染手術,凡感染手術用後的手術間和用物要隔離處理,器械用消毒劑浸泡後再清洗,污桶內加來蘇等藥物消毒後再倒入污物間,手術間要作空氣消毒。消毒
烈性傳染病人行手術時要嚴密隔離處理,術前從手術間移出一切不必要之用物,術中巡迴護士和所有工作人員不得走出手術間,供應工作由室外護士擔任,術後徹底消毒,可浸泡的物品就地浸泡,其他接觸過的物品一律在手術間內密封消毒後再清洗,不必拿出手術間。敷料分別焚化和高壓滅菌。空氣消毒的藥量加大,如用福馬林消毒可增加到10ml/m3,必要時全手術室進行一次大消毒。本組在收治的烈性傳染病手術病人中從未發生過交叉感染。滅菌
手術室的主要滅菌方法是用高壓滅菌器滅菌,其次是化學藥液浸泡薰氣,煮沸滅菌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這些滅菌法都很強調操作技術,在管理中要列出操作常規,並定期鑑定、檢驗滅菌效果。除作無菌物品的細菌培養外,還要每月作高壓滅菌器的生物鑑定。即用枯草桿菌苗置於滅菌器的中段底部。此處溫度最低,周圍置敷料包進行滅菌,然後培養,枯草桿菌耐熱性強,溫度稍低即不能殺死,而硫黃指示劑在119℃時一定能溶化,我們認為生物鑑定比化學指示劑更為可靠。正確的無菌技術
正確的無菌技術是確保術後無感染的重要環節手術人員對手術間所有用物均需有明確的無菌概念;分清什麼範圍是絕對無菌,什麼範圍是有菌的,什麼範圍是有污染可能的,所謂無菌技術就是在進行手術操作時,避免細菌污染用物及手術區域的操作方法。這是手術室護理人員最基本、最重要的操作之一,執行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到患者的安危和預後,在任何困難的條件下,都要因地制宜的採取各種措施,作好無菌技術操作。對於執行無菌技術不正確而造成的污染現象,許多作者早已有論述:“接觸傳染的可能性則遠遠超過空氣感染,在外科工作中必須隨時予以重視,只要在一個工作的細節上違反了原則,就會造成感染的機會”。手術室護士的無菌技術非常重要,所有手術區的用物均需經過器械護士傳遞,他們有熟練的無菌技術,才不會污染手術區。台下配合的護士要正確使用無菌持物鉗,如鉗被污染,則成為直接傳播細菌的媒介。手術中對手術區皮膚要作為帶菌物處理,雖經消毒,也必須嚴密覆蓋,不使其與手術創面交通。在手術台平面20cm以內,需覆蓋4~6層無菌巾,所有參加手術人員均須有正確的無菌概念,才能確保手術區無接觸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