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會說話

手會說話

《手會說話》是一本全新角度的個人身心保健書。匯集了“掌紋診療第一人”王晨霞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掌紋上的紋理與無形的心理、性格、習慣的內在關係,通過14條掌紋線和8種異常病理紋透露的疾病信號,結合形形色色的古代和現代醫案,分析心理因素在其中所起的關鍵作用。人的健康與心理有密切關係,如果長期處於抑鬱、壓抑、緊張或焦慮狀態,就會影響到人的身體健康,有可能導致結腸炎、潰瘍、肺癌、陽痿、糖尿病等多種疾病,這些症狀都會在掌紋上體現出來。王晨霞通過分析掌紋的深淺消長等變化特徵,幫助患者及早發現心理問題,並採取順勢引導治療法,讓患者打開心結,配合藥物治療、飲食調理等多種方法,從而達到身心的全面健康。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手會說話手會說話

王晨霞, 被譽為“掌紋診療第一人”,中國人口文化促進會專家組專家,中國女醫師協會理事,國際網際網路中國保健科學技術學會會員。自1986年起,她開始致力於掌紋醫學研究。1993年著有《現代掌紋診病》一書,博得眾家好評。同時從所收集手圖中,精選出上千幅拍攝錄製了40課時通俗易懂的目前國內外唯一的“實用掌紋診斷技術教學錄像帶”;北京科教電影製片廠專門攝製科教片《掌紋診病》,向世界宣傳、推廣這一新型診斷技術;1995年《現代掌紋診病》一書被譯成英文、西班牙文出版,在國外發行,引起強烈反響。2000年又集500餘幅真實的彩色掌紋手圖及實例使醫學界首本《現代掌紋診病圖譜》問世,轟動各界。發表關於掌紋診病及藏醫藥學研的論文數篇。作為中國衛生部主要代表,王晨霞先後參加了於1995年在德國漢堡舉行的“中國月”活動及2000年衛生部出訪歐洲的考察學習交流團。王晨霞於2000年被評為國內有突出貢獻的專家。

目錄

前言

古人說心理

祝由術——遠古的心理療法

《黃帝內經》說心理

“心在志為喜”

為什麼“喜傷心”“恐勝喜”?

“肝在志為怒”

為什麼“怒傷肝”“悲勝怒”?

“脾在志為思”

為什麼“思傷脾”“怒勝思”?

“肺在志為憂(悲)”

為什麼“憂(悲)傷肺”“喜勝憂(悲)”?

“腎在志為恐”

為什麼“恐傷腎”“思勝恐”?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心理學

儒、醫、易術中的心理治療

道教修心之法

佛家的心理大藥——後悔藥

咒禁與心理調整

醫學說手與心理

腦與心理活動

腦與手

現代醫學的三個證據

人手與鼠爪

手與腦血流量

手與大腦皮層

為什麼手可以觀察腦與心理

皮紋、掌紋與腦細胞的發育

胚胎期的腦、手和掌紋

4周的腦和手(約1個月)

5周的腦和手

6周的腦和手

1.5個月-2.5個月胎兒手的進化(血管生成)

8周的腦和手(約2個月)

3個月-8個月胎兒手的進化(紋線生成)

25周的腦和手(約5.8個月)

30周的腦和手(約7個月)

33周的腦和手(約7.7個月)

嬰兒的掌紋

8.6個月(263天)的掌紋

8.8個月(269天)的掌紋

9.1個月(277天)的掌紋

9.3個月(280天)的掌紋

掌紋說(1):人生各階段掌紋特徵與心理調理

1—3歲“嬰幼兒期”掌紋與心理

“嬰幼兒期”心理病

嬰幼兒掌紋特徵

“嬰幼兒期”調養

10歲左右“兒童期”掌紋與心理

“兒童期”心理表現

10歲左右兒童掌紋特徵

“兒童期”心理指導

20歲左右“青春期”掌紋與心理

“青春期”性心理變化特徵

20歲左右男女的掌紋特徵

“青春期”性教育

30歲“而立之年”掌紋與心理

30歲人的心理變化

30歲人的掌紋特徵

30歲人的調理

40歲“不惑之年”掌紋與心理

40歲人的健康心理變化

40歲人的掌紋特徵

40歲人的減壓方法

50歲“更年期”掌紋與心理

50歲“更年期”心理變化

50歲人的掌紋特徵

“更年期”自我心理調整

60歲“耳順之年”掌紋與心理

60歲人的老化隋緒

60歲人的掌紋特徵

如何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

70歲“古稀之年”掌紋與心理

70歲人的心理危機

70歲人的掌紋特徵

改善老人心理危機的方法

80歲人的掌紋與心理

80歲人對生與死的思考

80歲人的掌紋特徵

80歲人如何養心

90歲人的掌紋與心理

90歲人人生寡慾,自得其樂

90歲人的掌紋特徵

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

100歲人的掌紋與心理

100歲老人心理健康,長命百歲

100歲人的掌紋特徵

百歲老人淡泊坦然話長壽

掌紋說(2):掌紋診病基礎知識與醫案

十四條掌紋線的疾病信號

1線:提示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功能強弱

1線醫案:現代版的“杯弓蛇影”

2線:提示心、腦、神經系統功能強弱

2線醫案:兒童焦慮症這樣看

3線:提示生命力強弱

3線醫案:兒童遺尿症,媽媽才是醫生

4線:提示免疫功能強弱

5線:提示中老年心腦血管疾病

6線:提示近期身體健康狀況

6線醫案:憂思過度,鬼神能治?

7線:提示血壓變化

8線:提示日常生活不規律

9線:提示過敏體質

10線:提示情緒變化

11線:提示生殖、泌尿系統功能強弱

12線:提示肝臟免疫功能強弱

13線:提示免疫性疾病與腫瘤遺傳傾向

14線:提示遺傳傾向

八種異常病理紋

“十”字狀紋:提示疾病早期狀態

“十”字狀紋醫案:癔症性癱瘓“心病還得心藥醫”

“井”字狀紋:提示臟器實質性病變

“米”字狀紋:提示臟器有氣滯血淤現象

五角星形樣紋:提示腦血管意外

三角形樣紋:提示疾病由早期狀態向實質性轉變

方格形樣紋:提示病情穩定

島形樣紋:提示腫瘤或增生

環形樣紋:提示受過軟物撞擊

掌紋說(3):臨床心理疾病

抑鬱情緒導致的疾病與掌紋變化

慢性非特異性結腸炎

蕁麻疹

壓抑情緒導致的疾病與掌紋變化

消化性潰瘍

肺癌

緊張情緒導致的疾病與掌紋變化

痛經

經前期緊張綜合徵

陽痿

焦慮情緒導致的疾病與掌紋變化

糖尿病

失眠

憤怒情緒導致的疾病與掌紋變化

高血壓

冠心病

圖書章節

祝由術——遠古的心理療法

中醫心理學這一概念的正式提出,是在20世紀80年代。而中醫心理治療理論與方法的歷史淵源,卻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

早在遠古時期的巫醫祝由術就是人類最古老、最早的疾病治療方法。這種方法,其實就是現代心理療法的源頭。

遠古時代,人類過著野蠻的生活。肚子餓了,生吃些植物的果實、根、莖和獸類的肉。天氣冷了,就把樹葉、獸皮、羽毛這一類的東西披在身上,當做衣服穿。人們住在山洞裡或大樹上,這樣的生活條件當然免不了疾病的侵襲。雖然他們在勞動中不斷地改善生活,減少疾病,但是,仍有很多無法解決的疾病。他們的命運還主要掌握在自然手中,人們對自然的畏懼和崇拜,逐漸產生了“神”的觀念,凡不可理解、無法解決的事,都歸之於神。遇到了疾病災難時,便乞求於神的護佑,以後逐漸產生以禱祝為職業的“祝由師”。

“祝由”的原意是“禱祝”鬼神,請告說事之“緣由”,故稱“祝由”。遠古時代的“祝由”活動,不光是針對病人,對於戰爭的勝負、自然災害、種族的興衰等等事情,都有“祝由”的活動,所以“祝由術”實質上就是我國古代人類和自然界、鬼神之間的一種精神溝通方法,是最早的、群體的心理安慰,心理疏導方法。通過“祝由”治病,只是“祝由術”的一個方面。

“祝由師”是通過能和鬼神相通的姿態給人信心,從而達到治病目的的。遠古時代的人類,將患病看作是神靈懲罰,惡魔作祟。因此,或是祈禱神靈的保佑、寬恕,或是採用驅鬼、避邪等手段來治療疾病,“祝由師”就是利用了當時人類對於自然界的不可抗拒的現象的恐怖、崇敬心理,把自己扮演成可以與鬼神溝通的導體,獲得了患者的信任,當他在演示與上天溝通的過程時,患者的心態高度地集中,並且處於絕對的至誠狀態(現代醫學證實,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可以增強免疫力)。這肯定有利於疾病的康復。同時,根據史料我們可以看出,在遠古時代,由於生存條件的原因,人類的壽命很短,只有15~30多年,而且所患的疾病,主要是因為節氣變換導致的外感傷風,因為飲食不潔導致的消化不良,因為各種外傷導致的感染以及皮膚病等。這些病,在現代,不會造成生命的終結,而在當時,只能是憑藉自身的抵抗力來碰運氣了。當人在有了信心並且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時候,人體的抵抗力就會增強,紅血球、白血球,特別是淋巴細胞會大量地增多,這些細胞都可以殺死進入體內的各種細菌、病毒。“祝由”就是利用了這個原理,利用了人類對於因無法控制痛苦,而產生的對自然力量的恐懼,因不知道痛苦原因,而對於鬼神的崇拜心理所誕生的最早的心理療法,當然能夠獲得一些療效。特別值得提出的是,實施“祝由術”的同時,在病人身邊總是要生起一堆火的。根據當時的說法,火可以驅鬼避邪。從現代看來,不管是傷風感冒發燒,還是上吐下瀉肚子痛,在火堆旁邊烤出汗來,肯定是可以達到治療效果的,就是在現在,醫學治療這些病時,依然沒有離開“發汗”這一治療原則,只不過是通過吃藥發汗而已。其實在最早期的醫療活動中的“祝由術”中,不光蘊藏了“心理療法”的雛形,而且是“物理療法”、“藥物療法”的早期探索。如果我們僅僅用“迷信落後”來否定“祝由”,就是對我們祖先當時的科學進步的否定,對現代醫學基礎的否定,對於自己古老醫學文化的否定,那才真正是無知的表現。

當然,現在,我們不需要再用“祝由”這種方式來治病了,但是,利用病人的心理,採用一些“咒語”治病的方法,至今還是存在的,特別是流行在少數民族中。而且不光在中國,這種方法,散布在世界各地,例如東南亞的“降頭術”、“扶乩術”,歐洲的“催眠術”,都可以看到“祝由”的影子。

在科學技術還很不發達的遠古時代,治病最簡單易行的方法就是用言語、行為進行開導、說服。這種方法,開始由親近的人隨意而作,慢慢地從家族、部落、地區中湧現出威望較高的長者,或者由知識較多、經驗豐富、能說會道的人,在某種儀式下,通過他們的方言、行為、舞蹈等方式為人治病。

據古書中記載的一個叫中庶子人說,他見過一位叫“苗父”的“祝由”高手,是一個“上古為醫者”。他的診治手法和過程是非常奇特而超常的:他把菅草(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拿來編成蓆子,供病人和自己坐、臥,又用草把子紮成狗的模樣。對於任何前來求助的病人,他都拿起一隻草狗,面對北方,口中念念有詞,但每一次治病都只念十個字。於是,無論是扶著來的,還是抬著來的病人,立刻就能康復如初。

苗父的治病手法要比當時的普通“祝由師”在治療方法上更進了一步,他的方法簡單了很多,也有效了很多。當時的“祝由師”在治病時,祝詞繁複,手法繁瑣。除了念咒,還要助之以畫符、燒符、焚香、化紙等等,不一而足,並且通常只能治一些簡單的病,而苗父只用一隻草狗、十個字,就能治大小各種疾病。

苗父就是一個成功的“祝由醫?了,因為他念的十個字就是祝禱的禱詞。他那個特殊的蓆子和草狗,是用什麼草藥編成的,在病人身上會出現什麼樣的治療效果,我們現在已經無從考究了,但是可以推測,蓆子和草狗的藥效功能,肯定勝於那十個字,可是,當時的患者最信任的,卻是那十個聽不懂的字,正是因為自己聽不懂,所以更相信鬼神聽得懂,更堅信自己會在鬼神的幫助下痊癒,這就是心理療法的功效。有了這種強大的心理暗示,蓆子和草狗的藥效得到了最高的發揮,多么偉大的苗父啊!他應該是心理學的鼻祖了。

這些在醫學萌芽時期的治療方法,是世界各民族在文化發展初期的普遍現象,我國也不例外。我國有相當長的一段時期是巫醫並存的,早期是巫盛於醫,根據現在的一些文獻的記載,可以清楚地知道,在堯帝時代,“祝由”是醫療、預防疾病的主要手段,那個時代的著名醫生叫“巫鹹”,在史料上稱他為“神醫”,他就是用“祝由”的方法治病(“巫”在當時是一個職稱,“巫鹹”在今天就稱為“鹹醫生”。根據《山海經》記載的著名巫醫就有十幾個,他們是:巫鹹、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禮、巫抵、巫謝、巫羅,號稱“十巫”。《海內西經》記載六巫:巫彭、巫抵、巫陽、巫履、巫凡、巫相。古書上說他們“皆操不死之藥”。我把他們的名字留錄此書,以示對他們的紀念)。所以我們常說“醫巫同源”,就是說,今天的中國醫生的根源來自當年醫學先驅——“巫”。後來隨著儒學的發展,醫學在儒學的理論基礎形成的同時,建立了自己的理論基礎,從而醫學從巫術中獨立出來了,中醫學誕生了。春秋時代,一個新的醫學科學——中醫藥學建立了。

從中國文字的變化中,也可以看出原始醫藥發展的大概,古“殹”字有防役的意思,在巫祝盛行的時代,“殹”字下面加了一個“巫”字,而寫作“毉”字了。後來,人們在儲存糧食的過程中發明了酒,並把酒的功效套用到了醫藥上,酒成了製造藥物的基本原料,“毉”字才變作了“醫”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