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二年生草本,高達100厘米;塊根肉質,球形、扁圓形或長圓形,外皮白色、黃色或紅色,根肉質白色或黃色,無辣味;莖直立,有分枝,下部稍有毛,上部無毛。基生葉大頭羽裂 或為複葉,長20-34厘米,頂裂片或小葉很大,邊緣波狀或淺裂,側裂片或小葉約5對,向下漸變小,上面有少數散生刺毛,下面有白色尖銳刺毛;葉柄長10-16厘米,有小裂片;中部及上部莖生葉長圓披針形,長3-12厘米,無毛,帶粉霜,基部寬心形,至少半抱莖,無柄。總狀花序頂生;花直徑4-5毫米;花梗長10-15毫米;萼片長圓形,長4-6毫米;花瓣鮮黃色,倒披針形,長4-8毫米,有短爪。長角果線形,長3.5-8厘米,果瓣具1顯明中脈;喙長10-20毫米;果梗長達3厘米。種子球形,直徑約1.8毫米,淺黃棕色,近種臍處黑色,有細網狀窠穴。
分類學
植物名稱:蕪菁;學名:Brassica rapa.別名: 蔓青(唐本草)、扁蘿蔔、圓根(雲南、西藏)、諸葛菜、大頭菜、圓菜頭 、盤菜 ;植物界;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lamydeae;罌粟目 Rhoeadales;白花菜亞目 Capparineae;十字花科 Cruciferae;蕓薹族 Trib. Brassiceae;蕓薹屬 Brassica;
原產地及分布
原產地
蕪菁(即扁蘿蔔)原產黎凡特,最早的種植是在古代中東的兩河流域一直到印度河平原地區。中國為蕪菁的源產地之一,《詩經》《爾雅》有載蔓菁(蕪菁),則在中國周朝至西漢前已普遍種植蕪菁。
15世紀時就有印度人專門種植蕪菁了,當時主要是取用其多油的種子。 然而也有推測認為在希臘化時代及古羅馬帝國時就已經出現種植的蕪菁。公元前7世紀的希臘詩人莎孚將他最愛的情人Gongýla稱為“蕪菁”,但此外並沒有任何考古學證據證實此推測。
分布
原產歐洲北部,後經西伯利亞傳入中國。現世界各國均有栽培。尤適應高寒地區,在中國西藏、青海、內蒙古和四川阿壩地區栽培廣泛。幼苗在-3~-5℃不受凍害。適宜沙壤土和壤土。土壤粘重板結不利於塊根生長。抗旱性差,耗水量大。
用途
食用
蕪菁(扁蘿蔔)的根以及葉子都可食用,現代一般來說小顆的蕪菁用來食用,大顆的蕪菁則是用來餵養家畜。蕪菁富含維生素A,葉酸,維生素C,維生素K和鈣。為食用蔬菜,肥大肉質根供食用,肉質根柔嫩、緻密,供炒食、煮食或醃漬。食用方法可用鹽醃製除去其芥辣口感,然後加糖生食,也可加入肉類或是年糕等食物進行烹飪。由於種植方便,食用的價值高。在古代中國三國時期蜀國諸葛亮將其作為軍糧 ,而後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德國,也將蕪菁作為主要的應急糧食解決軍糧問題。將蕪菁的內部挖空,裡面塞入棉布卷,也可當成燈來使用。蕪菁可食用的部分是球莖,建議以生食為佳,不僅可維持它清脆、鮮甜的口感,還可避免維生素C等營養素在烹調過程中流失。
熱性咳嗽患者、瘡癤、目疾、痔瘡、便血及內熱偏盛者不宜食芥菜。高血壓、血管硬化者應少食。
營養價值
每100克鮮重含水分~95克、糖類3.8~6.4克、粗蛋白0.4~2.1克、纖維素0.8~2.0克、維生素C19.2~63.3毫克,以及其他礦物鹽。
塊根乾物質中含粗蛋白質13.04%,粗脂肪1.49%,粗纖維13.66%,無氮浸出物60.25%,粗灰分11.56%,鈣0.25%,磷0.02%。每百克塊根含維生素C 21~33毫克。葉片乾物質中含粗蛋白質16.79%,粗脂肪3.02%,粗纖維13.33%,無氮浸出物53.21%,粗灰分13.65%,鈣0.40%,磷0.01%。葉有辛辣味,初餵適口性低,宜切碎後與其他飼料混餵。塊根適口性好,作冬春補飼用,但不能餵孕畜,以防流產。可青貯、凍貯。
栽培技術
花期3-4月,果期5-6月。
一、育好壯秧
先精細做好苗床,然後在8月下旬至9月中間播種,播後蓋稻草或遮陽網,出苗後揭除。出苗後10天左右間苗一次,苗距6~8厘米,追施一次稀糞肥。為防秧苗蚜蟲和病毒病,從苗期第一葉起,每隔7~10天噴灑一遍淨1500倍液一次。育苗期間苗床土壤經常保持濕潤,防止過乾,以免影響根的生長。
二、及時移栽
大田前作收穫後中耕30厘米,畝施腐熟溉灌肥3000公斤,過磷酸鈣30公斤,氯化鉀15公斤或三元複合肥30公斤作基肥。畦寬1.3~1.5米。秧齡35天左右,不宜過長。移栽時行株距為35厘米見方開穴,畝栽5000株左右,栽植時注意使秧苗的直根直埋於穴中,先放入一些細泥,將苗稍向上提,使根伸直,以免影響根的伸長,肥大,然後稍壓實,澆透水,如遇乾旱,要每天澆水一次,經5~6天秧苗成活,恢復生長。
三、加強管理
栽植後10~15天,追施腐熟稀人糞尿750~1000公斤,過10天后再追施一次。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大頭菜肉質根進入旺盛生長期,要追一次重肥,每畝用腐熟人糞尿1500公斤或尿素15公斤,三元複合肥20公斤,施肥前先中耕鬆土,把肥施在行間。乾旱天氣施肥後人2天,澆一次水,促進肥料溶解,供根系吸收。生長期間清溝培土1~2次,以免根部外露變綠,粗老,影響品質。防治菜青蟲、蚜蟲、斜紋夜蛾等害蟲。隨時摘除黃葉,以利通風透光。
四、及時採收
12月間可陸續採收,採收標準以植株莖葉枯黃,根頭部由綠轉黃色,葉腋間發生小葉捲縮變黃。經霜後大頭菜品質提高,但過遲採收,硬心大,肉質根纖維發達,加工品質下降。
五、收穫儲存
塊根收貯可在當地氣溫出現零下3~4℃時收穫,過冷收穫的塊根不耐貯藏。一般是選擇晴天,挖出塊根,削頂去葉;晾乾外部水分,去掉附土,入窖貯藏。窖溫以0~1℃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