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灌木或小喬木,高1-4米,多分枝;嫩枝被粗毛。葉薄革質,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4-9厘米,寬2.5-4厘米,先端銳尖,基部楔形或鈍,兩面有稀疏星狀粗毛,基出脈3條,兩側脈上行過半,中脈有側脈3-5對,邊緣有細鋸齒;葉柄長4-8毫米,被粗毛;托葉鑽形,長3-4毫米。聚傘花序腋生,多花,花序柄長不到1厘米;花柄長3-6毫米;苞片鑽形,長3-5毫米;顴片狹長圓形,長4-7毫米,外面被毛,內面無毛;花瓣長1-1.5毫米;雌雄蕊柄長0.5毫米,有毛;雄蕊長2毫米;子房有毛,花柱與萼片平齊,柱頭擴大,盤狀,有淺裂。核果紅色,有2-4顆分核。花期5-7月。
生長習性
土壤:適生於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也耐乾旱瘠薄土壤。
水分:耐旱能力較強,可在乾旱裸露的山頂存活。
光照:中性樹種,喜光,稍耐陰。
溫度:喜溫暖濕潤氣候,有一定耐寒力,黃河流域可露地越冬。
產地生境
產於江西、湖南、浙江、廣東、台灣,安徽、四川等省。模式標本采自廣東。
溝渠邊, 灌叢中, 路邊, 路邊草甸, 路邊灌叢, 密林中, 平原, 平原灌叢, 丘陵, 山頂, 山谷, 山腳, 山腳路邊 , 山坡, 山坡溝邊, 山坡灌叢, 山坡路邊, 山坡雜木林中, 疏林中, 水邊
海拔下限:300米
海拔上限:2500米
繁殖栽培
繁殖方法
用播種或分株繁殖。
播種繁殖:
第一步:成熟時果實由綠變紅,然後陸續自然落下。採集種子要在果實落地前將母樹四周地面上的雜草石礫清除乾淨,以便收集種子。調製種子時,將收集到的種子放入缸內浸泡,果肉腐爛後經搓洗、陰乾,便得到純淨種子。
第二步:土壤解凍後立即整地 在整地前要澆足底水。施足底肥,底肥用腐熟
的農家肥,然後細耕整平。
第三步:採用低床育苗,開溝條播,播幅6~7厘米,幅距20厘米,溝深1厘米左右,復土l厘米,每畝用種5千克。播種在春分前後進行,播種時土壤要濕潤,復土後蓋草。
第四步:播種後保持床內土壤濕潤。出苗前不要大水漫灌,如果太旱,可以噴水。幼苗期間要注意遮蔭。定苗分兩次進行, 當大部分苗術出現真葉和苗高5厘米時各一次。定株後適時澆水,除草施肥,土壤要保持濕潤而不積水。
栽培技術
栽培管理簡易。春季發芽前做適度短截,促其萌發枝條,保持樹形豐滿。全年追肥2次,第1次在6月下旬,每畝用硫酸銨10千克,第2次在7月下旬,每畝施硫酸銨15千克。
扁擔木幼苗易感染立枯病,病害發生時立即噴灑高錳酸鉀1000倍液,噴藥後立即噴水洗苗,以防藥害。
扁擔桿
Grewia biloba,別名娃娃拳、麻糖果、月亮皮、葛荊麻
形態
落葉灌木,高1-2米。基部多分枝,小枝密生黃褐色短毛。單葉互生,菱狀卵形,先端漸尖,,邊緣又不規則的鋸齒。聚傘花序葉對生,每序著花3-8朵,花淡黃綠色。核果近球形,橙黃色或紅色。花期6-7月,果熟期8-10月。
產地及習性
原產長江流域、台灣、香港及秦嶺北坡也有分布。在原產地常自生於平原或丘陵,低山山坡或山溝邊灌叢中及疏林下。性強健,耐寒,耐乾旱,耐瘠薄。喜光,也略耐陰。對土壤要求不嚴,在富有腐殖質的土壤中生長旺盛。
繁殖與栽培
用播種或分株繁殖。栽培管理簡易。春季發芽前做適度短截,促其萌發枝條,保持樹形豐滿。發芽後,施一次稍濃的液肥,緊接灌水一次,促使其枝葉生長和結實茂密。
主要價值
扁擔桿果實橙紅鮮麗,且可宿存枝頭達數月之久。為良好的觀果樹種。宜於園林叢植、籬植或與假山、岩石配置,也可做疏林下木。枝葉藥用,可治小兒疳積等症;莖皮纖維色白、質地軟,可作人造棉,宜混紡或單紡;去皮莖桿可作編織用。
藥用信息
根、枝、葉:甘、苦,溫。健脾養血,祛風濕,消痞。 根:用於瘡瘍腫毒。 枝、葉:用於小兒疳積,消化不良,崩漏,帶下病,陰挺,脫肛。
【用途】:枝葉藥用,可治小兒疳積等症;莖皮纖維色白、質地軟,可作人造棉,宜混紡或單紡;去皮莖桿可作編織用。
【性味歸經】:辛、甘,溫。
【功能主治】:健脾益氣,固精止帶,祛風除濕。用於小兒疳積,脾虛久瀉,遺精,紅崩,白帶,子宮脫垂,脫肛,風濕關節痛。
【用法用量】: 0.5~1兩;亦可適量浸酒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