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縣博物館

房縣博物館

房縣博物館位於十堰市城關鎮縣門街92號,主要從事從事文物收藏、考古、貫徹文物保護法。

基本信息

簡介

該館其基礎是60年代縣文化館所設的負責全縣各類文物調查、保護的工作組織。由於房縣在1931年的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曾是賀龍、鄧中夏、柳直荀等人開闢的鄂西北革命根據地,留有許多重要革命遺址和文物,因此,1985年縣文物工作組織改為房縣革命紀念館,館址設在原縣蘇維埃政府舊址(縣天主教堂內)。此後,隨著考古發掘不斷開展,大量的出土文物需要保護、研究和宣傳,1988年,革命紀念館遂易名為博物館,對全縣革命文物和歷史文物進行管理。

館藏作品

博物館現有化石標本、歷史文物和革命文物三大類。藏品2000多件。除陳列的部分展品,還有數十種本地出土的第三第四紀哺乳動物化石,以及較多石器、陶器、漢代花紋磚、紀年磚和革命戰爭時期的刀、矛、槍枝等。這些藏品顯示了鄂西北房縣豐富的化石埋藏和悠久光榮的歷史。從上世紀70年代起博物館的專業人員曾在省級刊物中發表《房縣樟腦洞發現的舊石器》、《1986-1987湖北房縣松嘴戰國兩漢墓發掘報告》、《紅軍在房縣發行的馬克斯頭像銀元》等有關考古和文物的文章20餘篇。

位置

房縣博物館位於湖北省房縣城關鎮街92號。

管轄隸屬

房縣博物館於1985年初成立。隸屬縣文化局

館藏文物

青銅搖錢樹銅搖錢樹

房縣博物館館藏文物搖錢樹出土於1974年高碑漢墓,當時出土僅存枝幹和大量殘存葉片。2007年房縣文體局籌措巨資將搖錢樹出土殘片等送至省修復中心修復。2009年7月16日終於修整復原,成功移交給房縣博物館。
此漢代搖錢樹葉片由西王母、仿玉壁、人型魚身武俑、鳳鳥及鳳頭、鳳身、鳳尾、鳳的羽毛、五柱錢等造型組成。用五銖錢表現鳳身上的花紋,在枝葉的枝端有展翅欲飛的鳳鳥和大鳳鳥餵養小鳳鳥食物的生動場景。
整棵搖錢樹由陶製底座和6節青銅樹幹組成,通高130厘米。作為當時權貴供奉在家裡神龕上的珍貴裝飾品或作為權貴之家陪葬的專用品,搖錢樹是權利、地位、富貴、吉祥的象徵,也是古代先民對美好生活追求和嚮往的代表物品。
房縣博物館珍藏的這棵漢代搖錢樹是專用陪葬品,它的山形陶座是代表神仙居住的崑崙山,柿蒂形花瓣上端坐的猴形人寓示墓主人在舞俑簇擁下,騎著展翅飛翔鳳鳥,向著太陽,穿過天門,在西王母及四方神獸(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的保護下徐徐飄然九天,到極樂世界成仙,安享極樂的美妙神話,表現了墓主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祈願。
此次漢代珍貴文物青銅搖錢樹的修正復原,為房縣進一步研究漢江中游地區漢代先民的生活、文化狀況、宗教信仰、喪葬習俗、審美情趣和經濟社會形態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特別是進一步了解考證漢江中游地區悠久的歷史和厚重的房陵文化底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