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錢幣博物館

湖北錢幣博物館

湖北錢幣博物館位於武昌洪山廣場南側,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分行辦公大樓三樓,開館時間為2003年10月28日。

基本信息

發展歷史

湖北錢幣博物館自2003年10月28日開館後,通過接收、徵集、交換以及社會人士捐贈等多種途徑,現有中國歷代貨幣藏品約1萬多件,外國貨幣約200多件。館藏實物材質有金、銀、銅、鐵、鋁、鎳、銻、石、陶、貝、竹、布、紙等,館藏特色及珍品以湖北地方貨幣為主。如:先秦時期有楚國貨幣的蟻鼻錢、楚大布、郢爰;清代有“寶武局”發行的多種版別的湖北銅錢、湖北官錢局、銀元局等鑄造發行的銀錠、錢票和銀元等;有近代中外銀行在漢口發行和流通並負責兌換的近60種“漢鈔”;有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及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根據地在湖北發行的紙幣、銀元和銅元等等。

建築布局

為突出湖北地方貨幣的展示效果,在展廳中有三個獨立展櫃主要擺放了湖北地方銀錠;中央獨立展櫃展出了“馬克思銀幣”,在顯著的位置展出了23家銀行近60多種“漢鈔”,在每個展示單元中都有那個時期的主要湖北地方貨幣,從而湖北地方貨幣的展示,達到了全部展區的三分之二。

在陳列的設計風格上儘可能使形式與內容完美的結合。為滲透出楚風楚韻,體現出湖北特色,展廳以楚國漆器的底色為基調,以漆器文飾作為基本圖案,以楚國各種錢幣的形狀作為圖案的基本參照物。同時,配以抒情委婉的楚歌聲韻所形成的立體效果,使參觀者走進陳列館就能夠感受到楚文化的神韻和厚重。

博物館為落實“貼近實際、貼近民眾、貼近生活”的服務宗旨,還陳列了第一套至第五套人民幣票樣,專設了人民幣防偽展示區,套用燈箱、放大鏡、紫外線等方法,為觀眾提供最新的防偽知識和技能信息,直觀的真假人民幣對照鑑別展示。

湖北錢幣博物館自成立起,不斷地徵集湖北地方特色貨幣實物,不斷地利用館藏資源開展錢幣研究,如《湖北銀錠》、《蟻鼻錢的鑄造工藝》等學術研究,並取得了成果。同時每年通過《武漢金融》出版湖北錢幣研究專刊。

館藏文物

一、鎮館之寶——“馬克思銀元”

本館館藏的馬克思銀元存世極為稀少,視為鎮館之寶。馬克思頭像銀元正面主圖案為馬克思正面頭像,長鬍須,穿西裝,系領帶,頭像上部鑄有“中國蘇維埃共和國造”字樣。銀元背面主圖案有鐮刀、斧頭和壹元字樣,頂部鑄有五角星,相對應的底部有花瓣,主圖與邊緣環繞著裝飾花紋以雙層圈分開。外輪有齒。銀元直徑3.9厘米,厚0.25厘米,重約28克,含銀量為80%左右。1931年7月中旬,地處鄂西北根據地的鄂北農民銀行在湖北房縣成立。鄂北農民銀行成立後,印刷發行了兌換條和信用券,為提高蘇區貨幣信譽,在缺乏鑄造設備和技術力量的情況下,鄂北農民銀行鑄造了一種塊狀、上面列印有“維持”字樣銀質稱量貨幣後,隨著鑄造技術的改善,開始鑄造銀元。有兩種版式,一種是正面馬克思頭像,別一種正面是列寧頭像,背面圖案相同。1931年末因戰爭時局變化,鄂北農民銀行被迫停業,其造幣廠解散。

二、襄河貿易管理分總局伍百元流通券

襄河貿易管理分總局伍百元流通券,為豎形,券寬66mm、高136mm,正面主圖上有襄河貿易管理分總局流通券,中為行進中的火車、號碼、憑券即付和邊幣伍百元字樣,券面字樣兩側為人名章,下框線印有“中華民國三十四年印”字樣。背面印有“發行流通券條例”:(一)本局為調劑市面金融特發行五百元券一種;(二)憑券在本局及襄河建設銀行分行及合作社官營商店即照票面兌換邊幣;(三)本券在襄河區各市鎮流通並呈準三五專署繳納田賦公糧關稅公債一律通用;(四)本券由本局定期通告收回之。落款為局長、副局長之英文簽名。豫鄂邊區黨委於1940年10月在根據地成立了財政經濟委員會,建立了邊區貿易管理局,下設分總局,如襄河貿易管理分總局,從事管理襄南地區的貿易經濟活動。1945年襄河貿易管理分總局在殘酷的戰爭形勢下,因陋就簡印製了少量的襄河貿易管理分總局伍百元流通券,在襄南鄉鎮發行,在很短的時間就停止流通,尤其是解放後收兌銷毀了一部分,故此票也極為少見。

三、湖北省銀行伍角銅印鈔版

1926年11月5日湖北省立銀行在漢口成立,兩個月後被漢口中央銀行接管。1928年11月1日由省財政廳撥付資本150萬元,湖北省銀行在漢口正式成立並開始營業。抗日戰爭期間(1938年8月)湖北省銀行遷移恩施,抗戰勝利後(1945年11月10日-12月10日)遷返漢口復業。於1949年5月16日由武漢市軍事管制委員會物資接管部金融處接管。湖北省銀行成立初便發行了一角、二角、五角石輔幣券,之後陸續發行了五分、一元、五元、十元,共七種面額。我館館藏的伍角銅印鈔版,是學會工作人員於80年代末出差時,在恩施州人民銀行發現並收藏。鈔版材質為銅,整版長442mm,寬308mm,厚為2mm(周邊4mm略薄,約1.5mm),伍角正面十二幅,以票面圖案為界,尺寸長為116mm,寬為57mm。

四、“漢鈔”

漢口是近代中國內地最大的貿易和金融中心,先後曾有70餘家中外銀行在此設立總行或分支機構,開展金融業務。1908年,浙江興業銀行漢口分行首次發行帶有“漢口”字樣的紙幣,以後其他銀行紛紛效仿。這些由漢口銀行機構發行並負責兌換的紙幣被稱作“漢鈔”,它可在武漢及其周邊地區流通,信譽也較好。1927年以後,由於過量發行和政治紛爭等因素,“漢鈔”一度信譽大跌。1935年“法幣”發行後,“漢鈔”逐漸退出流通領域。我館館藏了其中23家銀行的60多個品種。在眾多的外商銀行中,英國麥加利銀行與滙豐銀行是舉足輕重的,其金融活動直接影響漢口銀根的鬆緊、洋厘的高底。1853年經英王特許,麥加利銀行成立。1863年來漢臨時賃屋營業,至1865年在漢口英租界內購買地皮,建立行址(洞庭街55號)正式開業。麥加利銀行在中國發行的紙幣,有銀元票和銀兩票,漢口分行發行了票面為一元、五元、十元、五十元、一百元,五種銀元券。我館收藏了該行1924年3月1日發行的伍拾圓、拾圓、伍圓票三種,均為稀少品種。

五、湖北清代及民國銀錠

清代至民國時期的湖北銀錠種類繁雜、型制多樣、造型優美、內涵豐富,有鮮明的地方特點,在中國銀錠發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館館藏這個時期湖北地區27個縣市43多個品種的銀錠(圖15)。如:江漢關鑄造的海關銀錠。江漢關銀錠為五十兩的馬蹄形錠,種類大約有十五、六種。錠面砸有三個長方形戳記,一橫二豎。銘文內容上方橫排為“江漢關”、豎排右側為紀年、左側為銀號名和銀匠名。現發現有兩種樣式的戳記,均為長方形,不同之處在於,一種戳記內的文字被一方框包圍,而另一種則無框。江漢關銀錠鑄造的年代從光緒五年至宣統元年之間,數量以光緒年鑄造的居多。鑄造的銀爐有“乾裕媁”、“有成號”(圖16)、“協成號”;鑄造工匠有“蔡春”、“蔡鳴”、“蔡長”、“王明”、“王松”、“羅芝”。江漢關銀錠除五十兩馬蹄錠外,還有一種五兩小圓錠,重175克,長5.5cm,高2.8cm,錠面正中有一方形戳記,銘文內容上方橫排為“江漢關”,豎排右側為“□稅□”,左側為“匠陶華”。這種銀錠是湖北海關銀中少見的品種。

六、湖北銀元局銀元票

光緒十九年(1893年)十月初九日,湖廣總督張之洞奏準,在武昌洗馬池守備署舊址處改建湖北銀元局,光緒二十年(1894年),正式建成投產,開鑄銀元。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因湖北省市面上制錢奇缺,湖廣總督奏準,湖北省銀元局發行銀元票,由日本印製。我館收藏的銀元票(圖17)為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發行,中間直書“憑票取銀元壹大元”,下端橫書“重庫平七錢二分”,其背面印有光緒二十五年二月二十一日官方諭示。目前僅發現湖北銀元局發行的這一種紙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