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青銅搖錢樹,又稱“錢樹”,系專用陪葬品,是權利、地位、富貴、吉祥的象徵。它們分布在以四川、重慶為中心的西南地區,年代集中在東漢和三國時期。
出土
![漢代搖錢樹](/img/2/966/nBnauM3XwcTOyUTMwcTN2QzN0MTM0cDNzMjNwADMwAzMwIzL3UzL2Y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通高198厘米。整體由基座、樹幹、樹冠等共二十九種部件銜接扣掛而成。基座為紅陶質,樹用青銅澆鑄。樹冠可分七層,頂層飾鳳鳥為樹尖;其下二層的乾與葉合為一體,飾西王母、力士和壁等圖案;下部四層插接二十四片枝葉,向四方伸出。飾老首、朱雀與犬、象與象奴、朱雀與鹿以及成串的錢幣等圖案。樹桿直徑約1厘米,葉片最長約15厘米,最短為10厘米,每片樹葉厚約2毫米,樹高度應在1米左右,為三向八枝。所謂三向,即為搖錢樹枝桿被分為三層共八片枝葉,呈對稱分布。 特別有意思的是樹桿上有造像,高約5厘米,寬約2.5厘米。兩側各有一條飛老,老長約6厘米。人像站立狀,身著袍衣,雙手下垂合於腰前,整體造型美觀而大方。 細看枝葉,每兩片為一對,有如芭蕉葉的,葉片上鑄有圓形方孔錢,每錢相互連線,鑄有一人作彎腰伸臂撿錢狀,葉片外側四周猶如太陽的光芒,延生出許多長短不一的萬縷細絲;有如橢圓形的,一頭為桌球大小的圓環,兩側鑄有飛老,老頭頂著錢幣,兩老之間用錢幣連線,葉片外側如同刺猥般的短刺所包裹。現藏四川省綿陽市博物館。
20世紀,湖北省也出土了3株東漢青銅搖錢樹,分別館藏在鄖縣、房縣和秭歸縣3家博物館。據專家推測,房縣青銅搖錢樹與鄖縣青銅搖錢樹很可能是“姊妹樹”,極有可能產自同一家作坊。通過將兩者的枝葉、樹幹圖片進行對比,發現造型非常相似,枝葉相疊也可以重合。
複製
![湖北省博專家克隆的漢代搖錢樹](/img/7/fab/cGcq5CM0EzXyYTO2czMzUjMyQzN0MTM5kTO2MjNwADMwAzMxAzL1IzLyg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2012年,應鄖縣博物館的要求,湖北省博物館派文保部文物修復技師方國榮幫助鄖縣博物館複製青銅搖錢樹搖錢樹。經過半年的古法冶煉、鑄造,這株搖錢樹於9月複製完成。與原件相比,複製後的搖錢樹修補了原件的殘缺部分。